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5%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10 mg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比较

胡允梅;张研;谢丹

关键词: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
摘要:目的 观察0.5%罗哌卡因、布比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阻滞对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行下肢、下腹或肛肠手术病人48例,ASA Ⅰ~Ⅱ级,分为布比卡因组(BP组)和罗哌卡因组(RP组),于L2~3、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5%的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10 mg,之后于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4 cm以备蛛网膜下腔阻滞不能满足手术需要时追加局麻药.观查并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平面均能满足手术要求.BP组感觉平面高于RP组,RP组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快于BP组.结论 0.5%罗哌卡因、布比卡因10 mg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可作为肛肠、部分下腹、下肢手术的麻醉选择;其中罗哌卡因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快,较快恢复自主排尿为其优点.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术中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加强临床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2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500 ml的患者作为出血组,选择出血病例前后非出血患者252例作为对照,流行病学优势比(OR)分析和多元Logistic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胎盘粘连或植入、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妊高征、子宫切口撕裂和产程异常与术中出血相关联(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独立因素,在控制混杂因素之后其OR值分别是10.522、2.235、4.502和9.910(P<0.01).结论 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显著的危险因素,重视孕前和孕期保健,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是减少出血的关键.

    作者:张秀兰;陈环;翁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5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外科手术体会

    目的 总结分析58例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外科手术(VAM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9年2月期间同一手术小组完成的58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胸外科手术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肺大疱切除12例,纵隔肿瘤切除3例,肺叶切除及楔形切除22例,胸膜、肺疾病活检15例, 胸膜、肺疾病活检同时行恶性胸腔积液胸膜腔闭锁术6例.结果 58例VAMT手术顺利.肺楔形切除术后持续漏气造成胸管拔除延迟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结论 VAMT和VATS手术一样,比传统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VAMT手术可在胸腔镜辅助下应用常规器材操作,比VATS手术耗材少、费用低.

    作者:卢万里;黄壮士;王湛;朱铮;付东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自发破裂6例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卵巢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发生的部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壁可以自发破裂,囊内的巧克力液溢入腹腔引起剧烈腹痛,由于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有相似之处,术前误诊率较高.

    作者:李玲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伤性胃肠破裂延期就诊的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外伤性胃肠破裂误诊的原因,探讨外伤性胃肠破裂延期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6例延期就诊胃肠破裂病例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治愈,2例因感染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是尽早确定是否有剖腹指征,不必过度要求准确的脏器定位.诊断明确后宜早期手术治疗,延期治疗会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

    作者:曹洪超;杨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300份缺陷病案情况分析

    病案是临床医疗的原始记录,又是提供教学、科研、医务人员的重要资料,在当前全社会推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时期,病案在解决医疗纠纷、鉴定医疗事故,在调解、仲裁、判决医疗案件,在医疗保险索赔、理赔中,更体现出它的重要作用.病案记录中的任何一点疏漏、差错或文字语言缺陷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提高病案质量十分重要.我院按<河南省病历书写规范>,对2007年1月至8月份的出院病案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以便尽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减少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

    作者:郭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发热处理体会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发热的主要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 选取我科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500例行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30例留置导管期间出现发热,常规拔管后发热消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多发生置管后3~10 d,导管尖端可检出革兰阳性球菌(17/30)、真菌(8/30)及革兰氏阴性杆菌(5/30);30例中66.7%的病例发生在胃肠道功能不全需静脉营养的病人;76.7%病例在普通病房行中心静脉穿刺操作,23.3%病例在手术室行该操作.结论 导管相关性发热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尽早建立肠内营养,尽可能选择无菌环境行插管操作对防治导管相关性发热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爱粉;张端孟;杨瑞;杨丰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23例创伤性膈疝的急诊手术分析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所收治的21例创伤性膈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16例,术中探查确诊5例;经腹径路手术17例,经胸径路手术2例,胸腹联合径路手术2例;21例全部治愈.结论 创伤性膈疝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开胸探查术是绝大多数创伤性膈疝首选的手术方法,尽早手术修补膈肌裂口,及时正确地处理合并脏器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程长春;陈国健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32例临床护理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当受精卵于子宫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亦称宫外孕.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3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32例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银平;步艳玲;郭凤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 采取术前积极准备、术后细致护理观察,早期施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结果 本组患者37例,恢复良好19例,好转13例.结论 通过对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下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早期康复治疗,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赫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充气止血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充气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326例在我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三组,A组126例,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放松止血带,术野充分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142例,在关闭切口,加压包扎后放松止血带;C组58例,未使用止血带.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失血、总失血量以及术后深静脉栓塞(DV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242±120)ml和术后失血(214±156)ml,总失血量(467±232)ml,DVT发生率12.7%;B组患者术中失血(224±116)ml和术后失血(387±160)ml,总失血量(610±252)ml,DVT发生率26.8%;C组患者术中失血(463±246)ml和术后失血(184±112)ml,总失血量(654±303)ml,DVT发生率12.1%.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充气止血带,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再放松止血带止血的方法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而且不增加DVT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止血带使用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月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5例开放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原因分析

    耻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操作简单、效果可靠,临床上普遍开展.但若处理不当,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收治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振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逆行带血管筋膜蒂桡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

    目的 探讨逆行带血管筋膜蒂桡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不愈合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6例腕舟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逆行带血管筋膜蒂桡骨瓣移植治疗,术后管型石膏固定8~10周.结果 经随访2个月~3年,25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坏死;1例骨折愈合,近端有骨质坏死现象.腕关节功能综合评定,优18例(69.23%),良7例(26.92%),可1例(3.85%).结论 逆行带血管筋膜蒂桡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作者:马守战;苏振炎;赵金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迟发性颅内血肿诊治中的经验与教训

    随着CT的普及应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现日趋增多.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共收住此类病人32例,占同期颅脑损伤356例的9%.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大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目的 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转染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2000将质粒pEGFPmfn2、空质粒pEGFP–N2分别转染HepG2细胞,实验分三组:重组质粒pEGFPmfn2转染HepG2细胞为实验组,空质粒pEGFP-N2转染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mfn2基因转染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 经脂质体2000转染后,RT-PCR结果显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基因组中存在有目的 基因特异性片段,表明转染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转染后细胞中有Mfn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的结果表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转染pEGFPmfn2组G0/G1期所占比例为(83.2±1.5)%,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pEGFP组与对照组G0/G1期所占比例(P<0.05).MTT法检测结果提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可增强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联合氟尿嘧啶作用肝癌细胞能够加强氟尿嘧啶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肝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作者:王尧;陈宏;郭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目的 观察采用Dega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2003年11月至2008年9月,共治疗38例发育性髋关节全脱位患儿,均为单侧,其中女34例,男4例,年龄平均3.84岁,术前股骨头脱位高度平均2.4 cm.结果 术后随诊时间平均约3年,按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29例为优,6例为良,2例为可,1例差,出现I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采用Severin的评定标准,25例为优,8例为良,4例为可,还有1例因术中股骨短缩不足出现术后再脱位.结论 采用Dega骨盆截骨加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适应证较宽,手术创伤较小,配合术前牵引及术后皮肤牵引下功能锻炼,疗效满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志远;郭跃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Tossi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Tossi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90例Tossi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者,分别采用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喙锁间螺丝钉内固定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三种方法治疗.结果 9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三种治疗方法优良率分别为96.7%、75.8%、72.4%.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组与喙锁间螺丝钉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组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喙锁间螺丝钉内固定组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并发症例次分别为3、15、19例.结论 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法是一种治疗 Tossi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仅取材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可靠,而且无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

    作者:李诗;耿玲;李娟;李智勇;何平;刘世杰;林景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58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8.6岁,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12~16 cm,平均14 cm,平均住院24.6 d,髋关节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标准,由术前的(31±4)分,提高到术后出院时(89±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均能顺利通过围术期.结论 老年高龄,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经多学科综合治疗,积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王海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我院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64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58例患者经保守治疗痊愈,平均住院时间11.5 d.6例保守治疗无效而手术治疗.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以保守治疗为主,有效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灌肠、胃肠外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疗效差.

    作者:周克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门静脉高压围术期的护理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65例,年龄32~79岁,平均55.5岁.其中男41例,女24例,均有消化道出血史,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脾肿大.

    作者:王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急性小肠扭转并坏死13例治疗体会

    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患的总称.临床上急性小肠扭转并坏死所致急腹症十分常见,多是一段小肠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常可在短期内发生肠管绞窄坏死,病死率为15%~40%,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就诊过晚或治疗延迟,我院在2000年7月至2008年9月间共治疗该类患者13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预后,现介绍如下:

    作者:常存旭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