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建伦
介绍王秀霞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经验.盆腔炎性疾病多由虚实夹杂为病,王老认为以肾虚为主,兼有血瘀、湿热等实邪.临床多以扶正与祛邪兼顾、祛湿与祛瘀兼用为原则.王秀霞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三、四批带高徒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中医底蕴.笔者有幸师从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本病治疗经验整理归纳,以飨同行.
作者:韩凤娟;张清;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充分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前1小时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00ml.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LAD、LVEDd下降,EF增加,BN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脏结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沈兆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冠心病系属于冠状动脉硬化致使的官腔堵塞或者狭窄,从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的心脏病.其临床表现为心律失常、心绞痛、胸闷、心肌梗死.本文阐明中医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名、病机、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对预防、急救、治疗、护理等措施,进行论述.在中医学中认为冠心病属本虚标实,标实为寒凝、痰浊、血淤、气滞,本虚为阴阳气血虚亏.针对冠心病的中医防治,还具体介绍了笔者用丹参饮加减,治疗心痛的经验,可供医患参考.
作者:黄福发;黄福忠;黄俊;黄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为了探讨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生临床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效果,本文结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培养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生的独特经验进行分析,从课程设置、临床前培训、多种形式的教学等方面进行阐述.重点阐明了教学查房中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应用,这种方法能够促进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同时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强调中西医优势互补,并重视对临床问题的分析和总结.经过上述综合方法的临床教学,使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研究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方面有很大进步,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教学效果.
作者:王林玉;田蕊;封自慧;张向京;张凤君;苌朝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耳穴按压应用于外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普外科行腹腔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日期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按压疗法.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腹胀及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2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提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胀及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按压可促进外科腹部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玉屏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喷鼻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照自然随机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喷鼻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布地奈德喷鼻剂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评分(9.1±0.3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玉屏风颗粒联合布地奈德喷鼻剂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效果显著,临床并发症较少,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斌;钟谊芳;洪成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中医教育,中医药研究生是中医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分析中医药院校学生教育现状,结合中医传承的特点,分析现阶段研究生传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提出运用中医药模式培养现代化的中医人才,将传承教育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路,以期为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及中医药传承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贾树;陈广涛;刘磊;郭华星;张建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组(中药组)60例、治疗2组(中药+穴位埋线组)60例、对照组(西药组)50例,治疗1组采用口服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治疗2组采用口服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和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人工周期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症状、体征,3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雌二醇(E2)、血清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结果 (1)治疗1组、治疗2组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有效率进行组间比较,治疗2组优于治疗1组(P<0.05).(2)治疗1组和治疗2组的主要症状改善率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的主要症状改善率优于治疗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治疗后E2水平均显著升高,FSH及LH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3组治疗后E2、FSH、L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联合自拟益肾解郁汤加味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可有效调节性腺轴,改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副反应.
作者:廖玲;唐利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优化复方黄根颗粒的提取工艺,确定适合于本制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根据对方中各药材成分和作用的阐述,在提取中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水提醇沉工艺正交试验数据结果,佳方案为A2B2C2D3,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进行规模生产.
作者:方建康;梁国成;陈舒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的效果.方法 将8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中医的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止痛,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仅口服加巴喷丁胶囊止痛,并比较2组患者神经痛的缓解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急性期疼痛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耳穴压豆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有助于缓解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急性期所引起的神经痛,且止痛效果优于仅用加巴喷丁胶囊.
作者:刘琤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严重损害了人类健康.本文将从中西医角度对冠心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过程、诊断方法、治疗手段、预防等方面进行探索和阐述,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
作者:旋静;杨世艳;吴秋成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癫狂是精神错乱,神志失常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脑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精神障碍等都属于此病范畴.笔者列举了肝不充则魂失所养、心阴不足则神失所持、痰火上扰则神不守舍的验案三则.并对本病的中医认识进行了深入讨论.
作者:徐文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功能性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目前西医对该病的诊治效果不理想.张小萍教授从中医理论出发,依据其临证经验,将其提纲举领为虚、实之分,认为虚秘主要为阴阳气血不足导致肠失濡养,推动无力;实秘主要为胃肠积热,气机郁滞,导致肠道壅塞不通.本文旨在探讨张小萍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与同道分享.
作者:李龙华;何凌;张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考察中药复方(Chines herbal compound,CHC)配伍酪蛋白水解物(Casein hydrolysate,CH)后对复方降血压作用的影响.方法 1)采用小鼠大耐受量考察中药复方-酪蛋白混合物(CHC-CH)的急性毒性.2)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正常给药组,分别给予蒸馏水(10 ml/kg)和CHC-CH(0.67 g/kg,0.0.033 g/kg);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模型组,牛黄降压胶囊组(0.288g/kg),低、中、高剂量CHC与CH配伍组(低剂量CHC-CH分别为0.33和0.016 g/kg、中剂量CHC-CH分别为0.67和0.033 g/kg,高剂量CHC-CH分别为1.33和0.067 g/kg)和CHC组(0.033 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于第1、2、4周及停药后1周记录各组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动物处理后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含量.结果 1)CH-CHC的大给药剂量为96 g生药/kg合并CH 5.6 g/kg,并未见引起小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2)与高血压模型对照组比较,CHC-CH组和CHC组SHR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NO、AngⅡ、ET-1含量等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CH-CHC降血压作用显著大于CHC组(P<0.05),各药物组对大鼠心率影响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该中药复方与酪蛋白水解物配伍后未见具有明显急性毒性.中药复方具有显著的降血压作用,配伍酪蛋白水解物可以加强其降压作用,两者对正常动物血压无影响.
作者:赵莹;翟明;叶小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索中药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用5-氟尿嘧啶(5-FU),50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奥沙利铂100 mg/m2,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服参藤消胃积胶囊.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获益率、生存质量疗效、生存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参藤消胃积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疗效可靠.
作者:李录花;方玉红;李辉;袁素;王永欣;王彩红;贾志儒;刘丽敏;周进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中医学中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四个重要问题.方法 根据《内经》记载的和太极拳修炼者真气在体表运动时的生理现象,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运用生物电原理,分析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的实质.结果 人体中的Ca2+运动和α1肾上腺素的分泌,与真气、经络、经脉和循经感传实质密切相关.结论 真气是人体中的Ca2+运动;经络是Ca2+在体表传递的感觉路线;经脉是由血管、淋巴管、神经管三个组织共同组成;循经感传的源动力,是来源于细胞中的Ca2+运动.
作者:程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后来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对患者进行分类,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视神经萎缩患者100人,共147眼,其中外伤10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3眼,炎症31眼,遗传性34眼,青光眼21眼,占位性病变20眼,不明原因18眼,对所有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视力、视野的好转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不同病因的视神经萎缩进行治疗后,患者的视力好转率为:外伤6眼(60.0%),缺血性9眼(69.2%),遗传性20眼(58.8%),炎症19眼(61.3%),青光眼7眼(33.3%),不明原因11眼(611%),占位性病变8眼(40.0%).视野好转率:炎症23眼(74.2%),外伤7眼(70 0%),缺血性8眼(615%),青光眼6眼(28.6%),遗传性11眼(32.4%),占位性病变12眼(60.0%),不明原因10眼(55.5%).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患者视力、视野好转并不完全同步,疗程越长,疗效越好.且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同病因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视神经的电生理功能,保护视神经.其中炎症、外伤、缺血临床疗效较好,治疗成本更低,此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饶宁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是否接受中医治疗将81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接骨胶囊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骨痂形成、软组织损伤修复、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软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也有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江共涛;张斌;李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弹性钉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汤对儿童孟氏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择2008年2月-2009年1月我院接治的60例儿童孟氏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并采用弹性钉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汤进行治疗,对照 组30例只采用弹性钉技术治疗,通过随访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情况.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儿3个月后的随访了解到,两组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观察组的患儿在优良率上较对照组要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弹性钉技术结合中药补肾活血汤治疗儿童孟氏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可广泛采取.
作者:黄和生;胡永恒;赵吉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8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采用SAS与SDS量表对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差异性.结果 术前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生理应激反应,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俞翠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