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青;马晓娟;杨泽兵;高卫星;张作泳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胃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以及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 经保守治疗后26例好转;手术探查6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因素引起梗阻4例;2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因素,其中1例做Braun's吻合,1例仅做探查空肠造痿术,除1例术后仍出现排空障碍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可能是功能性引起,也可能是机械性梗阻造成.应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的特征加以鉴别.如没有绞窄现象,应先行保守治疗,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如排空障碍是功能性原因引起,大多症状在2~3周内缓解,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作者:高振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0.5%罗哌卡因、布比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阻滞对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行下肢、下腹或肛肠手术病人48例,ASA Ⅰ~Ⅱ级,分为布比卡因组(BP组)和罗哌卡因组(RP组),于L2~3、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5%的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10 mg,之后于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4 cm以备蛛网膜下腔阻滞不能满足手术需要时追加局麻药.观查并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平面均能满足手术要求.BP组感觉平面高于RP组,RP组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快于BP组.结论 0.5%罗哌卡因、布比卡因10 mg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可作为肛肠、部分下腹、下肢手术的麻醉选择;其中罗哌卡因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快,较快恢复自主排尿为其优点.
作者:胡允梅;张研;谢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肩部损伤,在锁骨骨折中锁骨远端骨折占其中的15%[1].笔者自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采用沈阳东亚医疗防疫研究所生产的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3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常德寿;李旭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股骨骨折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收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关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认为恰当的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重要的作用,可降低膝关节粘连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婉敏;谭杏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适合高龄胃癌患者外科个体化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65例高龄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 根治性手术34例,1年存活率73.5%,3年存活率41.2%,5年存活率23.5%;非根治性手术31例,1年存活率77.4%,3年存活率45.2%,5年存活率22.5%;术后辅助化疗38例,1年存活率71.1%,3年存活率42.1%,5年存活率23.7%;无辅助化疗27例,1年存活率81.5%,3年存活率48.1%,5年存活率22.2%.结论 对高龄胃癌患者且存在耐受差、合并症多及晚期患者应强调治疗个体化,而不主张为求根治而扩大手术范围及术后辅助化疗.
作者:李锦润;孙昂扬;肖胜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用药治疗3~6个月,随诊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及预后,是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关键.
作者:刘秋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防止扩张期切口裂开的扩张器植入方法.方法 在切口部位,沿扩张区域局部轮廓切线的垂直方向切开,植入扩张器.结果 注水时间早,手术周期短,无切口裂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此种扩张器植入术可有效防止扩张期切口裂开,防止包膜挛缩,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林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两例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例患者术中基本平稳,术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术后死亡.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或者椎管内麻醉都可用于重度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
作者:周世勇;蒿岁雪;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应用PICC治疗的96例患者总结分析.结果 PICC留置输液,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穿刺局部疼痛.本组96例患者未出现感染、血气胸及静脉炎等并发症.结论 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及合理的护理干预是避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卫锦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 采取术前积极准备、术后细致护理观察,早期施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结果 本组患者37例,恢复良好19例,好转13例.结论 通过对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下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早期康复治疗,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赫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合理康复功能训练对改善膝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在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间处理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的60例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年.协助患者行股四头肌静态舒缩锻炼及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并配合膝关节持续被动功能活动(CPM) .结果 按Judet标准:优45例,良12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达95%.结论 胫骨平台术后合理的康复功能训练能使膝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作者:林秋丽;梁燕;邓敏婷;胡带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无论从移植数量还是从移植效果,在器官移植中均居首位.移植目的已经从抢救生命、延长生命,转变成为提高肾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1].肾移植供者、受者的选择,合理的组织配型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提高肾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
作者:马颖娟;龚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病案是临床医疗的原始记录,又是提供教学、科研、医务人员的重要资料,在当前全社会推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时期,病案在解决医疗纠纷、鉴定医疗事故,在调解、仲裁、判决医疗案件,在医疗保险索赔、理赔中,更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病案记录中的任何一点疏漏、差错或文字语言缺陷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提高病案质量十分重要.我院按<河南省病历书写规范>,对2007年1月至8月份的出院病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
作者:郭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产后尿潴留临床上较常见,我院采用新斯的明局部理疗后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于我院住院孕产妇经阴道分娩4120例,发生产后尿潴留者123例,年龄20~35岁.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新斯的明耻骨联合上局部理疗组63例,对照组新斯的明肌注治疗组60例.两组年龄、产程、膀胱充盈程度及会阴缝合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袁恕玲;李红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西医的基础治疗和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对5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52例患者,治愈49例(94.2%),无效3例(5.8%),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跃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对分娩时无痛的需求愈来愈高,可行走的无痛分娩是当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且行走可增强子宫收缩力,并有利于胎头下降,从而缩短分娩产程,产妇比较满意.本文就可行走的无痛分娩在临床应用作一简单探讨,评价其分娩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
作者:管世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和探讨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对154例前列腺增生症术前、术后病情观察和护理,总结术前术后护理要点.结果 154例患者,151例治愈,3例好转出院,治愈率为98.1%.结论 经过对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的护理,可使住院时间缩短,各种并发症减少.
作者:汪粉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分析胸腹联合伤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胸腹联合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42例痊愈,2例死亡,2例转院,治愈率91%.结论 对胸腹联合伤病人进行及时正确的抢救,严密的观察,有效的护理,可缩短抢救时间,防止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娄新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可行性手术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多导睡眠仪(PSG)及临床确诊的OSAHS患者68例病历资料,其阻塞部位位于咽腔及鼻腔.经联合或分次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有效率100%,12个月有效率97%.提高了生活质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确诊为OSAHS患者,根据阻塞部位为咽腔及鼻腔者分别行腭垂腭咽成形术、鼻部手术以扩大咽腔改善通气,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思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手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邻指掌侧瘢痕挛缩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07年8月共收治儿童手指掌侧瘢痕挛缩畸形16例19指,作者采用包含掌侧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邻指侧方岛状皮瓣进行修复,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16例19指皮瓣均成活,并全部获得随访,皮瓣两点分辨觉2~6 mm,患指主动活动正常或接近正常,健指植皮区均成活,活动正常.结论 小儿手指侧方岛状皮瓣修复邻指掌侧瘢痕挛缩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红卫;姬亚飞;吴卫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