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脱敏剂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观察

李纪民;邹青;姜田田;张一

关键词:牙本质敏感症, 活髓基牙, 脱敏剂, 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和比较三种脱敏剂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的疗效.方法:按修复体常规预备要求,对活髓基牙进行预备.选择50例患者的100颗患牙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采用牙本质氟保护漆脱敏组(n=32);Gluma脱敏剂组(n=33);极固宁脱敏剂组(n=35)治疗.采用可视分级评价法(VAS)计分评价,探测刺激及冷气刺激记录检测预备牙的敏感程度,并进行有效率比较分析.结果:牙本质氟保护漆脱敏组:治疗后的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3.12±0.96)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2.48±1.10)与治疗前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5.86±1.21)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4.90±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ma脱敏剂组:治疗后的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3.10±1.25)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2.56±1.35)与治疗前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5.98±1.15)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4.75±1.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极固宁脱敏剂组:治疗后的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3.18±1.32)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2.75±1.45)与治疗前冷气刺激敏感性VAS值(5.75±1.30)和探测刺激敏感性VAS值(4.86±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脱敏剂治疗活髓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症显示良好疗效.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分娩镇痛在临床的合理应用

    目的:合理使用分娩镇痛,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在住院分娩的孕妇中,自愿应用分娩镇痛,个体化地应用非药物性和药物性分娩镇痛,统计阴道分娩率和剖宫产率.结果:分娩镇痛的合理应用,明显提高了阴道分娩率,降低了剖宫产率.结论:合理应用分娩镇痛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

    作者:李彩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及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49 例临床资料,术前评估、做好宣教,术后注重主动功能锻炼、防止血管内膜损伤、合理饮食、注意观察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并予以及时治疗.结果:49例患者中,仅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无并发症.出院随访3~6个月,均无异常情况.结论:积极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老年人下肢骨折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白玲;任萍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超声在妇女药物流产中的监测作用评价

    药物流产又称药流,是指用息隐(米非司酮片)米索前列醇药物口服终止早期妊娠.因具有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仍存在着流产不全,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多、持续时间长及流产后感染等问题[1,2].为了客观评价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减少或避免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本院近两年来因早孕要求药物流产的360例进行药物流产前后彩超监测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从而探讨超声在女性药物流产过程中的诊断价值、疗效作用,以期进一步为临床提供指导.

    作者:霍晓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米咪宫内节育器93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米咪宫内节育器放置后临床效果.方法:93例受术者均自愿选择米咪宫内节育器,其中经产妇90例,未孕妇3例,经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检查均无放置禁忌证.放置后1、3、6、12个月随防.结果:93例均放置成功.其中自然脱落率1.07%;带器妊娠率0%;因症取出率1.07%;1年续用率97.84%;月经异常及疼痛在放置后第1个月主诉率为65%.随时间延长及对症处理后逐渐减轻.结论:米咪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较好,适用于广大育龄妇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彦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机械通气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随着呼吸机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治疗作用已受到重视.由于呼吸机可对生理功能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引起严重并发症.因此重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06年7月-2008年11月对48例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在救治过程中取得一定的经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现将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于夕妍;孙卫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原发性肝癌破裂的诊治体会

    原发性肝癌破裂是原发性肝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5%~20%,其可突然发生,迅速进展,预后较差,病死率极高.正确处理与治疗,对于肝癌患者的预后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正确积极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为治疗肝癌提供机会.我院于2002-2012年间共收治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2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22例,女5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8.5岁,原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史20例,其中肝硬化史17例,临床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25例,血压下降12例,体检均有腹壁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全组均行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的23例,18例患者行B超或CT检查发现肝癌破裂出血,3例术前诊断不明确,剖腹术中确诊.

    作者:陈杰;殷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头皮采血针在婴幼儿颈外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痛苦.方法:选取360例患儿,年龄0~3岁,随机分成对照组(一次性头皮采血针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和观察组(一次性头皮采血针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一次性头皮采血针颈外静脉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大于一次性头皮采血针股静脉采血.结论:选用一次性头皮采血针颈外静脉采血是一种简便、快捷、有效的静脉采血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宇;冯桂秀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输血前患者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4种传染性指标的感染状况,提高医务人员的生物防护和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院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在输血前对3 536例受血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艾滋病抗体(抗-HIV)、丙肝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四项标志物检测.结果:3 536例患者HBsAg阳性率为9.27%;抗-HIV阳性率为0.056%;抗-HCV阳性率为0.93%;抗-TP阳性率为1.07%.结论: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使无症状的患者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加强自我保护,是预防控制职业感染和避免医患矛盾的必要措施,还为地区性传染病调查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作者:魏晓玲;杨红英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巴中市中心医院确诊为中下段食管癌并有手术指征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改良组术中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全胃食管吻合术.比较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肺功能、胃食管反流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肺功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改良组术肺功能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和吻合口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能明显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肺功能损害,减少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会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适合在食管癌根治术中应用.

    作者:袁庆锋;张琪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护理干预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代谢器官,肝细胞损害可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引起肝性糖尿病.由于该病缺乏糖尿病的特异性临床表现且病情多变,而临床症状常又被原发肝病掩盖,一般从实验室检查才发现血糖升高,因此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慢性肝病需要常规检查空腹及餐后血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肝源性糖尿病[1].慢性肝病患者约有50%~80%有糖耐量减退,其中20%~30%终发展为糖尿病.由于患者对此类疾病知之甚少,更易引起恐惧、焦虑,同时患者还易发生便秘等多方面问题,因此,及时诊断治疗,合理的护理对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患者预后十分重要.

    作者:周勤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癫痫持续状态的护理体会

    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癫痫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大脑神经原过度放电所致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慢性脑部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征,癫痫持续发作,两次发作之间意识未恢复,或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min以上不自行停止,有的指出三次连续癫痫发作意识不恢复或一次惊厥发作大于5min均称为癫痫持续状态.分类: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局灶性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难治性癫痫.我科共收治6例癫痫持续状态发作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郑娜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探讨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部位及严重性与颈动脉彩超所示部位及严重性是否存在明显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0例,排除心源性卒中,行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脑梗死病灶同侧斑块为204例,占51%,病灶对侧斑块为108例,占27%,斑块中均以软斑及混合斑所占比例为高;NIHSS评分轻度者狭窄占58 例(24%),中度者狭窄占61例(49.2%),重度及极重度者狭窄占27 例(79.4%),且评分重者斑块多发.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脑梗死密切相关,且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存在相关性,病变严重性与脑血管病严重性亦明显相关.

    作者:闻瑛;袁磊;周海燕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 诊断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影像资料.结果:13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患者中,左侧7例,右侧5例,双侧1例;CT表现为含不同程度的脂肪成分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或轻度强化,增强幅度CT值均小于20Hu.结论:CT检查对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诊断具有特异性,可明确诊断.

    作者:何文景;贺小平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自我管理教育

    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是一种慢性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是ESRD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血管通路是指把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体外循环以持续、稳定的血流速度经过透析器,净化血液治疗疾病,并再回到体内的循环过程.建立稳定可靠的血管通路是血液净化顺利完成的必要前提.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有效的血管通路是透析质量的保证.据统计透析患者为建立血管通路及治疗血管通路的并发症需花费1/4的住院时间,在血管条件差和老年重症患者中花费更多[1] .因此维护功能良好的血管通路是目前血液净化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重要挑战.2008年1月我中心开始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管通路的自我管理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兆莉;马洪菊;宫兰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43例锐器损伤调查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针刺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发生针刺伤人员的工龄、类别、发生地点、操作环节、损伤情况及暴露源分布等设计医护员工针刺伤登记表,对2009-2010年报告登记的43例针刺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各级人员被针刺伤的情况存在高度差异,其中实习生被针刺伤的人数多,其次是护理人员.拔除静滴时被针刺伤的构成比高,卫生工友对被针刺伤的处理不及时.结论:医院各级人员均要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正确传递手术器械、及时处置使用后的针头、避免针头裸露、禁止针头回套等措施控制锐器损伤的发生.

    作者:王秀蕊;王明华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分析

    目的:关于长春西汀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我院于2011年 3月-2012年4月收治64例罹患脑梗死者,所筛选的患者均存在梗死后认知障碍的情况,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32例,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包括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及降低颅内压等,研究组采取长春西汀进行治疗,而对照组采取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待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显效率34.4%,有效率53.1%,总有效率为87.4%,对照组显效率18.8%,有效率37.5%,总有效率为56.3%,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在治疗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

    作者:管雅琳;于长申;纪勇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男性不育不孕症治验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不孕症中医药辨证的合理治疗.方法:均以中药汤剂水煎内服.治以育肾为主:脾肾阳虚,益气壮阳;肾阳虚,温补肾阳;肾阴虚,滋阴补肾.结果:一般服药2~4个疗程显效.结论:男性不育不孕症中医药辨证施治效果显著.

    作者:赵乾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急诊宫外孕手术的配合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宫外孕手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方式.方法:对21例宫外孕患者的术前、术中手术配合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有效的术中急救护理,我院急诊收治的21例宫外孕患者手术成功率达到100%.结论:急诊宫外孕手术中的医护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蔡红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图像后处理在骶尾骨侧位DR摄影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图像后处理在骶尾骨侧位数字X线摄影(DR)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由诊断医师分析40例外伤的DR骶尾骨侧位图像处理前影像和图像处理后(对比度、曝光度、亮度、图像切割、局部放大)影像.评价两组骶尾骨影像的质量情况并记录相应图像的曝光指数.结果:40例病例中,处理前和处理后影像的优片率分别为65%和75%(P<0.05),发现4例不满足诊断要求的影像经图像后处理调节后有2例能满足诊断要求,曝光指数小于1 200或大于1 800的影像经图像后处理后仍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1)DR影像经过适当的图像后处理可以提高骶尾骨骨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2) 曝光指数不当的影像经图像后处理或可满足诊断要求.

    作者:耿旭飞 刊期: 2012年第24期

  •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3-8月在我院进行产后42d盆底功能筛查的212例产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妇FPFD的发生率为19.3%,其发生与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及孕期增加体重有关.结论:FPFD的发生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做好广泛宣传及健康教育工作,增强保健意识,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国荣 刊期: 2012年第2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