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层次教学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陈清;陈热花

关键词:护理带教, 分层次教学, ICU
摘要:目的 观察和研究分层次教学法在ICU(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同一学校同一批次分配到我院ICU的护理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名,其中对照组20名予以传统带教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20名则严格按照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带教方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种带教方式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的观察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专业操作、反应能力、护理病历、人文素养分数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带教方式的对照组实习生,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带教方式在ICU护理带教中效果显著,值得在ICU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象思维培训模式的研究

    对中医学进行有效的传承是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象思维作为中医学的主体思维模式,成为中医传承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基础理论》 (以下简称《中基》)作为学习中医的第一门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象思维能力的任务.基于此,笔者从教学角度,从整体上将象思维的训练过程简化为建象作基础、观象以取象、辨象以尽意三个步骤,并对构筑典型之象模型、运用不同感官获取不同之象、辨象以明气之升降出入状态等内容的原理及方法进行了阐释,旨在为《中基》教学中象思维的培训提供参考,为中医学的全面传承抛砖引玉.

    作者:丁宝刚;于东林;王斌胜;孙喜灵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大黄膏穴位贴敷配合按摩治疗慢性便秘30例

    通过对住院病人便秘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利用病案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每天的大便次数形状描述,及病人的自我感受,自我判断,并确定已解决便秘,这为大黄膏贴敷神阙穴配合按摩治疗便秘提供了客观的参考数据来验证以中医理论基础为指导,将中药膏贴敷穴位配合按摩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与常规口服药物治疗慢性便秘的疗效相比较,总结中药膏贴敷穴位改善慢性便秘临床研究及发展前景,为中医药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研究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巫秋珍;糜娜;皮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脑出血微创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

    目的 探析微创治疗脑出血的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微创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微创治疗脑出血时,再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一方面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邹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目的 分析以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采用我院自拟中药方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症状积分.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8% (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对照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裕章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分层次教学法在ICU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和研究分层次教学法在ICU(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同一学校同一批次分配到我院ICU的护理实习生4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名,其中对照组20名予以传统带教方式进行教学,观察组20名则严格按照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带教方式进行教学,对比两种带教方式的应用效果,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采用分层次教学法的观察组实习生理论知识、专业操作、反应能力、护理病历、人文素养分数明显高于采用传统带教方式的对照组实习生,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带教方式在ICU护理带教中效果显著,值得在ICU护理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清;陈热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中、西医的终目的都是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将成为一种趋势和佳的高血压治疗方案.该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展开简要论述.

    作者:赵姣姣;杜晨光;丁培杰;王志文;董玉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大黄,是中医药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在中医方面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利湿退黄、逐瘀通经等功效.大黄含多种化学成份,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将近些年关于大黄药理作用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为大黄在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邬博;刘彦晶;连丽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经验概述(二)——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的影响比较大,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名老中医治疗心律失常有其特色经验,值得我们临床工作者学习和借鉴,本文对当代的名老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特色临床经验予以梳理和总结,供临床工作者参考.

    作者:丁波;卓泽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药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发展分析

    中医药本科院校中的高职教育作为中医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中医药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的这种办学模式,在利与弊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从整体上概述了目前这种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希望能为中医药高职教育在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叶喜德;张建康;徐正锋;彭巧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刘中勇教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经验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预后极差,其死亡率高,是对人类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刘中勇教授认为,心衰病为本虚标实,气阳亏虚为本,痰饮、瘀血为标,病位在心,与脾、肾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时重视补肾健脾,温阳利水,运用补肾启枢强心饮,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其治疗经验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欧阳效强;林辉辉;陈洪涛;刘中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2011-2013年我国中医药科学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用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情况、在研课题情况、承担政府科研项目经费情况、科技成果情况等指标分析了2011、2012、2013年我国中医药科学研究现状,认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主体呈现多元化并以省属机构的人员多、类型呈现多样化且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经费达到一定规模并且呈现稳定状态、成果呈现多样化并以论文和著作为主.同时指出,中医药的科学研究要重视科学研究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要把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作为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点、要不断拓宽中医药科学研究的渠道.

    作者:黎东生;陈冠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桃红四物汤预防腰椎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目的 探究桃红四物汤在腰椎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64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等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给予对照组术后传统抗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桃红四物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以及术后第10天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两组患者平均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平均PT明显高于对照组,FIB以及D-D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腰椎骨折术后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可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FIB以及D-D含量,从而降低了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邹荣瑞;杨春林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54例腹部术后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7例,其中治疗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护理之后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的缓解状况,比较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护理后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都比对照组提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MOT、VIP和SP分泌变化和对照组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和显著疗效率优于对照组,存在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切实缓解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提升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和免疫力,减少恢复健康时间.

    作者:刘兰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54例

    目的 探讨卵巢早衰(DOF)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率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4例POF患者,经阴道B超检查,血清性激素六项测定及临床症状确诊后,给予激素补充(HRT)治疗和中药调理,有生育要求者,自然月经恢复2~3月后给予HRT及促排卵治疗.结果 HRT治疗配合中药调理54例患者均有月经来潮,其中治愈15例,占27.8%;有效16例,占29.6%;无效23例,占42.6%.且均在用药1个疗程后,患者雌激素缺乏症状明显好转.27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恢复自然月经后,经HRT和促排卵治疗及中药调理后,19例有排卵,6例妊娠(妊娠率为11.11%).结论 POF患者若尽早诊断、用HRT尽早治疗,不但可以改善低雌激素症状及预防并发症,同时配合中药调理,部分POF患者卵巢可以恢复排卵并获得妊娠机会.

    作者:高艳珠;王颖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目的 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消化科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对照组服用吗丁啉,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单项疗效以及主要症状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单项疗效总有效率为68%高于对照组的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62%高于对照组的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长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探讨

    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文章通过回顾中风外因和内因传统理论溯源,阐述现代研究对中风外风致中、痰瘀互阻、痰热腑实、瘀血阻滞、气机失调、火热内盛、气虚血瘀、毒损脑络、肝肾阴虚等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不同观点认识.中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众多的病理因素.学习诸医家对中风病的观点认识,关注其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转化,能为更加深入的认识中风病因病机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包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经方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伤寒杂病论》历来是中医医家的学习典范.中医临床疗效显著,一方面是基于辩证准确,另一方面是基于用药精妙,因此《伤寒杂病论》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配伍精当的方剂体系尤其被推崇,是中医研究的重点,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衰中的运用.

    作者:苏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阳和汤抗肿瘤的研究进展

    阳和汤为温阳补血名方,通过阳和汤在肿瘤领域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我们发现阳和汤具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拟从阳和汤干预肿瘤相关炎症的角度探讨阳和汤是否具有抗肿瘤相关炎症的作用,我们能否应用阳和汤的抗肿瘤相关炎症来减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进而达到抗肿瘤的目的,为温阳法在抗肿瘤领域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和理论依据.

    作者:王新新;田同德;杨亚琴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附件炎60例

    目的 讨论应用中药灌肠合并中成药口服对慢性附件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中医对慢性附件炎进行治疗的手段以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选择中药灌肠合并中成药口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结果 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63.3%,总有效率为75.0%;而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83.4%,总有效率为96.7%;另外,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分别为95.0%、83.3%.结论 应用中药灌肠合并中成药口服对慢性附件炎患者进行治疗具备着显著的临床效果,其值得被广泛的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廖朝青;桂勇;黄俐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初探

    目的 应用医院感染管理系统,提高医院感染信息管理水平.方法 与医院H IS、LIS、PACS等各种信息系统相连接,分别开展了医院感染疾病监测、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消毒灭菌及各项卫生学监测等.结果 全面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前瞻性监测,可实时和每月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上报、反馈,并做到管理信息公开和共享,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

    作者:陈锦峰;熊自超;冯秋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