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30例

袁磊;杨进平;闻瑛;江雯涵;周海燕;徐丹;杨磊;陈后勤;祁晓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 气虚血瘀, 补阳还五汤
摘要: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按西医治疗缺血性中风诊疗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两组疗程均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的临床症状、体征,并且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以及治疗前后两组血脂水平对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上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血脂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能降低血脂水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试谈《内经》与中医心理学说关系

    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与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理变化是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中医学的心理学说是中医理论的一个系统和组成部分.中医学强调心理特征的两极差异性,把心理特征分为阴、阳、水火、刚柔、勇怯两种对立的类型.中医学认为,人们的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影响很大,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发病特点也不相同.情志致病多是功能性疾病,是引起其他疾病的内因.

    作者:王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脑出血微创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

    目的 探析微创治疗脑出血的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微创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微创治疗脑出血时,再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一方面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邹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经方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伤寒杂病论》历来是中医医家的学习典范.中医临床疗效显著,一方面是基于辩证准确,另一方面是基于用药精妙,因此《伤寒杂病论》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配伍精当的方剂体系尤其被推崇,是中医研究的重点,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衰中的运用.

    作者:苏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50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针对感染患者相关的感染因素予以单因素分析,总结出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 本组450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率为9.33%(42/450);合并糖尿病、切口长度>15.00 cm、手术时间>3h、出血量>300mL、术区有污染、肿瘤晚期及营养不良等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临床外科医生需从手术前准备、患者的自身因素、操作因素及抗菌、抗感染药物等各方面进行考虑,以避免切口感染.

    作者:杨杰;彭金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防范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采取西医护理方式,观察组43例患者采取中医用药护理措施.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43例患者中,发生暴力行为者6例,暴力行为发生率为13.95%.与对照组护理方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中医用药护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从而可以有效保障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安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和推广.

    作者:金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分层次教学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和研究分层次教学法在ICU(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同一学校同一批次分配到我院ICU的护理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名,其中对照组20名予以传统带教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20名则严格按照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带教方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种带教方式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的观察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专业操作、反应能力、护理病历、人文素养分数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带教方式的对照组实习生,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带教方式在ICU护理带教中效果显著,值得在ICU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清;陈热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脑中风急性期血糖水平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脑中风急性期血糖水平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0例脑中风急性期患者,根据中医证型标准分组,即风痰火亢20例、风痰瘀阻20例、痰热腑实20例、气虚血瘀20例、阴虚风动20例.选择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五种中医证型患者与对照组血糖水平.结果 风痰火亢型、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血糖水平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血糖水平与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为密切,要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施治.重视患者血糖水平变化,进而提高治疗针对性.

    作者:胡仕强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芍药甘草汤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神经性头痛40例

    目的 对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神经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择收治的80例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与B组(n=40),B组患者单独应用氟桂利嗪治疗,A组患者应用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治疗.结果 A组患者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以及头痛程度均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治疗神经性头痛患者采取芍药甘草汤加减联合氟桂利嗪,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头痛症状和程度,降低头痛频率,缩短疼痛持续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江训荣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目的 将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4年11月,三年期间在中药炮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因使用及存放不当而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改进.结果 经研究发现,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具有直接影响.结论 临床用药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意义重大,要得到理想的用药效果,应从药品的选材开始,层层把关,严格筛选,根据药品的炮制流程严格分类进行,并在各个流程中加强监管力度,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达到佳药用效果,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梁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桃红四物汤预防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目的 探究桃红四物汤在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4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给予对照组术后传统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桃红四物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以及术后第10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平均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平均P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以及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腰椎骨折术后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可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FIB以及D-D含量,从而降低了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荣瑞;杨春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补血滋阴疏肝法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失眠症29例

    目的 观察补血滋阴疏肝法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失眠症临床疗效.方法 5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失眠症患者,以48例水肿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再以另外11例无浮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共29例患者.服用具有补血滋阴疏肝功效的中药汤剂.结果 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P值<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照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后的睡眠质量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经疏肝滋阴补血治疗后患者睡眠质量好于对照组.无论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其ALT、ALB、TB治疗前后均有改善.治疗组治疗后ALT与ALB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补血滋阴疏肝法对ALT与ALB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TB进行统计分析P值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补血滋阴疏肝法可有效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失眠症.

    作者:张金付;陈翠玲;田荣茂;李海鸥;唐红;叶敏贞;叶剑鹏;刘淑明;熊益居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杨继洲《针灸大成》医案讨论式课堂教学体会

    《针灸大成》所记载医案集中体现了杨继洲辨证论治、精穴少针的学术思想,对中医高校学生选择该著作代表性医案进行讨论式课堂授课,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辨证论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医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益于整合学生知识结构,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在培养中医专业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系统化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作者:韩红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鸡内金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比较

    目的 对鸡内金中的多糖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方法 通过苯酚-硫酸比色法对鸡内金不同炮制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鸡内金不同炮制品总多糖含量,砂烫鸡内金>生品鸡内金>微波鸡内金.结论 生品鸡内金经炮制后的砂烫炮制品中的总多糖含量要比生品及微波炮制品都高.

    作者:金伶佳;贾天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胆囊切除术结合中医综合法治疗急性胆囊炎43例

    目的 总结胆囊切除术结合中医疗法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寻找改善急性胆囊炎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肝胆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取并予以手术治疗的86例急性胆囊炎病患,参照随机方案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以胆囊切除术结合中医疗法展开治疗,对照组病患选择常用手术方法展开治疗,观察2组病患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较之对照组,实验组病患在并发症、手术时长、排气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 基于急性胆囊炎病患,采用胆囊切除术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加快其恢复速率,可推广.

    作者:张安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冠心舒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目的 分析冠心舒通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上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冠心舒通胶囊和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疗程均为30 d,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疗效比较有差异(P<0.05),其中观察组显效率为92.5%,痊愈率为62.5%;对照组有显效率为77.5%,痊愈率为32.5%.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观察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6.25±6.16), (37.28±7.56)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冠心舒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临床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吴晓丹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当归芍药散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盆底肌触痛36例

    目的 研究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当归芍药散加减),对照组(前列通瘀胶囊).疗程为28天,观察患者美国国立卫生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液常规(EPS)、中医症状评分的前后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6例,有效率81.25%;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有效率78.12%.两组对中医症状评分、NIH-CPSI及EPS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盆底肌触痛的症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当归芍药散加减方治疗湿热瘀滞型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具有明显改善盆底肌触痛的作用.

    作者:尤耀东;任飞强;李广森;张培海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辨证施膳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是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饮食不当可使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对于患病之人,饮食的调护更是疾病治疗必不可少的措施.作为一名护士应在正确的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膳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深刻了解食物与疾病的关系及合理的膳食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只有熟练地掌握辨证的方法,合理为病人安排膳食,才能使他们迅速恢复健康,抵御外邪侵袭,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说明.

    作者:徐艳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经验概述(二)——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名老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有其特色经验,值得我们临床工作者学习和借鉴,本文对当代的名老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特色临床经验予以梳理和总结,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作者:丁波;卓泽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25例

    目的 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提高与副作用的降低.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住院6个月内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中西药结合治疗患者25例(治疗组)与同期常规单纯西药治疗的患者25例(对照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在住院6个月中、疗效提高、副作用降低、减少并发症出现.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减轻西药毒副作用,减少并发症,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博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邱志楠教授治疗肺癌经验拾萃

    肺癌是临床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邱志楠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通过对邱志楠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举隅,探讨邱志楠教授在肺癌中医治疗方面的特色经验,为提高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

    作者:王峰;张大鹏;夏鑫华;潘俊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