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张元素诃子应用经验

赵敏菡;孙钢;周计春

关键词:张元素, 诃子, 中药药理
摘要: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在脏腑辨证、药物理论、制方理论等方面均有创新,对诸多药物有独到见解.对于诃子,认为气温味苦,主要作用是消痰下气,通利津液,可用治胸膈结气、大便秘涩等证,将诃子归入“湿化成”类,而当今常用的敛肺、涩肠作用反而应用较少;其弟子李东垣和王好古认为诃子苦重酸轻,苦重,泻气;酸轻,不能补肺,故嗽药中不用.其他医家对诃子的论述可概括为“兼具通、涩之用,生、煨功效有别”,但中医对诃子的认识和应用,远不及藏医、蒙医深入、广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复方配伍酪蛋白水解物对其降压作用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中药复方(Chines herbal compound,CHC)配伍酪蛋白水解物(Casein hydrolysate,CH)后对复方降血压作用的影响.方法 1)采用小鼠大耐受量考察中药复方-酪蛋白混合物(CHC-CH)的急性毒性.2)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l/kg)和CHC-CH(0.67 g/kg,0.0.033 g/kg);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牛黄降压胶囊组(0.288g/kg),低、中、高剂量CHC与CH配伍组(低剂量CHC-CH分别为0.33和0.016 g/kg、中剂量CHC-CH分别为0.67和0.033 g/kg,高剂量CHC-CH分别为1.33和0.067 g/kg)和CHC组(0.033 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于第1、2、4周及停药后1周记录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动物处理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1)CH-CHC的大给药剂量为96 g生药/kg合并CH 5.6 g/kg,并未见引起小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2)与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比较,CHC-CH组和CHC组SHR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NO、AngⅡ、ET-1含量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H-CHC降血压作用显著大于CHC组(P<0.05),各药物组对大鼠心率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中药复方与酪蛋白水解物配伍后未见具有明显急性毒性.中药复方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配伍酪蛋白水解物可以加强其降压作用,两者对正常动物血压无影响.

    作者:赵莹;翟明;叶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内地与香港中医教学的比较研究

    现今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中医专业人才的主流模式,中医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中医的前途与命运.内地与香港的中医高等教育起步不同,发展各有千秋.对两者在中医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比较,从中医教学的理念、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临床教学以及考核评估等层面进行探讨,互为参考与借鉴,以寻求中医教学改革之道.

    作者:苏丽清;喻嵘;赵国荣;李鑫辉;谭涵宇;肖凡;刘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黄芪桑葚丹参汤合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而病因尚属不明的一种疾病.中医属于“咳嗽”、“喘证”范畴.报道1例应用黄芪桑葚丹参汤为主治疗慢性迁延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型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患者好转病例,总结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医针对此病的用药经验,得出黄芪桑葚丹参汤加红霉素肠溶胶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弥漫性泛支气管炎迁延期疗效明确.

    作者:李庆;汤红伟;王佳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的探讨

    开展医院绩效管理工作,对科学评价医院发展成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规范医疗行为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展了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院的发展.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医院在实施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产生了负面结果,影响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作者从医院绩效管理的定义和方法入手,分析目前医院绩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作者:杨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宣痹汤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60例

    目的 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宣痹汤加减.结果 治疗组显效6例,进步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显效2例,进步6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佳.

    作者:顾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医基础理论》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选择十二经脉循行、体质学说开展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绝大多数学生对自主学习持肯定态度,希望在教学中享有更多主动,认为自主学习提升了学习能力和效果,有助于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希望类似教学活动更多开展.然而,教学活动也显示存在一些问题,如分组难以做到均衡学习、学生对知识辨析能力不足、成绩评价欠合理等,需要进一步优化及修正.

    作者:陈慧娟;张挺;朱慧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五白方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50例

    目的 观察分析五白方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五白方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真菌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真菌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五白方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真菌转阴率,治疗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电针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目的 采用电针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观察各治疗组的疗效并确立佳治疗方案.方法 2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配到综合组、电针组、治疗仪组,每组72例,以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为观察指标,进行每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结果 3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次数、洼田饮水试验等级评分、SS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3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SS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4%,电针组与治疗仪组总有效率各为74%,3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肺炎发生率方面综合组低于其他2组(P<0 05).结论 综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和吞咽障碍治疗仪组,并减少了肺炎发生率.

    作者:楚海波;杜俊卫;付俊丽;董华丽;郭锐;赵高峰;封臻;廉全荣;和瑞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PBL的情景模拟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临床医学生常常存在理论知识与应用需求脱节的现象,我们探索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基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情景模拟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 通过随机确定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用不同的方法教学,观察成绩对比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差异.结果 基于PBL的情景模拟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强化临床思维,训练临床工作能力,提升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结论 基于PBL的情景模拟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势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旭光;李卫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医学人文教育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在医学生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学是蕴含人文知识十分丰富的一门学科,通过在中医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融入相关的人文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

    作者:周泠;王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复方黄根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化复方黄根颗粒的提取工艺,确定适合于本制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根据对方中各药材成分和作用的阐述,在提取中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水提醇沉工艺正交试验数据结果,佳方案为A2B2C2D3,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进行规模生产.

    作者:方建康;梁国成;陈舒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川芎蜂房汤合外用法治疗偏头痛54例

    目的 观察采用自拟“川芎蜂房汤”为主方,辨证化裁内服,配合中药酒精浸泡剂外用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4例应用中药内服加外用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单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医药内服加外用联合治疗偏头痛优于盐酸氟桂利嗪,且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作者:黄宁;朱国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折41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是否接受中医治疗将81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接骨胶囊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骨痂形成、软组织损伤修复、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软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也有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江共涛;张斌;李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西医治疗探索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侵袭机体造成的胃黏膜浅表性的慢性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论述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辨证分型和治疗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对本病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作者:丁庆刚;辛琪;高金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开展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护理伦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主干和基础课程,对于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情感、护理工作实践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来说,在医学院护理伦理学教学中仍存在着学时安排少、教材较少、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对此,如何在医学教学改革中,以工作岗位为导向开展护理伦理学教学成为目前医学院护理专业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基于岗位的护理伦理学教学改革.

    作者:刘道中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手术弹性钉技术结合补肾活血汤治疗儿童孟氏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究弹性钉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汤对儿童孟氏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择2008年2月-2009年1月我院接治的60例儿童孟氏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并采用弹性钉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对照 组30例只采用弹性钉技术治疗,通过随访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情况.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3个月后的随访了解到,两组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的患儿在优良率上较对照组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钉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儿童孟氏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可广泛采取.

    作者:黄和生;胡永恒;赵吉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治未病理论体系浅谈脂肪肝防治思路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本文根据“治未病”体系源流、内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探讨脂肪肝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和疾病未复四个阶段的防治思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灵活应用,与中医传统疗法紧密结合,对脂肪肝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认为该理论对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指导意义.

    作者:张玉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男科验案3则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金匮方,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方由桂枝、白芍、甘草、龙骨、牡蛎、大枣、生姜共七味药组成,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具有调和阴阳,交通心肾,镇静安神,固摄止遗之功.后世多有发挥,笔者尝试用于治疗阴阳两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之遗精、早泄、功能性不射精、汗症等男科内科疾病,多有应验,总结验案三例,以供参考.

    作者:邹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 将14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经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予以2组患儿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实行中医按摩的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治疗后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血清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体重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中西医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恢复,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何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冬病夏治贴敷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120例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每年三伏天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并记录每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鼻部症状评分、鼻部体征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缓解AR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3年有效率明显高于1年(P<0.05).结论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通过多位点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减轻临床症状,而且远期疗效确切,为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朱宏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