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力病的临分析

王雪梅

关键词:鼻内窥镜手术, 鼻窦, 真菌病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入路鼻窦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本不同术式,将29例分为3组:A组8例,行鼻内镜鼻内、外双径路上颌窦病灶清除术;B组:13例,行鼻内镜鼻内中、下鼻道双径路术;C组:8例,行单纯鼻内镜手术.结果 A组8例,治愈率100%;B组13例,复发1例,治愈率92%;C组8例,治愈率100%.3组病理检查均未见窦腔黏膜内有真菌生长.结论 治疗非侵袭性鼻窦真菌病,不论采用何种术式,都要达到既微创又彻底去除病灶,使鼻窦引流通畅和通气的目的 .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巴通氏骨折经皮闭合穿针术后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巴通氏骨折患者经皮闭合穿针术后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指导患者及家属全面、准确掌握康复训练方法,制定系统、连续的康复计划,大限度恢复伤肢的功能.方法 术后伤肢麻醉消失后即指导做握拳、手指、关节屈伸活动,每次训练20~40次,每日数次,根据骨折的三期辨症施治,适时调整训练方法和强度.结果 经该方法指导训练,50例患者随访2~3个月,全部患者伤肢功能恢复正常,收到满意效果.结论 该方法是巴通氏骨折患者经皮闭合穿针术后肢体功能重建的有效措施,对患者功能的康复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颈部大血管完全断离患者抢救成功分析

    1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颈中部刀刺伤半小时入院,急诊检查血压测不到,患者昏迷,压眶反射存在,瞳孔等圆等大,光反射存在、但迟钝,心跳极微弱,心率124次/min,颈部环状软骨上方有一个约3.0 cm横形创口,边缘整齐,少量渗鲜血,右颈部高度肿胀、触诊有12 cm×10 cm血肿.

    作者:李炜长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股骨骨折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收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关资料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在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认为恰当的护理干预对股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起重要的作用,可降低膝关节粘连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婉敏;谭杏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鉴别与处理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胃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以及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 经保守治疗后26例好转;手术探查6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因素引起梗阻4例;2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因素,其中1例做Braun's吻合,1例仅做探查空肠造痿术,除1例术后仍出现排空障碍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可能是功能性引起,也可能是机械性梗阻造成.应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的特征加以鉴别.如没有绞窄现象,应先行保守治疗,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如排空障碍是功能性原因引起,大多症状在2~3周内缓解,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作者:高振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龄骨科患者术后诱发基础病的观察与护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1].老龄患者有其自身特点:全身各组织器官衰老而导致功能及调节机能减退,机体的顺应性下降,反应性低下,免疫功能低下,应激能力和手术的耐受性均下降,动作迟缓,或多或少伴随有一些基础病、慢性病的存在.

    作者:朱粤菊;倪淑娜;郭文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offa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Hoffa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Hoffa骨折患者1例保守治疗、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5例均获随访,时间13~31个月.功能恢复参照Letenneur方法进行评估:优良3例,可2例.结论 Hoffa骨折的临床特点以膝关节屈曲外翻位损伤多见,外髁发生率较高.X线对诊断价值有限,多借助CT检查.治疗原则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作者:齐武松;许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报告

    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宽松调整,更重要的是受中国几千年传统观念的影响,近几年在农村地区高龄经产妇逐年递增,从而大大增加了农村地区剖宫产的比率.本院自2003年至2008年12月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燕侠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再谈髌骨骨折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评价髌骨骨折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14例,16例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做对照;在硬膜外麻醉下作髌前横弧形切口将髌骨爪安放于髌骨上下级.结果 全部病例获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约8.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间隔8~14周,平均年龄约(39.5±0.5)岁,平均愈合时间约(12.0±0.5)周,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无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结论 髌骨骨折记忆合金髌骨爪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手术创伤小,能够有效固定髌骨骨折;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崔建国;杨广智;徐毓林;常泠文;莱浙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144例体会

    我院自2004年10月至2008年8月共施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Lichtenstein修补术)144例.我们体会到本术式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痛苦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现将144例Lichtenstein修补术手术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海涛;赵黎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理干预对防治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作用

    目的 探讨减少骨科围术期老年患者便秘发生率.方法 对86例老年骨科手术病人采取系统的饮食指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本组便秘发生率明显减少,仅为7.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老年骨折患者便秘的发生.

    作者:蔡友芳;柴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目的 总结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采用MIPPO治疗4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15例;年龄17~56岁,平均34.6岁.受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地伤12例,自行跌伤8例,重物砸伤4例.开放伤9例,均为Gustilo Ⅰ型,闭合伤34例.伤后至手术时间4~11 d .术后观察其伤口愈合情况,术后3 d、1个月、2个月、3个月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采用Johner-Wruhs评分体系评价疗效.结果 随访10~25个月,平均13.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平均时间4.2个月,无延迟愈合、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内固定物断裂,优良率88%.结论 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损伤小,恢复快,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平利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37例围术期处理

    2001年6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了37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现将妇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处理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心理研究

    目的 了解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迫切的需求和顾虑,为制定及时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60例进行心理调查分析,SCL-90还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①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指数和各个因子分多高于个全国常模.②SAS和SDS评分均提示: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情况.结论 ①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且随着骨折的愈合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②采取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创伤是必要的.

    作者:莫菊英;刘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胃镜检查的护理

    胃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不可缺少的检查手段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已发展为现今的电子胃镜,其优点图象清晰,色彩逼真,使胃镜的诊断水平不断提高,胃镜检查对病人的侵入性所带来的不适得到改善.病人对胃镜安全性程度,消毒效果有所顾虑及检查过程中的痛苦有畏惧感.有些病人因畏惧不愿接受胃镜检查而延误诊治[1].

    作者:王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

    目的 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转染联合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2000将质粒pEGFPmfn2、空质粒pEGFP–N2分别转染HepG2细胞,实验分三组:重组质粒pEGFPmfn2转染HepG2细胞为实验组,空质粒pEGFP-N2转染HepG2细胞为阴性对照组,HepG2细胞为空白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mfn2基因转染联合5-氟尿嘧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细胞周期的分布情况.结果 经脂质体2000转染后,RT-PCR结果显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基因组中存在有目的 基因特异性片段,表明转染成功;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转染后细胞中有Mfn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分布检测的结果表明,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转染pEGFPmfn2组G0/G1期所占比例为(83.2±1.5)%,明显高于转染空质粒pEGFP组与对照组G0/G1期所占比例(P<0.05).MTT法检测结果提示转染mfn2基因的HepG2细胞可增强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 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联合氟尿嘧啶作用肝癌细胞能够加强氟尿嘧啶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肝癌细胞对氟尿嘧啶的敏感性.

    作者:王尧;陈宏;郭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346例不孕症患者应用宫腔镜直接观察子宫内膜及输卵管口,在直视下输卵管加压推注美篮和疏通液,术后给予替硝唑0.25 g,每日3次口服,术后随访其受孕情况.结果 346例患者中,发现子宫内膜息肉57例,子宫内膜炎77例,黏膜下肌瘤10例,宫腔粘连28例,畸形子宫8例,宫内异物7例,输卵管阻塞225例,经加压疏通再通141例,其中双侧87例,单侧54例,治疗后复通率62.5%,妊娠率48.5%.结论 宫腔镜是诊治不孕症的重要方法,宫腔镜输卵管插管疏通可提高输卵管阻塞的治愈率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作者: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充气止血带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充气止血带的使用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326例在我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止血带不同的使用方法,分为三组,A组126例,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放松止血带,术野充分止血后关闭切口;B组142例,在关闭切口,加压包扎后放松止血带;C组58例,未使用止血带.观察三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失血、总失血量以及术后深静脉栓塞(DVT)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中失血(242±120)ml和术后失血(214±156)ml,总失血量(467±232)ml,DVT发生率12.7%;B组患者术中失血(224±116)ml和术后失血(387±160)ml,总失血量(610±252)ml,DVT发生率26.8%;C组患者术中失血(463±246)ml和术后失血(184±112)ml,总失血量(654±303)ml,DVT发生率12.1%.结论 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充气止血带,在假体安装完毕、骨水泥固化后再放松止血带止血的方法能够减少围手术期失血,而且不增加DVT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止血带使用方法,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作者:韩月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6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并发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适时终止妊娠,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6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7.17℅.羊水过少发生率为3.52%,羊水过少组羊水粪染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脐带缠绕及脐带过短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朱慈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Tossi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Tossi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90例Tossi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者,分别采用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喙锁间螺丝钉内固定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三种方法治疗.结果 9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三种治疗方法优良率分别为96.7%、75.8%、72.4%.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组与喙锁间螺丝钉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组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喙锁间螺丝钉内固定组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并发症例次分别为3、15、19例.结论 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法是一种治疗 Tossi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仅取材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可靠,而且无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

    作者:李诗;耿玲;李娟;李智勇;何平;刘世杰;林景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初期进食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观察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进食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于术后6 h开始定时定量进食流质及半流质;对照组术后6 h只进食白开水,24 h后进食流质及半流质.结果 术后早进食可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P<0.05),乳汁分泌充足(P<0.05),提前下床活动(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6 h开始进食流质及半流质可有效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母乳喂养及产妇体力的恢复.

    作者:冯娇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