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人文教育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渗透

周泠;王钢

关键词:医学人文教育, 中医学, 教学
摘要: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在医学生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学是蕴含人文知识十分丰富的一门学科,通过在中医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融入相关的人文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黄芪桑葚丹参汤合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1例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而病因尚属不明的一种疾病.中医属于“咳嗽”、“喘证”范畴.报道1例应用黄芪桑葚丹参汤为主治疗慢性迁延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型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患者好转病例,总结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医针对此病的用药经验,得出黄芪桑葚丹参汤加红霉素肠溶胶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弥漫性泛支气管炎迁延期疗效明确.

    作者:李庆;汤红伟;王佳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药离子导入合消炎利胆片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26例

    目的 中药穴位离子导入加服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观察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加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病人26例,与单口服消炎利胆片治疗组26例作对照.结果 采用中药离子导入加中药治疗胆囊术后综合征病人,与单口服消炎利胆片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已摘除胆囊的病人,一般治疗手段效果欠佳时,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手段确能改善胆囊术后综合征病人临床症状以及生活质量.

    作者:黄捷平;杨德平;王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蒽酮-硫酸法则测定多糖含量的天麻饮片佳炮制方法探讨

    目的 优选天麻饮片炮制方法.方法 通过鲜切法加工工艺及传统加工炮制方法进行天麻饮品的加工,并采用葸酮-硫酸法进行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不同炮制方法使方法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高低不一致,其中真空冷冻干燥饮片多糖含量高,余下自高到底排序为:鲜切饮片、蒸制饮片、半润透饮片、润透饮片.结论 鲜切法加工工艺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优于传统加工炮制方法.通过不同炮制方法,测定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的研究,为天麻饮片炮制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梁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川芎蜂房汤合外用法治疗偏头痛54例

    目的 观察采用自拟“川芎蜂房汤”为主方,辨证化裁内服,配合中药酒精浸泡剂外用联合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4例应用中药内服加外用联合治疗,对照组51例单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74%,对照组总有效率76.4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医药内服加外用联合治疗偏头痛优于盐酸氟桂利嗪,且具有疗效稳定,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作者:黄宁;朱国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辨证加辨病治疗晚期胃癌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目的 探索中药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5-氟尿嘧啶(5-FU),50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参藤消胃积胶囊.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获益率、生存质量疗效、生存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藤消胃积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可靠.

    作者:李录花;方玉红;李辉;袁素;王永欣;王彩红;贾志儒;刘丽敏;周进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经验概述(五)——不孕症

    不孕症是育龄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对女性及其家庭的影响比较大,中药治疗不孕症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古今的中医名家对不孕症都有专门的研究探讨,而当代的中医名家更是有很好的各自的理论和经验.本文就当代名老中医对不孕症的特色经验进行梳理和研究.

    作者:丁波;卓泽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消瘀软膏外敷治疗黄体酮致人工性脂膜炎16例

    目的 观察消瘀软膏外敷治疗黄体酮所致人工性脂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黄体酮所致人工性脂膜炎患者16例,采取院内制剂消瘀软膏局部外敷治疗,观察疼痛缓解时间及肿块结节吸收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平均疼痛明显缓解时间3.75天;平均肿块结节吸收时间42.25天.结论 消瘀软膏外敷治疗黄体酮所致人工脂膜炎安全有效.

    作者:赵锐;徐虹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医药本科生毕业课题和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毕业课题的设计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院校实践性教育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本科生来说这一过程尤为重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是其下一步融入工作岗位的良好切入点,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医药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课题和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为提高中医药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提供建议和意见.

    作者:李玉洁;孙曙光;张明昊;李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七珠展筋散联合平乐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39例

    目的 探讨七珠展筋散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七珠展筋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5.6%,VAS直观模拟量表判断疼痛变化评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七珠展筋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敬虹;饶耀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中西医探索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损害了人类健康.本文将从中西医角度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过程、诊断方法、治疗手段、预防等方面进行探索和阐述,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

    作者:旋静;杨世艳;吴秋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耳穴按压对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目的 研究耳穴按压应用于外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普外科行腹腔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日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按压疗法.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腹胀及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胀及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按压可促进外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比较法在骨关节影像的应用与研究

    针对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特点与《骨关节影像》教学现状,将比较法应用于《骨关节影像》课程教学,通过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与限度,对比分析骨关节疾病的各种影像学表现,培养了学生对骨关节疾病影像学检查的优选和综合影像诊断能力,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临床实践技能,提高《骨关节影像》教学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连生;李飞龙;李栩薇;蔡德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5例

    目的 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随机分为45例观察组和43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对症处理和特异性治疗(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中药配合三辨施治的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14%,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4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7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尹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研究

    目的 研究中医学中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四个重要问题.方法 根据《内经》记载的和太极拳修炼者真气在体表运动时的生理现象,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运用生物电原理,分析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的实质.结果 人体中的Ca2+运动和α1肾上腺素的分泌,与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密切相关.结论 真气是人体中的Ca2+运动;经络是Ca2+在体表传递的感觉路线;经脉是由血管、淋巴管、神经管三个组织共同组成;循经感传的源动力,是来源于细胞中的Ca2+运动.

    作者:程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痞满性胃脘痛的临床研究

    通过对《脾胃论》 《兰室秘藏》的学习,对脾胃病的诊治又有了新的理解,脾胃病有表现胃痛、有表现胀满、有表现痞塞、有表现噪杂等,我们医院经过对前期20年有不同表现的脾胃病1551例进行统计发现,表现胃痛的占44%为682例;痞、满性胃病占37%为537例(其中痞塞为主的229例、胀满为主的308例);胃中噪杂的占12%为186例;其他不适感的占7%为110例.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除以胃痛为主症的脾胃病占的比例多以外,其次就是以痞满为主症的居多,因此我们把它称作“痞满性胃脘痛”.自2010年起,4年来我们对痞满性胃病进行研究,通过对方剂的改良、剂型的改变,总结出以行气消痞为主法,用行气消痞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324例此类患者,收效显著.

    作者:武卫东;衣尚国;王晓艳;陈立明;焦利星;张墨晗;陆晶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扶正消瘤汤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扶正消瘤汤联合常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n=43)和联合组(n=43),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联合组加用扶正消瘤汤煎服,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与化疗组治疗后比较也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 合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115.4±9.3)分与化疗组(90.2±9.7)分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扶正消瘤汤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曾建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药复方配伍酪蛋白水解物对其降压作用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中药复方(Chines herbal compound,CHC)配伍酪蛋白水解物(Casein hydrolysate,CH)后对复方降血压作用的影响.方法 1)采用小鼠大耐受量考察中药复方-酪蛋白混合物(CHC-CH)的急性毒性.2)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l/kg)和CHC-CH(0.67 g/kg,0.0.033 g/kg);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牛黄降压胶囊组(0.288g/kg),低、中、高剂量CHC与CH配伍组(低剂量CHC-CH分别为0.33和0.016 g/kg、中剂量CHC-CH分别为0.67和0.033 g/kg,高剂量CHC-CH分别为1.33和0.067 g/kg)和CHC组(0.033 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于第1、2、4周及停药后1周记录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动物处理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1)CH-CHC的大给药剂量为96 g生药/kg合并CH 5.6 g/kg,并未见引起小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2)与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比较,CHC-CH组和CHC组SHR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NO、AngⅡ、ET-1含量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H-CHC降血压作用显著大于CHC组(P<0.05),各药物组对大鼠心率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中药复方与酪蛋白水解物配伍后未见具有明显急性毒性.中药复方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配伍酪蛋白水解物可以加强其降压作用,两者对正常动物血压无影响.

    作者:赵莹;翟明;叶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及护理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现状,总结提升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水平的临床方法.方法 以随机方案选择本院近两年收取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患,分组后,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一般护理,观察2组入选患者治疗情况,并且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病患的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病患,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护理可提升病患有效率,还能改善其临床指征,缓解其疼痛感,可推广.

    作者:郑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中医药博物馆功能的现代教育发展模式探究——以吉林省中医药博物馆为例

    近年来,国内的中医药博物馆在数量上不断增加,伴随着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其教育功能也出现多元化,为了充分利用现有博物馆资源,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各项功能,有必要对博物馆教育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现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例,探究中医药博物馆在大学生专业教育、素质教育、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为展示几千年来中医药的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使人们广泛了解我国传统医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药优秀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做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

    作者:马丹;崔勿骄;马长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宣痹汤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60例

    目的 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宣痹汤加减.结果 治疗组显效6例,进步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对照组显效2例,进步6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6.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宣痹汤加减治疗湿热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较佳.

    作者:顾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