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初期进食促进机体功能恢复的观察

冯娇枝

关键词:剖宫产, 进食, 促进, 胃肠功能, 排气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进食对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18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于术后6 h开始定时定量进食流质及半流质;对照组术后6 h只进食白开水,24 h后进食流质及半流质.结果 术后早进食可使肛门排气时间提前(P<0.05),乳汁分泌充足(P<0.05),提前下床活动(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6 h开始进食流质及半流质可有效刺激胃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母乳喂养及产妇体力的恢复.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32例临床护理

    正常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内膜.当受精卵于子宫腔以外着床,称异位妊娠,亦称宫外孕.异位妊娠的发生率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32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32例患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银平;步艳玲;郭凤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Hoffa骨折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探讨Hoffa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5例Hoffa骨折患者1例保守治疗、4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5例均获随访,时间13~31个月.功能恢复参照Letenneur方法进行评估:优良3例,可2例.结论 Hoffa骨折的临床特点以膝关节屈曲外翻位损伤多见,外髁发生率较高.X线对诊断价值有限,多借助CT检查.治疗原则是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锻炼.

    作者:齐武松;许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下积液防治体会(附98例报告)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原因及预防措施,降低乳腺癌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方法 对9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术中电刀的合理应用,彻底止血和淋巴管结扎,纤维蛋白胶的使用,重视术后切口的包扎,术中放置及术后适时拔除引流管,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结果 本组仅9例患者发生皮瓣下积液,发生率为9.18%,均经细针穿刺后消失.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采取综合措施可降低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

    作者:高喜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空肠营养管在168例胃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空肠营养管在胃手术中应用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168例胃手术应用空肠营养管病人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68例病人术后无吻合口瘘.胃瘫8例,全部通过保守疗法治愈.结论 空肠营养管可有效预防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全身营养状况,维持内脏器官的各种生理功能,对腹部内脏功能的损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空肠营养管使用方便、经济又安全有效,易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秦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孕妇的抑郁心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孕妇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孕妇抑郁情绪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自愿参加调查的200例孕妇进行调查,并对孕妇的抑郁状况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①共约20.5%孕妇有抑郁情绪,其中可能有抑郁症状者30例(15.00%),肯定有抑郁症状者11例(5.50%);②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孕妇的抑郁情绪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越大抑郁心理越严重;文化程度越高抑郁心理越低.③孕次和流产史对孕妇抑郁情绪无影响.结论 孕妇的抑郁情绪发生率有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随文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的趋势,后者可能与文化程度高者接受和理解能力强、能正确对待妊娠有关.

    作者:李富琴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Tossi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分析

    目的 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Tossi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90例Tossi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者,分别采用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喙锁间螺丝钉内固定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三种方法治疗.结果 9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根据karlsson疗效标准评价,三种治疗方法优良率分别为96.7%、75.8%、72.4%.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组与喙锁间螺丝钉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组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喙锁间螺丝钉内固定组与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并发症例次分别为3、15、19例.结论 双10号丝线重建喙锁韧带法是一种治疗 Tossi Ⅲ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不仅取材方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可靠,而且无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

    作者:李诗;耿玲;李娟;李智勇;何平;刘世杰;林景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护士长在产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中的作用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病原体感染的血液、体液污染皮肤或者黏膜,或者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病原体感染的情况.由于社会人群乙肝的高发和结核、艾滋病发病率的快速上升等,据报道,当前已知的可以通过职业暴露经血液传播的病原菌至少有20多种.

    作者:李玉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的整体护理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整体护理的体会.方法 对30例不同年龄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由于及时的治疗、精心的护理,避免了脊髓损伤的加重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外伤性颈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周到细致的护理对病情的转归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清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绞窄性肠梗阻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经过分析我院10年来所治疗的16例绞窄性肠梗阻病例,找出绞窄性肠梗阻区别于单纯性肠梗阻的一些特征,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统计我院自1997年8月至2007年8月所治疗的肠梗阻与绞窄性肠梗阻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16例病例中对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统计分析,绞窄性肠梗阻与普通肠梗阻有明显区别.结论 绞窄性肠梗阻有区别于单纯性肠梗阻的一些特征,在临床工作中应予注意.

    作者:薛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4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撕裂伤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行剖宫产术发生子宫切口撕裂伤病例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子宫切口撕裂与子宫、胎儿、医源性因素的关系.结果 枕后位、先露深嵌、宫口开大8 cm以上切口撕伤率明显升高;胎儿体重>4000 g、子宫下段形成差、瘢痕子宫切口撕伤率增高;子宫下段切口位置的选择、麻醉效果、手术的技巧与切口撕伤有密切关系.结论 术前必须正确评估胎位、胎先露、宫口开大情况、胎儿体重、子宫手术史、麻醉效果等因素,术中娩出胎儿务必沉着、稳健,避免急躁、粗暴.

    作者:周翠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使用便携式化疗泵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5-氟尿嘧啶(5-FU)属时间依赖性药物,常用于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有关研究发现,采用持续高浓度缓慢静脉滴注,其恒定的血液浓度可增强抗癌活性,获得佳疗效[1].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我科采用了便携式化疗泵用于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5-FU持续化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妮;谢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心理研究

    目的 了解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迫切的需求和顾虑,为制定及时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60例进行心理调查分析,SCL-90还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门诊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①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指数和各个因子分多高于个全国常模.②SAS和SDS评分均提示:存在明显焦虑或抑郁情况.结论 ①前臂闭合骨折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且随着骨折的愈合心理障碍程度明显减轻.②采取及时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减少心理创伤是必要的.

    作者:莫菊英;刘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58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8.6岁,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 手术切口长度12~16 cm,平均14 cm,平均住院24.6 d,髋关节评价采用Harris评分标准,由术前的(31±4)分,提高到术后出院时(89±5)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少,均能顺利通过围术期.结论 老年高龄,股骨颈陈旧性骨折,经多学科综合治疗,积极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王海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吻合口深埋高套加胃底成形术在胃-食管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 降低胃-食管吻合口反流发生率.方法 选择食管下段贲门区癌切除主动脉弓以下吻合手术.将胃上提至胸腔,以胃的正常解剖形态向左旋转90°,取胃后壁距胃底顶部3~5 cm处用吻合器行食管-胃机械吻合,将胃底向上提用胃壁包埋吻合口并包绕吻合口近端食管2 cm,再把胃后壁沿食管纵隔胸膜间断缝合固定,形成术后的人造胃底.结果 180例病人术后随访1~12个月,平躺体位吻合口钡餐检查,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17.22%(31/180),吻合口狭窄率3.33%(6/180).全组术后无吻合口瘘发生(0/180).传统吻合方法反流率39.33%(59/150),吻合口狭窄率8.00%(12/150),吻合口瘘发生率2.67%(4/150).结论 吻合口深埋高套加胃底成形法,预防胃-食管吻合口反流和吻合口瘘的临床效果较好,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

    作者:杨玉;王德昌;余龙海;赵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隐性乳腺癌的诊治体会

    隐性乳腺癌(occuit breast,OBC)是指乳腺内扪不到肿块,或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具体包块而腋窝淋巴结发生转移癌的乳腺癌,临床上必较少见.1998年元月至2008年元月我们共收治乳腺癌264例,其中OBC 16例(0.6%),现报告如下:

    作者:甘泉水;王宪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相关因素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705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肿瘤TNM分期,手术方式,肿瘤生物学特性,放化疗情况,雌孕激素受体等,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比较术后复发病例和无复发病例的因素差异.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局部复发率随着TNM分期增高而增高;术后放疗者复发率较低(χ2=4.875,P=0.027),雌孕激素受体阴性者复发率低于阳性者(χ2=5.064,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大小(T分期)、腋窝淋巴结状态(N分期)、远处转移情况(M分期)是局部复发的显著危险因素,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结论 肿瘤TNM分期和术后放疗是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对有高危险复发因素的患者,应常规术后放疗,并定期追踪随访.

    作者:滑秀云;户亚光;陈东娜;张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门脉高压症47例分析

    目的 分析断流术对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至2006年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大出血史47例病人的资料,探讨其方法及疗效.结果 门奇断流加食管下段横断术并发吻合口漏1例,1例死亡于术中溶血反应,术后止血彻底,近期疗效好.随访19例,15个月~5年,5年生存率为89.4%.结论 断流术对治疗门静脉高压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确切,并有利肝功能恢复.为提高手术疗效,应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断流,熟练掌握手术的技术要点,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同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脑内血肿清除术护理质量的提高.方法 采取术前积极准备、术后细致护理观察,早期施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模式.结果 本组患者37例,恢复良好19例,好转13例.结论 通过对微创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积极有效的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为下一步治疗赢得了时间;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早期康复治疗,降低了医疗费用,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生存质量.

    作者:赫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肛周脓肿150例临床治疗体会

    近两年我科共收治肛周脓肿病人150例,采用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肛周脓肿均为住院患者150例,其中男106例,女44例;年龄10~75岁,平均年龄32岁.

    作者:魏金立;晋俊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外固定架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外固定架在胫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6年1月本院随访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50例,平均随访4个月(4~20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个月.结果 所有骨折无骨不愈合,无关节强直,无断钉.结论 外固定架是胫骨骨折治疗中的一种简便容易、效果好的方法,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作者:董建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