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

唐复彦

关键词:益母草注射液, 缩宫素,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 研究益母草注射液与缩宫素及二者联合使用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 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产妇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产妇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产妇采用缩宫素进行治疗,C组产妇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对比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结果 A组和B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均高于C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P<0.05).结论 对剖宫产产妇使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鸡内金的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比较

    目的 对鸡内金中的多糖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比较不同炮制品中多糖含量.方法 通过苯酚-硫酸比色法对鸡内金不同炮制中的多糖含量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鸡内金不同炮制品总多糖含量,砂烫鸡内金>生品鸡内金>微波鸡内金.结论 生品鸡内金经炮制后的砂烫炮制品中的总多糖含量要比生品及微波炮制品都高.

    作者:金伶佳;贾天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风病因病机理论研究探讨

    中风病因病机的理论研究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文章通过回顾中风外因和内因传统理论溯源,阐述现代研究对中风外风致中、痰瘀互阻、痰热腑实、瘀血阻滞、气机失调、火热内盛、气虚血瘀、毒损脑络、肝肾阴虚等病因病机理论的认识,较为全面的概括了古今医家对中风病的不同观点认识.中风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众多的病理因素.学习诸医家对中风病的观点认识,关注其病理因素之间的联系转化,能为更加深入的认识中风病因病机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包可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经方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伤寒杂病论》历来是中医医家的学习典范.中医临床疗效显著,一方面是基于辩证准确,另一方面是基于用药精妙,因此《伤寒杂病论》完善的辨证论治体系、配伍精当的方剂体系尤其被推崇,是中医研究的重点,其影响遍及中医临床各科.许多经方亦被运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此笔者根据所查到的文献资料,粗略地归纳经方在心衰中的运用.

    作者:苏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8例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Epley复位法治疗.结果 治疗1疗程后,两组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均有一定疗效,治疗组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P<0.05).结论 针刺结合Epley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明显,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复位次数,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舒伟;彭天忠;胡穗发;王苇;周成;谢桂;熊佳;廖小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

    目的 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消化科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对照组服用吗丁啉,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单项疗效以及主要症状综合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单项疗效总有效率为68%高于对照组的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主要症状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62%高于对照组的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长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水林佳胶囊联合脂肝消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59例

    目的 分析探讨水林佳与脂肝消汤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11月来我院接受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的患者118例,将其按照年龄、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5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水林佳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脂肝消汤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α-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水林佳与脂肝消汤联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血府逐瘀汤联合艾灸法治疗月经不调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联合艾灸法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60的例月经不调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艾灸法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艾灸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WBV、PV、HCT、FB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府逐瘀汤联合艾灸法治疗月经不调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王晓鸿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脑出血微创术后中西医结合护理的应用

    目的 探析微创治疗脑出血的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微创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运用微创治疗脑出血时,再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一方面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还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邹敏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七味白术散改善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的临床探讨

    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第三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糖波动增加可增高住院患者死亡率、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其危害性不容忽视,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T2DM)血糖波动疗效显著.

    作者:白富彬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邱志楠教授治疗肺癌经验拾萃

    肺癌是临床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邱志楠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通过对邱志楠教授治疗肺癌的经验举隅,探讨邱志楠教授在肺癌中医治疗方面的特色经验,为提高肺癌的诊断、治疗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模式.

    作者:王峰;张大鹏;夏鑫华;潘俊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标是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中、西医的终目的都是大限度地降低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病残率.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将成为一种趋势和佳的高血压治疗方案.该文主要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现状展开简要论述.

    作者:赵姣姣;杜晨光;丁培杰;王志文;董玉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中西医结合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50例行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并针对感染患者相关的感染因素予以单因素分析,总结出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结果 本组450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发生率为9.33%(42/450);合并糖尿病、切口长度>15.00 cm、手术时间>3h、出血量>300mL、术区有污染、肿瘤晚期及营养不良等因素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结论 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临床外科医生需从手术前准备、患者的自身因素、操作因素及抗菌、抗感染药物等各方面进行考虑,以避免切口感染.

    作者:杨杰;彭金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医学院校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本文从实验内容整合、开放教学模式构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开发和人文素养提升等四个方面入手,探讨了医学机能实验教学的具体改革措施.

    作者:张明昊;李玉洁;孙曙光;潘晓丽;李亚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

    目的 将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 对2011年11月-2014年11月,三年期间在中药炮制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因使用及存放不当而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加以改进.结果 经研究发现,中药炮制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均具有直接影响.结论 临床用药对患者的疾病恢复意义重大,要得到理想的用药效果,应从药品的选材开始,层层把关,严格筛选,根据药品的炮制流程严格分类进行,并在各个流程中加强监管力度,以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达到佳药用效果,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作者:梁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医药本科院校高职教育发展分析

    中医药本科院校中的高职教育作为中医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我国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医学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中医药本科院校举办高职教育的这种办学模式,在利与弊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从整体上概述了目前这种办学模式和管理方式,希望能为中医药高职教育在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叶喜德;张建康;徐正锋;彭巧珍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初探

    目的 应用医院感染管理系统,提高医院感染信息管理水平.方法 与医院H IS、LIS、PACS等各种信息系统相连接,分别开展了医院感染疾病监测、细菌耐药监测、抗菌药物使用监测、消毒灭菌及各项卫生学监测等.结果 全面开展了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前瞻性监测,可实时和每月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上报、反馈,并做到管理信息公开和共享,收到良好的效果.结论 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效率.

    作者:陈锦峰;熊自超;冯秋女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立体动态干涉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23例

    目的 观察立体动态干涉波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肩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2组患者均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立体动态干涉波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关节活动度(ROM)评估患者肩关节疼痛程度及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的VAS和ROM分别为(7.92±1.34)分和(49.70±19.19)°,对照组的分别为(7.89±1.27)分和(56.09±18.40)°.治疗前和治疗第1周时,2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VAS和ROM分别为(3.56±0.61)分和(89.76±20.45)°,对照组的分别为(4.83±0.94)分和(68.65±17.64)°.2组观察指标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各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立体动态干涉波结合关节松动术能更好地改善肩周炎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受限,同时也能更有效地减轻肩关节的疼痛程度及提高其功能状况,值得在肩周炎临床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瑞平;宋晓磊;冯晓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早衰54例

    目的 探讨卵巢早衰(DOF)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促排卵治疗后妊娠率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4例POF患者,经阴道B超检查,血清性激素六项测定及临床症状确诊后,给予激素补充(HRT)治疗和中药调理,有生育要求者,自然月经恢复2~3月后给予HRT及促排卵治疗.结果 HRT治疗配合中药调理54例患者均有月经来潮,其中治愈15例,占27.8%;有效16例,占29.6%;无效23例,占42.6%.且均在用药1个疗程后,患者雌激素缺乏症状明显好转.27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在恢复自然月经后,经HRT和促排卵治疗及中药调理后,19例有排卵,6例妊娠(妊娠率为11.11%).结论 POF患者若尽早诊断、用HRT尽早治疗,不但可以改善低雌激素症状及预防并发症,同时配合中药调理,部分POF患者卵巢可以恢复排卵并获得妊娠机会.

    作者:高艳珠;王颖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胆囊切除术结合中医综合法治疗急性胆囊炎43例

    目的 总结胆囊切除术结合中医疗法应用于急性胆囊炎治疗的有效性,同时寻找改善急性胆囊炎病患临床指征的治疗方案.方法 随机选择肝胆科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取并予以手术治疗的86例急性胆囊炎病患,参照随机方案分成两个小组,实验组以胆囊切除术结合中医疗法展开治疗,对照组病患选择常用手术方法展开治疗,观察2组病患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较之对照组,实验组病患在并发症、手术时长、排气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长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 基于急性胆囊炎病患,采用胆囊切除术有助于改善病患临床指征,加快其恢复速率,可推广.

    作者:张安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 积雪草软膏在烧伤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积雪草软膏在烧伤患者康复护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106例患者按照统计学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研究对象入院后均对烧伤创面进行消毒及清创处理后,对照组每日采用0.25%碘伏治疗,观察组采用本院自制的积雪草软膏治疗.对所采集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采用t检验.结果 观察组烧伤患者在创面用药后20分钟、40分钟、60分钟、80分钟、100分钟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的例数分别为20例、22例、9例、0例、0例,对照组在同样时间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的例数分别为1例、5例、10例、16例、21例,两组研究对象在20分钟、40分钟、80分针、100分钟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后有21例患者在烧伤创面处发生了瘢痕,对照组有33例患者在烧伤创面处发生了瘢痕,两组研究对象的瘢痕发生率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积雪草软膏运用于各种烧伤创面时确实具有缓解疼痛、减少创面渗出、加快创面愈合、降低瘢痕形成率等功效,在今后的康复护理中应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姚冰冰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