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华;何凌;张小萍
根据目前医学院校实验教学的需要,开设了流式细胞术的实验技术课程,同时结合流式细胞术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流式细胞术的教学探索与应用.教学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了解流式细胞仪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领域,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掌握这一方便快捷、应用广泛的新技术,并能够利用流式细胞仪完成基本的检测工作.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拓展科研思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流式细胞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
作者:宋军营;袁永;张钟允;闫敏;刘文第;张振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在医学生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学是蕴含人文知识十分丰富的一门学科,通过在中医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融入相关的人文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
作者:周泠;王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后来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对患者进行分类,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视神经萎缩患者100人,共147眼,其中外伤10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3眼,炎症31眼,遗传性34眼,青光眼21眼,占位性病变20眼,不明原因18眼,对所有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视力、视野的好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病因的视神经萎缩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好转率为:外伤6眼(60.0%),缺血性9眼(69.2%),遗传性20眼(58.8%),炎症19眼(61.3%),青光眼7眼(33.3%),不明原因11眼(611%),占位性病变8眼(40.0%).视野好转率:炎症23眼(74.2%),外伤7眼(70 0%),缺血性8眼(615%),青光眼6眼(28.6%),遗传性11眼(32.4%),占位性病变12眼(60.0%),不明原因10眼(55.5%).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力、视野好转并不完全同步,疗程越长,疗效越好.且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神经的电生理功能,保护视神经.其中炎症、外伤、缺血临床疗效较好,治疗成本更低,此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饶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采用自拟“川芎蜂房汤”为主方,辨证化裁内服,配合中药酒精浸泡剂外用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4例应用中药内服加外用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单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医药内服加外用联合治疗偏头痛优于盐酸氟桂利嗪,且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作者:黄宁;朱国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工具融合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穴位刺激疗法.它是一种较简便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较长时间刺激相应腧穴,加强穴位治疗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近年来,该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现简述近年来穴位埋线疗法在肛肠科中的研究概况,以期待指导临床应用及为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张川;廖行忠;洪敦明;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索中药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5-氟尿嘧啶(5-FU),50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参藤消胃积胶囊.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获益率、生存质量疗效、生存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藤消胃积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可靠.
作者:李录花;方玉红;李辉;袁素;王永欣;王彩红;贾志儒;刘丽敏;周进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中医学中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四个重要问题.方法 根据《内经》记载的和太极拳修炼者真气在体表运动时的生理现象,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运用生物电原理,分析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的实质.结果 人体中的Ca2+运动和α1肾上腺素的分泌,与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密切相关.结论 真气是人体中的Ca2+运动;经络是Ca2+在体表传递的感觉路线;经脉是由血管、淋巴管、神经管三个组织共同组成;循经感传的源动力,是来源于细胞中的Ca2+运动.
作者:程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制定中医干预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对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200份,严格按照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结合中医师的望、闻、问、切四诊,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回收问卷200份,体质偏颇者149人,占74.5%,平和质占25.5%;偏颇体质中,痰湿质人数多(30.0%),其次依次为阳虚质(16.5%)、阴虚质(13.0%)、气虚质(6.0%)、气郁质(3.5%)、血瘀质(2.5%)、特禀质(1.5%)、湿热质(1 5%).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痰湿质人数多,做好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至关重要.
作者:刘秀振;支振东;祝国辉;李站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中医饮食调护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62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根据饮食调护方法分为两组(n=31例),观察组予中医饮食调护措施,对照组予常规饮食调护措施,统计分析不同组别患者饮食调护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饮食护理后营养指数优良率、护理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饮食营养生活质量优良率分别为90.3%、(111.3±32.2) g/L、(36.2±5.1) g/L、93.5%,同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饮食调护措施可显著改善胃癌术后化疗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杨宏辉;王喜华;冯春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对我校临床、口腔、护理、康复等四个专业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采取随机的原则,主要调查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现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构建“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位一体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模式,实现涵盖社会实践、校园文化、课堂教学、家庭影响和自身努力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教育体系.
作者:刘春灵;杨旭;张延新;宋文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四季抗病毒合剂对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临床诊断及病原学特点的120例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四季抗病毒合剂,对照组口服阿昔洛韦片,经过悉心护理及治疗后5~7天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四季抗病毒合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显著改善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曾伟红;邓代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 将14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0例,对照组经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予以2组患儿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实行中医按摩的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儿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1%,治疗后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血清总胆红素低于对照组,体重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中西医治疗配合护理干预,可促进患儿恢复,缓解患儿临床症状.
作者:何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耳穴按压应用于外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普外科行腹腔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日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按压疗法.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腹胀及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胀及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按压可促进外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而病因尚属不明的一种疾病.中医属于“咳嗽”、“喘证”范畴.报道1例应用黄芪桑葚丹参汤为主治疗慢性迁延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型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患者好转病例,总结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医针对此病的用药经验,得出黄芪桑葚丹参汤加红霉素肠溶胶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弥漫性泛支气管炎迁延期疗效明确.
作者:李庆;汤红伟;王佳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为金匮方,治疗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方由桂枝、白芍、甘草、龙骨、牡蛎、大枣、生姜共七味药组成,即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具有调和阴阳,交通心肾,镇静安神,固摄止遗之功.后世多有发挥,笔者尝试用于治疗阴阳两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之遗精、早泄、功能性不射精、汗症等男科内科疾病,多有应验,总结验案三例,以供参考.
作者:邹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讨论化瘀消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原理及功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10例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过泌尿系彩超、X线腹部平片、腹部CT及相关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组在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基础上加口服化瘀消石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尿红细胞值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3.5%,复发率为4.6%.对照组有效率为66.3%,复发率为11.3%.治疗组的尿红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消石汤能弥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肾脏的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排出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分析五白方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五白方联合氟康唑进行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真菌转阴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真菌转阴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五白方联合氟康唑治疗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真菌转阴率,治疗药物安全,无毒副作用,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作者:任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中药复方(Chines herbal compound,CHC)配伍酪蛋白水解物(Casein hydrolysate,CH)后对复方降血压作用的影响.方法 1)采用小鼠大耐受量考察中药复方-酪蛋白混合物(CHC-CH)的急性毒性.2)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l/kg)和CHC-CH(0.67 g/kg,0.0.033 g/kg);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牛黄降压胶囊组(0.288g/kg),低、中、高剂量CHC与CH配伍组(低剂量CHC-CH分别为0.33和0.016 g/kg、中剂量CHC-CH分别为0.67和0.033 g/kg,高剂量CHC-CH分别为1.33和0.067 g/kg)和CHC组(0.033 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于第1、2、4周及停药后1周记录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动物处理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1)CH-CHC的大给药剂量为96 g生药/kg合并CH 5.6 g/kg,并未见引起小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2)与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比较,CHC-CH组和CHC组SHR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NO、AngⅡ、ET-1含量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H-CHC降血压作用显著大于CHC组(P<0.05),各药物组对大鼠心率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中药复方与酪蛋白水解物配伍后未见具有明显急性毒性.中药复方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配伍酪蛋白水解物可以加强其降压作用,两者对正常动物血压无影响.
作者:赵莹;翟明;叶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8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采用SAS与SDS量表对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差异性.结果 术前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生理应激反应,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俞翠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中药穴位离子导入加服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观察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加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病人26例,与单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组26例作对照.结果 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加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病人,与单口服消炎利胆片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已摘除胆囊的病人,一般治疗手段效果欠佳时,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手段确能改善胆囊术后综合征病人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捷平;杨德平;王荣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