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小肠扭转并坏死13例治疗体会

常存旭

关键词:小肠扭转, 坏死, 急诊手术治疗, 绞窄性肠梗阻, 急腹症, 闭袢性肠梗阻, 急性腹痛, 肠系膜, 病死率, 预后, 血管, 旋转, 死亡, 临床, 患者, 腹部, 处理, 肠管, 长轴
摘要:急腹症是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紧急处理的腹部疾患的总称.临床上急性小肠扭转并坏死所致急腹症十分常见,多是一段小肠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性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也是绞窄性肠梗阻,常可在短期内发生肠管绞窄坏死,病死率为15%~40%,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就诊过晚或治疗延迟,我院在2000年7月至2008年9月间共治疗该类患者13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并取得良好预后,现介绍如下: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龄患者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中立位和旋后位固定的康复效果对比

    目的 对比高龄患者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中立位和旋后位固定的康复效果,寻求一种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的骨折康复护理方法.方法 对桡骨下端骨折高龄患者行前臂小夹板四夹固定, 随机分两组:对照组采用中立位固定4~6周;治疗组采用中立位固定,从第3周开始改用旋后位再固定2~4周,3周后掌腕关节不固定,指导患者早期主动前臂旋转及腕关节活动.并分别按桡骨下端骨折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结果 治疗组伤肢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01),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治疗组高龄患者桡骨下端骨折小夹板采用中立位固定,从第3周开始改用旋后位固定法,患者早期主动前臂旋转活动,能促进伤肢的功能康复进程.

    作者:梁银妹;陈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早期诊治经验.方法 对38例儿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均治愈,无复发及转为慢性骨髓炎,无肢体功能障碍.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规范的抗生素治疗,及时对病灶进行手术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炜;王大明;王德强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吻合口深埋高套加胃底成形术在胃-食管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降低胃-食管吻合口反流发生率.方法 选择食管下段贲门区癌切除主动脉弓以下吻合手术.将胃上提至胸腔,以胃的正常解剖形态向左旋转90°,取胃后壁距胃底顶部3~5 cm处用吻合器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将胃底向上提用胃壁包埋吻合口并包绕吻合口近端食管2 cm,再把胃后壁沿食管纵隔胸膜间断缝合固定,形成术后的人造胃底.结果 180例病人术后随访1~12个月,平躺体位吻合口钡餐检查,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17.22%(31/180),吻合口狭窄率3.33%(6/180).全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0/180).传统吻合方法反流率39.33%(59/150),吻合口狭窄率8.00%(12/150),吻合口瘘发生率2.67%(4/150).结论 吻合口深埋高套加胃底成形法,预防胃-食管吻合口反流和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较好,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作者:杨玉;王德昌;余龙海;赵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防治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作用

    目的 探讨减少骨科围术期老年患者便秘发生率.方法 对86例老年骨科手术病人采取系统的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便秘发生率明显减少,仅为7.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蔡友芳;柴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中出血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加强临床预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2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500 ml的患者作为出血组,选择出血病例前后非出血患者252例作为对照,流行病学优势比(OR)分析和多元Logistic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机、胎盘粘连或植入、宫缩乏力、前置胎盘、巨大儿、妊高征、子宫切口撕裂和产程异常与术中出血相关联(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独立因素,在控制混杂因素之后其OR值分别是10.522、2.235、4.502和9.910(P<0.01).结论 子宫切口撕裂、宫缩乏力、胎盘粘连或植入、前置胎盘是剖宫产术中出血显著的危险因素,重视孕前和孕期保健,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提高医生手术操作技术是减少出血的关键.

    作者:张秀兰;陈环;翁俊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发热处理体会

    目的 分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发热的主要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及预防.方法 选取我科2002年12月至2008年12月500例行中心静脉插管患者中30例留置导管期间出现发热,常规拔管后发热消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热多发生置管后3~10 d,导管尖端可检出革兰阳性球菌(17/30)、真菌(8/30)及革兰氏阴性杆菌(5/30);30例中66.7%的病例发生在胃肠道功能不全需静脉营养的病人;76.7%病例在普通病房行中心静脉穿刺操作,23.3%病例在手术室行该操作.结论 导管相关性发热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尽量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尽早建立肠内营养,尽可能选择无菌环境行插管操作对防治导管相关性发热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爱粉;张端孟;杨瑞;杨丰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早期

    目的 总结使用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腕部热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手、腕部热轧伤患者1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早期修复术治疗,随访6~8个月,观察手部功能、外形和感觉的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全部成活,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手、腕部热轧伤治疗不当易继发手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因此,早期消灭创面、恢复手的功能是治疗手、腕部热轧伤后手部软组织损伤的关键.骨间北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易于成活,能大限度恢复手功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魏一珉;王新苗;翟学锋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充气止血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充气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326例在我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三组,A组126例,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放松止血带,术野充分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142例,在关闭切口,加压包扎后放松止血带;C组58例,未使用止血带.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失血、总失血量以及术后深静脉栓塞(DV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242±120)ml和术后失血(214±156)ml,总失血量(467±232)ml,DVT发生率12.7%;B组患者术中失血(224±116)ml和术后失血(387±160)ml,总失血量(610±252)ml,DVT发生率26.8%;C组患者术中失血(463±246)ml和术后失血(184±112)ml,总失血量(654±303)ml,DVT发生率12.1%.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充气止血带,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再放松止血带止血的方法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而且不增加DVT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止血带使用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月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立止血用于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172例疗效观察

    甲状腺血供丰富,手术切除容易出血,甚至大出血,危害性极大.我院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立止血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取得了良好止血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彬;梁成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体会

    目的 探讨胫骨干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方法 我院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对32例胫骨干骨折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0~18个月.结果 32例胫骨干骨折全部骨性愈合.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梁兴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采用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术后护理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术后护理方法.方法 60例绳肌肌腱重建病人术后给予心理支持、特殊体位制动、冷疗、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个月~3年优良率达100%.结论 早期、有效的功能锻炼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

    作者:王华玲;吴玉玲;季东梅;霍丽娟;稽丽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198例临床护理

    由于饮食结构及生存压力诸多因素的存在,目前我们这一带患胆石症胆囊炎的患者日趁增多,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无疑是根治这一疾病立竿见影的疗法,但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若要取得满意的效果,护理当是该术式安全有效的根本保证.现将我院1991年1月至2006年1月198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周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0.5%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10 mg在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比较

    目的 观察0.5%罗哌卡因、布比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阻滞对感觉、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行下肢、下腹或肛肠手术病人48例,ASA Ⅰ~Ⅱ级,分为布比卡因组(BP组)和罗哌卡因组(RP组),于L2~3、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入0.5%的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10 mg,之后于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4 cm以备蛛网膜下腔阻滞不能满足手术需要时追加局麻药.观查并记录感觉阻滞平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平面均能满足手术要求.BP组感觉平面高于RP组,RP组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快于BP组.结论 0.5%罗哌卡因、布比卡因10 mg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可作为肛肠、部分下腹、下肢手术的麻醉选择;其中罗哌卡因术后下肢运动恢复快,较快恢复自主排尿为其优点.

    作者:胡允梅;张研;谢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目的 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转染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2000将质粒pEGFPmfn2、空质粒pEGFP–N2分别转染HepG2细胞,实验分三组:重组质粒pEGFPmfn2转染HepG2细胞为实验组,空质粒pEGFP-N2转染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mfn2基因转染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 经脂质体2000转染后,RT-PCR结果显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基因组中存在有目的 基因特异性片段,表明转染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转染后细胞中有Mfn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的结果表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转染pEGFPmfn2组G0/G1期所占比例为(83.2±1.5)%,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pEGFP组与对照组G0/G1期所占比例(P<0.05).MTT法检测结果提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可增强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联合氟尿嘧啶作用肝癌细胞能够加强氟尿嘧啶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肝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作者:王尧;陈宏;郭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心理研究

    目的 了解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迫切的需求和顾虑,为制定及时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60例进行心理调查分析,SCL-90还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①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指数和各个因子分多高于个全国常模.②SAS和SDS评分均提示: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情况.结论 ①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且随着骨折的愈合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②采取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创伤是必要的.

    作者:莫菊英;刘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52例

    目的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西医的基础治疗和支持疗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治对5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52例患者,治愈49例(94.2%),无效3例(5.8%),无死亡病例.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吴跃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术中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外科手术中由于严重创伤、大出血等常需大量快速输血,此时除可发生输血的一般不良反应如过敏、溶血、发热等外,还可发生一些特殊并发症,此类患者多伴有休克及脏器功能障碍,病情危重、复杂,因此并发症较难予以确切判断和处理.本文就我院2003年6月至2008年6月32例手术患者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以及预防和治疗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素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肾移植手术的巡回配合

    肾移植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无论从移植数量还是从移植效果,在器官移植中均居首位.移植目的已经从抢救生命、延长生命,转变成为提高肾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1].肾移植供者、受者的选择,合理的组织配型及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提高肾移植/肾长期存活的关键.

    作者:马颖娟;龚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整体护理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 对30例不同年龄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由于及时的治疗、精心的护理,避免了脊髓损伤的加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2例先天性阴道畸形阴道成形术患者的护理

    先天性阴道畸形如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性生活、生育能力及心理健康都将受到直接而深远的影响[1].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8年4月,对12例先天性阴道畸形患者施行阴道成形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牛冬花;常俊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