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宁;朱国链
麻木,中医临床常见症状.在古代对于本名词论述较多,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本文就麻木一词的由来、历史沿革与规范化研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旨在促进中医文献研究与临床研究接轨,并走向规范化.
作者:王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与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0例.常规组患者使用卡维地洛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心力衰竭方剂+卡维地洛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有效率为97%、并发症发生率为3%,与对照组83%、16%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均能够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心力衰竭方剂+卡维地洛效果更好.
作者:沈志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现今中医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中医专业人才的主流模式,中医教学的质量直接决定中医人才的培养质量,关乎中医的前途与命运.内地与香港的中医高等教育起步不同,发展各有千秋.对两者在中医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比较,从中医教学的理念、教材选用、教学方法、临床教学以及考核评估等层面进行探讨,互为参考与借鉴,以寻求中医教学改革之道.
作者:苏丽清;喻嵘;赵国荣;李鑫辉;谭涵宇;肖凡;刘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以“人参补气摄血作用”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例,就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与反馈和教学体会等几方面展开讨论与总结.这种新型模式实验教学,不仅极大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实验技能.期待为中医院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新的道路.
作者:丛培玮;郭隽馥;苗兰英;王俊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采用电针联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观察各治疗组的疗效并确立佳治疗方案.方法 216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配到综合组、电针组、治疗仪组,每组72例,以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为观察指标,进行每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疗效观察.结果 3组性别、年龄、病程、发病次数、洼田饮水试验等级评分、SS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0.05).3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SS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综合组总有效率为94%,电针组与治疗仪组总有效率各为74%,3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肺炎发生率方面综合组低于其他2组(P<0 05).结论 综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和吞咽障碍治疗仪组,并减少了肺炎发生率.
作者:楚海波;杜俊卫;付俊丽;董华丽;郭锐;赵高峰;封臻;廉全荣;和瑞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功能性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目前西医对该病的诊治效果不理想.张小萍教授从中医理论出发,依据其临证经验,将其提纲举领为虚、实之分,认为虚秘主要为阴阳气血不足导致肠失濡养,推动无力;实秘主要为胃肠积热,气机郁滞,导致肠道壅塞不通.本文旨在探讨张小萍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与同道分享.
作者:李龙华;何凌;张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通过对《脾胃论》 《兰室秘藏》的学习,对脾胃病的诊治又有了新的理解,脾胃病有表现胃痛、有表现胀满、有表现痞塞、有表现噪杂等,我们医院经过对前期20年有不同表现的脾胃病1551例进行统计发现,表现胃痛的占44%为682例;痞、满性胃病占37%为537例(其中痞塞为主的229例、胀满为主的308例);胃中噪杂的占12%为186例;其他不适感的占7%为110例.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以胃痛为主症的脾胃病占的比例多以外,其次就是以痞满为主症的居多,因此我们把它称作“痞满性胃脘痛”.自2010年起,4年来我们对痞满性胃病进行研究,通过对方剂的改良、剂型的改变,总结出以行气消痞为主法,用行气消痞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324例此类患者,收效显著.
作者:武卫东;衣尚国;王晓艳;陈立明;焦利星;张墨晗;陆晶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优化复方黄根颗粒的提取工艺,确定适合于本制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根据对方中各药材成分和作用的阐述,在提取中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水提醇沉工艺正交试验数据结果,佳方案为A2B2C2D3,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进行规模生产.
作者:方建康;梁国成;陈舒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索中药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5-氟尿嘧啶(5-FU),50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参藤消胃积胶囊.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获益率、生存质量疗效、生存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藤消胃积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可靠.
作者:李录花;方玉红;李辉;袁素;王永欣;王彩红;贾志儒;刘丽敏;周进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8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采用SAS与SDS量表对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差异性.结果 术前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生理应激反应,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俞翠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金匮方,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方由桂枝、白芍、甘草、龙骨、牡蛎、大枣、生姜共七味药组成,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具有调和阴阳,交通心肾,镇静安神,固摄止遗之功.后世多有发挥,笔者尝试用于治疗阴阳两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之遗精、早泄、功能性不射精、汗症等男科内科疾病,多有应验,总结验案三例,以供参考.
作者:邹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易水学派鼻祖张元素在脏腑辨证、药物理论、制方理论等方面均有创新,对诸多药物有独到见解.对于诃子,认为气温味苦,主要作用是消痰下气,通利津液,可用治胸膈结气、大便秘涩等证,将诃子归入“湿化成”类,而当今常用的敛肺、涩肠作用反而应用较少;其弟子李东垣和王好古认为诃子苦重酸轻,苦重,泻气;酸轻,不能补肺,故嗽药中不用.其他医家对诃子的论述可概括为“兼具通、涩之用,生、煨功效有别”,但中医对诃子的认识和应用,远不及藏医、蒙医深入、广泛.
作者:赵敏菡;孙钢;周计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TBIL、ALB等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ALB等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两组HA、LN、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LN、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金学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中药复方(Chines herbal compound,CHC)配伍酪蛋白水解物(Casein hydrolysate,CH)后对复方降血压作用的影响.方法 1)采用小鼠大耐受量考察中药复方-酪蛋白混合物(CHC-CH)的急性毒性.2)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l/kg)和CHC-CH(0.67 g/kg,0.0.033 g/kg);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牛黄降压胶囊组(0.288g/kg),低、中、高剂量CHC与CH配伍组(低剂量CHC-CH分别为0.33和0.016 g/kg、中剂量CHC-CH分别为0.67和0.033 g/kg,高剂量CHC-CH分别为1.33和0.067 g/kg)和CHC组(0.033 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于第1、2、4周及停药后1周记录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动物处理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1)CH-CHC的大给药剂量为96 g生药/kg合并CH 5.6 g/kg,并未见引起小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2)与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比较,CHC-CH组和CHC组SHR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NO、AngⅡ、ET-1含量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H-CHC降血压作用显著大于CHC组(P<0.05),各药物组对大鼠心率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中药复方与酪蛋白水解物配伍后未见具有明显急性毒性.中药复方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配伍酪蛋白水解物可以加强其降压作用,两者对正常动物血压无影响.
作者:赵莹;翟明;叶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组(中药组)60例、治疗2组(中药+穴位埋线组)60例、对照组(西药组)50例,治疗1组采用口服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治疗2组采用口服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症状、体征,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雌二醇(E2)、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 (1)治疗1组、治疗2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P<0.05).(2)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主要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的主要症状改善率优于治疗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治疗后E2水平均显著升高,FSH及L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3组治疗后E2、FSH、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可有效调节性腺轴,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廖玲;唐利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长针斜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4寸(0.6×100 mm)的圆利针,沿股四头肌肌腹中结节及条索位置,自内上向外下斜刺(20°左右)穿透结节及条索;推拿方法:以揉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施术于髌骨上下极及髌周软组织,以局部肌肉组织放松、膝关节发热为度,点按委中、梁丘、血海、内外膝眼等穴位.结果 在3个疗程结束时,35例患者痊愈27例(77%),显效6例(17%),有效2例(6%),总有效率100%.结论 长针斜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银武;宋小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充分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前1小时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00ml.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LAD、LVEDd下降,EF增加,BN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脏结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沈兆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针对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特点与《骨关节影像》教学现状,将比较法应用于《骨关节影像》课程教学,通过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与限度,对比分析骨关节疾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培养了学生对骨关节疾病影像学检查的优选和综合影像诊断能力,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临床实践技能,提高《骨关节影像》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连生;李飞龙;李栩薇;蔡德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的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止痛,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仅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止痛,并比较2组患者神经痛的缓解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急性期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有助于缓解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所引起的神经痛,且止痛效果优于仅用加巴喷丁胶囊.
作者:刘琤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3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对症处理和特异性治疗(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配合三辨施治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14%,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尹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