学术投稿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分析

宋勤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 护理, 腹痛
摘要:目的 探讨和研究中医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给予观察组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的保留灌肠治疗并结合相关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分析、评价,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以完善、精心的护理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

    目的 研究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及二者联合使用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 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产妇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产妇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C组产妇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对比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结果 A组和B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均高于C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使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量.

    作者:唐复彦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药足浴治疗小儿外感风热的效果分析

    目的 对中药足浴作为外感发热的一种辅助治疗的退热效果作进一步的探析.方法 将我院儿科2013年8月-2015年5月收治9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再给予常规抗炎、抗病毒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我院自制的中药水剂足浴,对照组给予温水足浴,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用药后的体温.结果 (1)两组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药水剂及温水足浴,两者在0.5小时及1小时内的体温记录结果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小时以后两者体温记录结果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研究对象治疗3天内的体温记录结果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药足浴在小儿外感风热治疗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今后的护理过程中,继续发挥中药足浴在小儿外感风热中的优势,使其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作者:陈卓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辨证治疗失眠50例

    目的 探讨中医对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份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神经内科失眠的患者,并随机平均的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一组50例患者.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神经内科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也进行实施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的患者则只接受神经内科的基础治疗.观察观察组和对照组这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之后,观察组中有效患者一共有48例,总有效率高达96%,对照组中的有效患者共有37例,总有效率为74%,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结论 在治疗神经内科失眠的患者时,常规的神经内科的基础治疗与方法中医辨证治疗方法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治疗疗效,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辨证治疗神经内科的失眠患者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伍曙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25例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提高与副作用的降低.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住院6个月内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西药结合治疗患者25例(治疗组)与同期常规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25例(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住院6个月中、疗效提高、副作用降低、减少并发症出现.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减轻西药毒副作用,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李鲤教授治疗呃逆临床经验

    呃逆又称打嗝,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1.本病轻者可不药自解,重者缠绵难愈.其病位在膈,病变关键在胃.本文阐述了李鲤教授在临床中治疗呃逆的经验,以和中降逆为基本治疗原则,配合温中散寒,清热泻火、疏肝解郁、顺气降逆、补脾温肾、生津止呃等法,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作者:吴秋影;常学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刘中勇教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预后极差,其死亡率高,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刘中勇教授认为,心衰病为本虚标实,气阳亏虚为本,痰饮、瘀血为标,病位在心,与脾、肾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时重视补肾健脾,温阳利水,运用补肾启枢强心饮,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其治疗经验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欧阳效强;林辉辉;陈洪涛;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防范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取西医护理方式,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中医用药护理措施.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43例患者中,发生暴力行为者6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13.95%.与对照组护理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中医用药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从而可以有效保障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金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自罪症状群验案三则

    作者就中药针灸治疗自罪症状群的验案,选录了三则予以介绍.文章指出,诊疗自罪症状群时,要全面审察症象,深入了解和识别患者的禀赋性体质,这样,能更准确地辨证而予以有效治疗;同时,还能根据患者禀赋性体质与病理倾向性,对可能出现的病情再发与证情转换,而予以有效防治.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1-2013年我国中医药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用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情况、在研课题情况、承担政府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科技成果情况等指标分析了2011、2012、2013年我国中医药科学研究现状,认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并以省属机构的人员多、类型呈现多样化且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经费达到一定规模并且呈现稳定状态、成果呈现多样化并以论文和著作为主.同时指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要重视科学研究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要把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点、要不断拓宽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渠道.

    作者:黎东生;陈冠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目的 分析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我院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8% (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裕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目的 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消化科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对照组服用吗丁啉,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单项疗效以及主要症状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单项疗效总有效率为68%高于对照组的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62%高于对照组的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长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0例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脂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袁磊;杨进平;闻瑛;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祁晓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针刺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通过全面搜索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针刺治疗小儿脑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并手工查阅关于小儿脑瘫相关图书资料,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按照排除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文献.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含343例患者.结果显示有效的合并效应量OR及95%CI [OR:3.14,95%CI(1.34,7.36),Z=2.63].各研究组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88,I2=0%),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 说明针刺对小儿脑瘫有较好的疗效,但还需要更多高质量、规范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支持.

    作者:向娟;薛智慧;陈果;龙抗胜;李洪亮;李铁浪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桃红四物汤预防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目的 探究桃红四物汤在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4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给予对照组术后传统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桃红四物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以及术后第10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平均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平均P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以及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腰椎骨折术后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可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FIB以及D-D含量,从而降低了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荣瑞;杨春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探讨

    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文章通过回顾中风外因和内因传统理论溯源,阐述现代研究对中风外风致中、痰瘀互阻、痰热腑实、瘀血阻滞、气机失调、火热内盛、气虚血瘀、毒损脑络、肝肾阴虚等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不同观点认识.中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众多的病理因素.学习诸医家对中风病的观点认识,关注其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转化,能为更加深入的认识中风病因病机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包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透析相关性低血压15例

    目的 主要是对生脉注射液治疗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进行临床观察,阐述了其优势.方法 主要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人数分别为1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50%葡萄糖静脉注射以及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则是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低血压,对两组患者连续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针对两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组实施生脉注射治疗后,发生低血压的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患者治疗中,实施生脉注射液治疗具有很大的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沛华;赖小航;杨若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七味白术散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的临床探讨

    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增加可增高住院患者死亡率、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疗效显著.

    作者:白富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芍药甘草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神经性头痛40例

    目的 对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神经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收治的8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n=40),B组患者单独应用氟桂利嗪治疗,A组患者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结果 A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以及头痛程度均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治疗神经性头痛患者采取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和程度,降低头痛频率,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江训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治疗术后胃肠瘫23例

    目的 中西医治疗术后胃肠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46例术后胃肠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方式,治疗组采用中西医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后胃肠瘫患者采用中西医治疗方式后,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术后胃肠瘫症状康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健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象思维培训模式的研究

    对中医学进行有效的传承是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象思维作为中医学的主体思维模式,成为中医传承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以下简称《中基》)作为学习中医的第一门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象思维能力的任务.基于此,笔者从教学角度,从整体上将象思维的训练过程简化为建象作基础、观象以取象、辨象以尽意三个步骤,并对构筑典型之象模型、运用不同感官获取不同之象、辨象以明气之升降出入状态等内容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阐释,旨在为《中基》教学中象思维的培训提供参考,为中医学的全面传承抛砖引玉.

    作者:丁宝刚;于东林;王斌胜;孙喜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