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60例绳肌肌腱重建病人术后给予心理支持、特殊体位制动、冷疗、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100%.结论 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王华玲;吴玉玲;季东梅;霍丽娟;稽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两年我科共收治肛周脓肿病人150例,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肛周脓肿均为住院患者150例,其中男106例,女44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32岁.
作者:魏金立;晋俊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极为严重的外科急症,近年来,尽管对SAP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和治疗有了很大进展,但病死率仍高达15%~40%[1].它的病程特点为广泛的胰周及胰内脂肪坏死、胰实质坏死及出血,严重者伴有休克、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为探讨SAP临床特征和预后,现将笔者遇到的SAP 3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冯小青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共施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修补术)144例.我们体会到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现将144例Lichtenstein修补术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涛;赵黎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治经验.方法 对38例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均治愈,无复发及转为慢性骨髓炎,无肢体功能障碍.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及时对病灶进行手术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炜;王大明;王德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对比高龄患者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中立位和旋后位固定的康复效果,寻求一种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的骨折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桡骨下端骨折高龄患者行前臂小夹板四夹固定, 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中立位固定4~6周;治疗组采用中立位固定,从第3周开始改用旋后位再固定2~4周,3周后掌腕关节不固定,指导患者早期主动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活动.并分别按桡骨下端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 治疗组伤肢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01),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组高龄患者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采用中立位固定,从第3周开始改用旋后位固定法,患者早期主动前臂旋转活动,能促进伤肢的功能康复进程.
作者:梁银妹;陈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减少骨科围术期老年患者便秘发生率.方法 对86例老年骨科手术病人采取系统的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便秘发生率明显减少,仅为7.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蔡友芳;柴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开放手术的同时行经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26例伴有可复性腹股沟疝的BPH患者,采用补片修补,行经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然后按常规方法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结果 2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0年,1例术后14个月出现腹股沟疝复发,复发率3.8%,其他25例未出现感染和腹股沟疝复发.结论 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同时行经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简单,效果肯定 ,对老年患者更有意义.
作者:廖华东;梁成军;王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治疗声带病变更有效、简单、安全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52例声带息肉切除术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琥珀胆碱配合高频通气的麻醉方法.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其中13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结论 此麻醉方法安全性高,对循环影响较小,无屏气、呛咳等不良反应,不影响手术操作.
作者:杨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加强临床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2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500 ml的患者作为出血组,选择出血病例前后非出血患者252例作为对照,流行病学优势比(OR)分析和多元Logistic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胎盘粘连或植入、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妊高征、子宫切口撕裂和产程异常与术中出血相关联(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独立因素,在控制混杂因素之后其OR值分别是10.522、2.235、4.502和9.910(P<0.01).结论 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显著的危险因素,重视孕前和孕期保健,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是减少出血的关键.
作者:张秀兰;陈环;翁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入路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本不同术式,将29例分为3组:A组8例,行鼻内镜鼻内、外双径路上颌窦病灶清除术;B组:13例,行鼻内镜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术;C组:8例,行单纯鼻内镜手术.结果 A组8例,治愈率100%;B组13例,复发1例,治愈率92%;C组8例,治愈率100%.3组病理检查均未见窦腔黏膜内有真菌生长.结论 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不论采用何种术式,都要达到既微创又彻底去除病灶,使鼻窦引流通畅和通气的目的 .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61例乳腺肿块住院患者,首先用二维超声明确肿块部位、形态、大小等一般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记录血流分级,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病灶内多处血管并记录高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峰值流速等参数.结果 本组大多数恶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无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部分后方有衰减,侧缘有不规则强回声声晕,肿块纵横比>1.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大多数为2~3级;PI值>1.2,RI值>0.70,血流丰富.乳腺良性肿块大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侧缘无声晕,纵横比<1.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大多数为0~1级,PI值<1.2,RI值<0.70,少量血流.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贾琳;李阿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先天性阴道畸形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性生活、生育能力及心理健康都将受到直接而深远的影响[1].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8年4月,对12例先天性阴道畸形患者施行阴道成形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牛冬花;常俊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 采取术前积极准备、术后细致护理观察,早期施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结果 本组患者37例,恢复良好19例,好转13例.结论 通过对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下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早期康复治疗,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赫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4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004年4月前我们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37例,作为对照组;2004年4月后我们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治疗,共37例,作为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的平均术后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采用早期挤压排液法治疗能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李曙涛;李予闽;周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5例,年龄32~79岁,平均55.5岁.其中男41例,女24例,均有消化道出血史,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脾肿大.
作者:王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胃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已发展为现今的电子胃镜,其优点图象清晰,色彩逼真,使胃镜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胃镜检查对病人的侵入性所带来的不适得到改善.病人对胃镜安全性程度,消毒效果有所顾虑及检查过程中的痛苦有畏惧感.有些病人因畏惧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而延误诊治[1].
作者:王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肛肠病患者术后疼痛原因及处理.方法 对180例肛肠病患者的术中麻醉和术后的疼痛情况分两组进行严密观察,对疼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采取因人而异的处理措施,有效镇痛,能使患者减少手术并发症,减轻痛苦,有利于术后恢复.结论 肛肠手术及术后疼痛与解剖特点、手术及麻醉方式、术后处理等因素相关,经选择性和综合性治疗止痛效果满意.
作者:陶国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跟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是目前骨科较为棘手的难题,尤其对于Sanders Ⅲ、Ⅳ型骨折.临床治疗方法较多,但并发症也较多.笔者自2002年3月至2007年9月,应力手法闭合复位配合克氏针撬拨治疗此类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青;马晓娟;杨泽兵;高卫星;张作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46例不孕症患者应用宫腔镜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口,在直视下输卵管加压推注美篮和疏通液,术后给予替硝唑0.25 g,每日3次口服,术后随访其受孕情况.结果 346例患者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57例,子宫内膜炎77例,黏膜下肌瘤10例,宫腔粘连28例,畸形子宫8例,宫内异物7例,输卵管阻塞225例,经加压疏通再通141例,其中双侧87例,单侧54例,治疗后复通率62.5%,妊娠率48.5%.结论 宫腔镜是诊治不孕症的重要方法,宫腔镜输卵管插管疏通可提高输卵管阻塞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