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培玮;郭隽馥;苗兰英;王俊岩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中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培养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述中医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教学现状,学生需求,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使中医院校双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吕美君;贾连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优选天麻饮片炮制方法.方法 通过鲜切法加工工艺及传统加工炮制方法进行天麻饮品的加工,并采用葸酮-硫酸法进行饮片中多糖含量的测定.结果 不同炮制方法使方法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高低不一致,其中真空冷冻干燥饮片多糖含量高,余下自高到底排序为:鲜切饮片、蒸制饮片、半润透饮片、润透饮片.结论 鲜切法加工工艺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优于传统加工炮制方法.通过不同炮制方法,测定天麻饮片中多糖含量的研究,为天麻饮片炮制工艺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梁秀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介绍王秀霞教授治疗肾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不孕经验.盆腔炎性疾病多由虚实夹杂为病,王老认为以肾虚为主,兼有血瘀、湿热等实邪.临床多以扶正与祛邪兼顾、祛湿与祛瘀兼用为原则.王秀霞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第三、四批带高徒名老中医,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工作5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扎实的中医底蕴.笔者有幸师从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本病治疗经验整理归纳,以飨同行.
作者:韩凤娟;张清;王秀霞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排卵障碍型不孕症中西医结合疗法并结合其安全性、可行性、有效性,做出可信、客观的评价,为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对2014年以前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专业硕士论文整理的无排卵型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求无排卵型不孕症的佳治疗方法.结果 与中药复方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率(P<0.01)、妊娠率(P<0.01)显著优于中药复方组,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症临床有效率(P<0.01)、妊娠率(P<0.01)与单纯西药组比较疗效显著,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结论 无排卵型不孕症仍然是一个医学难题,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可靠且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但由于搜集资料范围的局限性,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倚,其临床疗效仍有待.
作者:张锁;师建平;赵敏;翟佳滨;苏娅;党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在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接受肿瘤化疗的患者76例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以及患者治疗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医护理对肿瘤患者实施化疗期间护理可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有效性,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作者:秦宏图;尚立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以“人参补气摄血作用”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例,就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形成性评价与反馈和教学体会等几方面展开讨论与总结.这种新型模式实验教学,不仅极大地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及实验技能.期待为中医院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基础医学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新的道路.
作者:丛培玮;郭隽馥;苗兰英;王俊岩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本文根据“治未病”体系源流、内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探讨脂肪肝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和疾病未复四个阶段的防治思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灵活应用,与中医传统疗法紧密结合,对脂肪肝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认为该理论对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指导意义.
作者:张玉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讨论化瘀消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中的原理及功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10例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过泌尿系彩超、X线腹部平片、腹部CT及相关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对照组给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组在体外冲击波碎石的基础上加口服化瘀消石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尿红细胞值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3.5%,复发率为4.6%.对照组有效率为66.3%,复发率为11.3%.治疗组的尿红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瘀消石汤能弥补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对肾脏的不良反应,明显提高泌尿系结石的排出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护理现状,总结提升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水平的临床方法.方法 以随机方案选择本院近两年收取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病患,分组后,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护理,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一般护理,观察2组入选患者治疗情况,并且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病患的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溃疡性结肠炎病患,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护理可提升病患有效率,还能改善其临床指征,缓解其疼痛感,可推广.
作者:郑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长针斜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取4寸(0.6×100 mm)的圆利针,沿股四头肌肌腹中结节及条索位置,自内上向外下斜刺(20°左右)穿透结节及条索;推拿方法:以揉法、滚法、一指禅推法施术于髌骨上下极及髌周软组织,以局部肌肉组织放松、膝关节发热为度,点按委中、梁丘、血海、内外膝眼等穴位.结果 在3个疗程结束时,35例患者痊愈27例(77%),显效6例(17%),有效2例(6%),总有效率100%.结论 长针斜刺结合推拿疗法治疗髌骨软化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银武;宋小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穴位埋线疗法是在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医学工具融合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穴位刺激疗法.它是一种较简便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较长时间刺激相应腧穴,加强穴位治疗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近年来,该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现简述近年来穴位埋线疗法在肛肠科中的研究概况,以期待指导临床应用及为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张川;廖行忠;洪敦明;王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梨状肌损伤是导致梨状肌综合征的主要原因,疼痛是其主要表现.埋线治疗主穴:阿是穴(梨状肌体表投影线上)、承扶.配穴:小肠俞、殷门、风市、阳陵泉,腰部疼痛加肾俞透大肠俞.操作时患侧在上,医者用右手大拇指均匀用力寻找压痛点,阿是穴确定位置后,持针,快速入皮,缓慢进针,进针深度以贯通梨状肌筋膜,有异感时退针少许,将线埋入.每次治疗,以痛点处穿刺有松动感为度.
作者:杨才德;赵达;于灵芝;包金莲;张晓红;樊建林;周承蕊;朱立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毕业课题的设计及毕业论文的撰写是本科院校实践性教育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本科生来说这一过程尤为重要,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是其下一步融入工作岗位的良好切入点,文章分析了目前中医药本科生在完成毕业课题和论文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对策,为提高中医药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提供建议和意见.
作者:李玉洁;孙曙光;张明昊;李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消瘀软膏外敷治疗黄体酮所致人工性脂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黄体酮所致人工性脂膜炎患者16例,采取院内制剂消瘀软膏局部外敷治疗,观察疼痛缓解时间及肿块结节吸收时间.结果 全部患者症状均完全消失,平均疼痛明显缓解时间3.75天;平均肿块结节吸收时间42.25天.结论 消瘀软膏外敷治疗黄体酮所致人工脂膜炎安全有效.
作者:赵锐;徐虹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70例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ALT、TBIL、ALB等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治疗后,观察组ALT、TBIL、ALB等肝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两组HA、LN、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LN、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金学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传统教学方法培养的临床医学生常常存在理论知识与应用需求脱节的现象,我们探索在外科学教学中应用基于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情景模拟来解决这一问题.方法 通过随机确定的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两个班用不同的方法教学,观察成绩对比和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差异.结果 基于PBL的情景模拟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成绩,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强化临床思维,训练临床工作能力,提升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结论 基于PBL的情景模拟与传统教学相比优势明显,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杨旭光;李卫国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探析消化性溃疡的胃镜表现和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收治的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中结合患者病症进行中医证型分型,同时进行胃镜检查,以对中医证型和胃镜检查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消化性溃疡疾病中,溃疡类型和溃疡面积在中医证型上无显著差别,P>0.05;溃疡色泽方面,脾胃虚寒型与寒邪犯胃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白色更多,肝胃气滞型以及胃阴亏虚型、胃热炽盛型患者更多为黄色,食滞胃肠型与瘀阻胃络型患者在溃疡色泽上无显著差别,P>0.05;此外,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比率差别突出,P<0.05,其中,胃热炽盛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比率高,约为88%.结论 消化性溃疡胃镜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诊断价值作用和意义.
作者:唐玲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 对来我院健康体检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制定中医干预方案奠定基础.方法 对体检中发现的高血压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发放问卷200份,严格按照中医体质量表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并结合中医师的望、闻、问、切四诊,对于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 回收问卷200份,体质偏颇者149人,占74.5%,平和质占25.5%;偏颇体质中,痰湿质人数多(30.0%),其次依次为阳虚质(16.5%)、阴虚质(13.0%)、气虚质(6.0%)、气郁质(3.5%)、血瘀质(2.5%)、特禀质(1.5%)、湿热质(1 5%).结论 高血压患者中痰湿质人数多,做好高血压患者的预防保健至关重要.
作者:刘秀振;支振东;祝国辉;李站根 刊期: 2015年第23期
采用资料收集、抽样调研、专家研讨等方法,探讨开展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对促进河南省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认为开展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是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建设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强省、提高健康养老发展水平的需要;河南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良好,具备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条件,应加快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中医护理学、养生学、康复学、全科医学等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作者:禄保平;郭蕊蕊;陈晓乐;吕沛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以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区域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障碍而病因尚属不明的一种疾病.中医属于“咳嗽”、“喘证”范畴.报道1例应用黄芪桑葚丹参汤为主治疗慢性迁延期肺肾气虚,痰瘀阻肺型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患者好转病例,总结中医辨证论治,以及中医针对此病的用药经验,得出黄芪桑葚丹参汤加红霉素肠溶胶囊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弥漫性泛支气管炎迁延期疗效明确.
作者:李庆;汤红伟;王佳辰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