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王秀霞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经验

韩凤娟;张清;王秀霞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 名中医经验, 王秀霞, 盆腔炎性, 肾虚血瘀, 不孕
摘要:介绍王秀霞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经验.盆腔炎性疾病多由虚实夹杂为病,王老认为以肾虚为主,兼有血瘀、湿热等实邪.临床多以扶正与祛邪兼顾、祛湿与祛瘀兼用为原则.王秀霞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三、四批带高徒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中医底蕴.笔者有幸师从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本病治疗经验整理归纳,以飨同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医学人文教育在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中的渗透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转变,在医学生中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医学是蕴含人文知识十分丰富的一门学科,通过在中医学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融入相关的人文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完美结合.

    作者:周泠;王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张小萍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探讨

    功能性便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目前西医对该病的诊治效果不理想.张小萍教授从中医理论出发,依据其临证经验,将其提纲举领为虚、实之分,认为虚秘主要为阴阳气血不足导致肠失濡养,推动无力;实秘主要为胃肠积热,气机郁滞,导致肠道壅塞不通.本文旨在探讨张小萍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与同道分享.

    作者:李龙华;何凌;张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复方黄根颗粒的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 优化复方黄根颗粒的提取工艺,确定适合于本制剂的佳提取工艺.方法 根据对方中各药材成分和作用的阐述,在提取中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各影响因素.结果 根据水提醇沉工艺正交试验数据结果,佳方案为A2B2C2D3,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进行规模生产.

    作者:方建康;梁国成;陈舒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消瘀软膏外敷治疗黄体酮致人工性脂膜炎16例

    目的 观察消瘀软膏外敷治疗黄体酮所致人工性脂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黄体酮所致人工性脂膜炎患者16例,采取院内制剂消瘀软膏局部外敷治疗,观察疼痛缓解时间及肿块结节吸收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平均疼痛明显缓解时间3.75天;平均肿块结节吸收时间42.25天.结论 消瘀软膏外敷治疗黄体酮所致人工脂膜炎安全有效.

    作者:赵锐;徐虹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七珠展筋散联合平乐手法治疗膝骨关节炎39例

    目的 探讨七珠展筋散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七珠展筋散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75.6%,VAS直观模拟量表判断疼痛变化评分,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七珠展筋散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敬虹;饶耀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医药研究生传承教育的思考与探讨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中医教育,中医药研究生是中医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分析中医药院校学生教育现状,结合中医传承的特点,分析现阶段研究生传承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提出运用中医药模式培养现代化的中医人才,将传承教育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思路,以期为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及中医药传承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贾树;陈广涛;刘磊;郭华星;张建勋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长针斜刺配合推拿治疗髌骨软化症35例

    目的 观察长针斜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4寸(0.6×100 mm)的圆利针,沿股四头肌肌腹中结节及条索位置,自内上向外下斜刺(20°左右)穿透结节及条索;推拿方法:以揉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施术于髌骨上下极及髌周软组织,以局部肌肉组织放松、膝关节发热为度,点按委中、梁丘、血海、内外膝眼等穴位.结果 在3个疗程结束时,35例患者痊愈27例(77%),显效6例(17%),有效2例(6%),总有效率100%.结论 长针斜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银武;宋小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影响的观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充分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每次血液透析结束前1小时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100ml.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脑钠肽)BN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LAD、LVEDd下降,EF增加,BNP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心脏结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沈兆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深呼吸补泻法针刺配合丁香柿蒂汤治疗虚寒呃逆

    目的 探讨运用深呼吸补泻法针灸结合中药辨证治疗虚寒呃逆的疗效.方法 26例虚寒呃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3例.治疗组运用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单纯用中药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虚寒性呃逆的疗效较好.

    作者:嵇征鸿;周升平;于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折41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是否接受中医治疗将81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实验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麝香接骨胶囊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骨痂形成、软组织损伤修复、骨折愈合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能够有效促进软组织修复和骨折愈合,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上也有显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江共涛;张斌;李姝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麻木源流考

    麻木,中医临床常见症状.在古代对于本名词论述较多,各抒己见,百家争鸣.本文就麻木一词的由来、历史沿革与规范化研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旨在促进中医文献研究与临床研究接轨,并走向规范化.

    作者:王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无排卵型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回顾总结

    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排卵障碍型不孕症中西医结合疗法并结合其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做出可信、客观的评价,为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4年以前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专业硕士论文整理的无排卵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求无排卵型不孕症的佳治疗方法.结果 与中药复方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率(P<0.01)、妊娠率(P<0.01)显著优于中药复方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临床有效率(P<0.01)、妊娠率(P<0.01)与单纯西药组比较疗效显著,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结论 无排卵型不孕症仍然是一个医学难题,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可靠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搜集资料范围的局限性,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其临床疗效仍有待.

    作者:张锁;师建平;赵敏;翟佳滨;苏娅;党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豆诃贴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脾肾阳虚型48例

    目的 观察豆诃贴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95例门诊患儿,其中48例应用豆诃贴治疗,47例接受丁桂儿脐贴治疗,两组患儿均配合饮食调理,3天后比较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 豆诃贴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9.6%;丁桂儿脐贴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3.8%.结论 豆诃贴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脾肾阳虚型疗效较好,值得借鉴.

    作者:贾国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200例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目的 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制定中医干预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对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200份,严格按照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结合中医师的望、闻、问、切四诊,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回收问卷200份,体质偏颇者149人,占74.5%,平和质占25.5%;偏颇体质中,痰湿质人数多(30.0%),其次依次为阳虚质(16.5%)、阴虚质(13.0%)、气虚质(6.0%)、气郁质(3.5%)、血瘀质(2.5%)、特禀质(1.5%)、湿热质(1 5%).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痰湿质人数多,做好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至关重要.

    作者:刘秀振;支振东;祝国辉;李站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扶正消瘤汤联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扶正消瘤汤联合常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n=43)和联合组(n=43),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联合组加用扶正消瘤汤煎服,持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CD3+、CD4+水平及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与化疗组治疗后比较也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 合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115.4±9.3)分与化疗组(90.2±9.7)分比较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扶正消瘤汤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曾建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前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4年12月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8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采用SAS与SDS量表对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情绪状态差异性.结果 术前观察组患者出现焦虑及抑郁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生理应激反应,显著改善腹部手术患者不良情绪,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俞翠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消化性溃疡胃镜表现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析消化性溃疡的胃镜表现和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中结合患者病症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对中医证型和胃镜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消化性溃疡疾病中,溃疡类型和溃疡面积在中医证型上无显著差别,P>0.05;溃疡色泽方面,脾胃虚寒型与寒邪犯胃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白色更多,肝胃气滞型以及胃阴亏虚型、胃热炽盛型患者更多为黄色,食滞胃肠型与瘀阻胃络型患者在溃疡色泽上无显著差别,P>0.05;此外,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比率差别突出,P<0.05,其中,胃热炽盛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比率高,约为88%.结论 消化性溃疡胃镜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诊断价值作用和意义.

    作者:唐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冬病夏治贴敷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120例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每年三伏天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观察并记录每年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鼻部症状评分、鼻部体征评分,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能有效缓解AR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3年有效率明显高于1年(P<0.05).结论 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通过多位点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减轻临床症状,而且远期疗效确切,为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提供了新方法.

    作者:朱宏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蒽酮-硫酸法则测定多糖含量的天麻饮片佳炮制方法探讨

    目的 优选天麻饮片炮制方法.方法 通过鲜切法加工工艺及传统加工炮制方法进行天麻饮品的加工,并采用葸酮-硫酸法进行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不同炮制方法使方法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高低不一致,其中真空冷冻干燥饮片多糖含量高,余下自高到底排序为:鲜切饮片、蒸制饮片、半润透饮片、润透饮片.结论 鲜切法加工工艺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优于传统加工炮制方法.通过不同炮制方法,测定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的研究,为天麻饮片炮制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梁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及护理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现状,总结提升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水平的临床方法.方法 以随机方案选择本院近两年收取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患,分组后,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一般护理,观察2组入选患者治疗情况,并且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病患的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病患,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护理可提升病患有效率,还能改善其临床指征,缓解其疼痛感,可推广.

    作者:郑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