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一珉;王新苗;翟学锋
目的 探讨微创治疗颅内迟发性血肿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59例颅内迟发性血肿患者均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在CT下定点,选用合适长度穿刺针,用电钻将穿刺针钻入血肿部位,引流冲洗,2~3 d复查CT拔出穿刺针,术中注意穿刺针深度、引流速度及引流量.结果 本组59例颅内迟发性血肿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大部分患者当即感头痛、头昏减轻,部分烦躁患者经微创治疗后即安静,59例患者全部治愈,恢复良好.结论 颅内迟发性血肿微创引流术操作简单,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疗效佳,适合在一般医院开展.
作者:程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采用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治疗治愈,2例急诊手术探查.7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选择性动脉造影有助于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诊断.选择性出血动脉栓塞为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囊内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华甫;王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器械的佳清洗管理效果.方法 对器械公司自行清洗器械和医院规范化培训管理后清洗器械进行比较,放大镜目测检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结果 两组间目测检验结果比较χ2=96.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内手术器械与植入物品比较χ2=20.7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管理组内手术器械与植入器械清洗结果比较χ2=1.0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强骨科植入器械的清洗管理和培训工作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清洗合格率.
作者:吕锡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度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对两例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的麻醉处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例患者术中基本平稳,术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术后死亡.结论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全身麻醉或者椎管内麻醉都可用于重度妊高征合并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手术.
作者:周世勇;蒿岁雪;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由于社会人群乙肝的高发和结核、艾滋病发病率的快速上升等,据报道,当前已知的可以通过职业暴露经血液传播的病原菌至少有20多种.
作者:李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诊治的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用药治疗3~6个月,随诊半年未见复发.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剖宫产的手术质量及预后,是预防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关键.
作者:刘秋叶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 对9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术中电刀的合理应用,彻底止血和淋巴管结扎,纤维蛋白胶的使用,重视术后切口的包扎,术中放置及术后适时拔除引流管,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仅9例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发生率为9.18%,均经细针穿刺后消失.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采取综合措施可降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作者:高喜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适合高龄胃癌患者外科个体化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来65例高龄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 根治性手术34例,1年存活率73.5%,3年存活率41.2%,5年存活率23.5%;非根治性手术31例,1年存活率77.4%,3年存活率45.2%,5年存活率22.5%;术后辅助化疗38例,1年存活率71.1%,3年存活率42.1%,5年存活率23.7%;无辅助化疗27例,1年存活率81.5%,3年存活率48.1%,5年存活率22.2%.结论 对高龄胃癌患者且存在耐受差、合并症多及晚期患者应强调治疗个体化,而不主张为求根治而扩大手术范围及术后辅助化疗.
作者:李锦润;孙昂扬;肖胜捷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降低胃-食管吻合口反流发生率.方法 选择食管下段贲门区癌切除主动脉弓以下吻合手术.将胃上提至胸腔,以胃的正常解剖形态向左旋转90°,取胃后壁距胃底顶部3~5 cm处用吻合器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将胃底向上提用胃壁包埋吻合口并包绕吻合口近端食管2 cm,再把胃后壁沿食管纵隔胸膜间断缝合固定,形成术后的人造胃底.结果 180例病人术后随访1~12个月,平躺体位吻合口钡餐检查,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17.22%(31/180),吻合口狭窄率3.33%(6/180).全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0/180).传统吻合方法反流率39.33%(59/150),吻合口狭窄率8.00%(12/150),吻合口瘘发生率2.67%(4/150).结论 吻合口深埋高套加胃底成形法,预防胃-食管吻合口反流和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较好,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作者:杨玉;王德昌;余龙海;赵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护理措施,提高其护理水平及救治率.方法 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9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施行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 9例病人中,7例治愈,2例死亡.结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措施得当,有利于病人顺利康复,加强护理,可明显提高其救治率.
作者:陈风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耻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操作简单、效果可靠,临床上普遍开展.但若处理不当,会出现多种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收治前列腺术后排尿困难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振堂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子宫内膜异位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卵巢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发生的部位.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壁可以自发破裂,囊内的巧克力液溢入腹腔引起剧烈腹痛,由于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有相似之处,术前误诊率较高.
作者:李玲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难点,有时甚至严重干扰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作为医院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护理工作也面临严峻的考验,时刻都有出现护理纠纷的可能.护理纠纷是指患者在医院就诊,对护理工作不满意而与护理人员发生争执而引起的纠纷[1].纠纷出现后,护患双方各执一词,这时原始的文字资料就成为关键证据.
作者:李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外伤性胃肠破裂误诊的原因,探讨外伤性胃肠破裂延期治疗的方法.方法 对26例延期就诊胃肠破裂病例的误诊原因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4例治愈,2例因感染休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要点是尽早确定是否有剖腹指征,不必过度要求准确的脏器定位.诊断明确后宜早期手术治疗,延期治疗会增加患者的手术风险和经济负担.
作者:曹洪超;杨志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胃功能性排空延迟(FDGE)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2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术后胃排空是否空障碍分为延迟组30例和对照组208例,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术后血红蛋白、重建方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情况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排空障碍的独立因素,并对回归方程回代性验证.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胃肠排空延迟与性别、术后血红蛋白、腹腔感染、肿瘤分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合并脏器切除、吻合口渗漏、电解质紊乱、手术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回归方程Log(P)=-1.171+1.167合并脏器切除+1.472腹腔感染-0.898术后血红蛋白+1.036胃肠重建方式+2.213术后排气时间+1.282手术时间,若以0.5为判别界点,该方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6.67%和82.21%.结论 合并脏器切除、腹腔感染、术后血红蛋白、胃肠重建方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时间是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独立相关因素,对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赵力军;齐倩;赵燕萍;赵迎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 采取术前积极准备、术后细致护理观察,早期施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结果 本组患者37例,恢复良好19例,好转13例.结论 通过对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下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早期康复治疗,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赫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发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12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手术临床资料.结果 120例中除2例中转开腹外,余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0~130 min,术后2~5 d拔除腹管,无切口感染,痊愈出院,住院5~7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方式,医师需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LC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王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宽松调整,更重要的是受中国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近几年在农村地区高龄经产妇逐年递增,从而大大增加了农村地区剖宫产的比率.本院自2003年至2008年12月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股骨骨折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收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关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认为恰当的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重要的作用,可降低膝关节粘连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婉敏;谭杏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8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心理护理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心理问题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黄晓敏;谷慧峰;王改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