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武松;许阳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46例不孕症患者应用宫腔镜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口,在直视下输卵管加压推注美篮和疏通液,术后给予替硝唑0.25 g,每日3次口服,术后随访其受孕情况.结果 346例患者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57例,子宫内膜炎77例,黏膜下肌瘤10例,宫腔粘连28例,畸形子宫8例,宫内异物7例,输卵管阻塞225例,经加压疏通再通141例,其中双侧87例,单侧54例,治疗后复通率62.5%,妊娠率48.5%.结论 宫腔镜是诊治不孕症的重要方法,宫腔镜输卵管插管疏通可提高输卵管阻塞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58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8.6岁,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12~16 cm,平均14 cm,平均住院24.6 d,髋关节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标准,由术前的(31±4)分,提高到术后出院时(89±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均能顺利通过围术期.结论 老年高龄,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经多学科综合治疗,积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王海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胃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以及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 经保守治疗后26例好转;手术探查6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因素引起梗阻4例;2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因素,其中1例做Braun's吻合,1例仅做探查空肠造痿术,除1例术后仍出现排空障碍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可能是功能性引起,也可能是机械性梗阻造成.应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的特征加以鉴别.如没有绞窄现象,应先行保守治疗,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如排空障碍是功能性原因引起,大多症状在2~3周内缓解,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作者:高振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 对30例不同年龄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由于及时的治疗、精心的护理,避免了脊髓损伤的加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术前改变病人心理应激状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病人心理状态的分析,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 减轻病人心理负担,配合治疗.结论 有效的心理护理,是抢救生命,赢得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措施.
作者:薛淑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外伤性胃肠破裂误诊的原因,探讨外伤性胃肠破裂延期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6例延期就诊胃肠破裂病例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治愈,2例因感染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是尽早确定是否有剖腹指征,不必过度要求准确的脏器定位.诊断明确后宜早期手术治疗,延期治疗会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
作者:曹洪超;杨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难点,有时甚至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作为医院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工作也面临严峻的考验,时刻都有出现护理纠纷的可能.护理纠纷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而与护理人员发生争执而引起的纠纷[1].纠纷出现后,护患双方各执一词,这时原始的文字资料就成为关键证据.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5-氟尿嘧啶(5-FU)属时间依赖性药物,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有关研究发现,采用持续高浓度缓慢静脉滴注,其恒定的血液浓度可增强抗癌活性,获得佳疗效[1].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我科采用了便携式化疗泵用于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5-FU持续化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妮;谢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 对9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术中电刀的合理应用,彻底止血和淋巴管结扎,纤维蛋白胶的使用,重视术后切口的包扎,术中放置及术后适时拔除引流管,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仅9例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发生率为9.18%,均经细针穿刺后消失.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采取综合措施可降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作者:高喜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加强临床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2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500 ml的患者作为出血组,选择出血病例前后非出血患者252例作为对照,流行病学优势比(OR)分析和多元Logistic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胎盘粘连或植入、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妊高征、子宫切口撕裂和产程异常与术中出血相关联(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独立因素,在控制混杂因素之后其OR值分别是10.522、2.235、4.502和9.910(P<0.01).结论 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显著的危险因素,重视孕前和孕期保健,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是减少出血的关键.
作者:张秀兰;陈环;翁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8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心理护理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心理问题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黄晓敏;谷慧峰;王改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舒适是一种主观感觉,作为护理人员应为患者提供身心舒适的条件,并通过相关的护理活动来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求,这对于在施行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是非常必要的.让病人感到大程度的舒适,从而提高生活质量,也是评价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我们对150例前列腺手术患者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医疗条件的提高,近年来,宫颈癌早期发现已越来越多.子宫广泛切除加盆腔淋巴清扫术是治疗宫颈癌常用的手术方法.由于手术范围广,病人的创伤比较大,可能将膀胱的副交感神经及交感神经随同宫旁组织、主韧带及盆腔淋巴一并切除.
作者:李颖;刘秀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我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6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1.5 d.6例保守治疗无效而手术治疗.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灌肠、胃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疗效差.
作者:周克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颈中部刀刺伤半小时入院,急诊检查血压测不到,患者昏迷,压眶反射存在,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射存在、但迟钝,心跳极微弱,心率124次/min,颈部环状软骨上方有一个约3.0 cm横形创口,边缘整齐,少量渗鲜血,右颈部高度肿胀、触诊有12 cm×10 cm血肿.
作者:李炜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两年我科共收治肛周脓肿病人150例,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肛周脓肿均为住院患者150例,其中男106例,女44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32岁.
作者:魏金立;晋俊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154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总结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果 154例患者,151例治愈,3例好转出院,治愈率为98.1%.结论 经过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的护理,可使住院时间缩短,各种并发症减少.
作者:汪粉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高龄转子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常有合并症,若不能及时治疗,常死于肺部并发症、褥疮等.我院对2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均可早期下床行走,且无下肢静脉栓塞及坠积性肺炎、褥疮等并发症,无需内固定病人术后的长期制动,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记选;苏坤煌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至2006年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大出血史47例病人的资料,探讨其方法及疗效.结果 门奇断流加食管下段横断术并发吻合口漏1例,1例死亡于术中溶血反应,术后止血彻底,近期疗效好.随访19例,15个月~5年,5年生存率为89.4%.结论 断流术对治疗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确切,并有利肝功能恢复.为提高手术疗效,应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同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充气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326例在我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三组,A组126例,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放松止血带,术野充分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142例,在关闭切口,加压包扎后放松止血带;C组58例,未使用止血带.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失血、总失血量以及术后深静脉栓塞(DV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242±120)ml和术后失血(214±156)ml,总失血量(467±232)ml,DVT发生率12.7%;B组患者术中失血(224±116)ml和术后失血(387±160)ml,总失血量(610±252)ml,DVT发生率26.8%;C组患者术中失血(463±246)ml和术后失血(184±112)ml,总失血量(654±303)ml,DVT发生率12.1%.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充气止血带,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再放松止血带止血的方法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而且不增加DVT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止血带使用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月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