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评价

蔡芬兰;张研琳;黄利兰;程永红;邹清如

关键词:瘢痕子宫, 再次剖宫产,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对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围手术期产妇采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并对二者效果进行评价,探讨如何护理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方法:抽取42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产妇,按单双号方法随机分为对照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方法外,还针对再次剖宫产的相关影响因素加强了专科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新生儿评分、母乳喂养开始时间、母乳喂养率、降低伤口感染率、产褥病率、子宫破裂发生率等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新生儿及产妇的专科护理对瘢痕子宫的再次剖宫产的效果显著,能更好的保障母婴的安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6城市成年人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广西成年居民慢性肾脏病(CKD)流行情况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积极做好CKD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级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6个城市18~74岁常住居民进行CKD抽样调查.被调查者均接受问卷调查,检测尿白蛋白/肌酐比率、血尿(离心后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和肾脏B超,结果异常者3个月后进行复查.用国人校正的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结果:白蛋白尿患病率5.26%,血尿患病率1.03%、肾功能下降率4.02%,CKD患病率9.67%.男性白蛋白尿患病率(5.33%)高于女性,而男性血尿患病率低于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人群的白蛋白尿发病率高于大专以上文化人群.结论:广西成年人CKD发病率为9.67%,CKD发病率存在性别与文化差异.

    作者:唐盛;龚智峰;王浩宇;闭闵;刘芸芳;李瑾瑜;黄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3年2月-2010年7月期间我院产科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32例.其中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30例,术中、术后出血量均无增加.结论:在医院有一定设备和技术及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必要的、安全可行的.

    作者:程秀文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进展

    脑卒中是当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高致残及高致死的特点.其中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占人口总数60%~80%.

    作者:吴林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机能学实验中对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引导方法的改进应用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的引导.方法:分别采用蟾蜍和大鼠作为实验对象,查阅大量的技术资料和参考文献,经过多次多组实验对照、探索和经验积累,摸索出大白鼠在体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引导方法.结果:此方法由于是以在体大白鼠为实验对象,接近实体客观,具有可重复性,因而可作为某些实验所需技术指标的检测手段,也可用于某些药物作用在体内进行验证的途径,甚至对人体某些疾病的诊断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论:采用大鼠作为坐骨神经动作电位引导对象,操作技术简便可靠、易掌握.

    作者:薛娣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探讨

    医学基础教育在不断改革和发展.在药理学教学中,可通过了解学生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整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及培养学生护患沟通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现代药理学教学发展.

    作者:曲震理;胡清茹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重症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书写对策

    重症护理记录单是患者病情危重时所做的护理记录,一般用于危重、大手术后、抢救或特殊检查、治疗后的患者.重症护理记录单应详细、及时记录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护理措施及其效果、饮食、出入液体量等,以便及时进行抢救.

    作者:康学兰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加强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以提高标本的采集质量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检验质量,为了将分析前的误差降到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给临床提供可信赖的诊疗依据,检验人员除了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外,还应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多向临床科室宣传和讲解分析前标本正确采集的重要性.

    作者:王柏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经Rho途径促进人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

    目的:观察重组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rMIF)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的作用,探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100μg/L的rMIF刺激MRC-5细胞6h、12h、24h、48h后,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蛋白含量;100μg/L的rMIF作用于MRC-5细胞48h,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Ⅰ型胶原蛋白合成;100μg/L的rMIF刺激MRC-5细胞48h,刺激前0.5h加入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100μg/L的rMIF对细胞培养上清TGF-β1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100μg/L的rMIF 可显著促进Ⅰ型胶原mRNA(P<0.01)和蛋白(P<0.01)合成.Y27632预刺激后,100μg/L的 rMIF促进Ⅰ型胶原mRNA和蛋白合成能力显著减弱(P均<0.01).结论:MIF可能通过Rho途径刺激人肺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从而在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陈培芬;罗雅玲;赖文岩;邢晓雯;谭家余;骆子义;邱智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现代社会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初探

    现代社会基层医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着服务对象特殊、工作压力大、儿科病房管理难等问题,同时由于上述原因,护理人员又不愿在儿科工作,造成儿科护理人员不足、工作任务繁重,对医疗安全构成重大隐患.本文从加强护理人员思想教育,提高工作责任性和职业道德,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强化病房管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以及给予社会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对策探讨.

    作者:徐秀香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影响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治疗,一般护理;干预组80例,在常规治疗,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入院时白细胞、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10天的白细胞,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第10天的动脉血氧分压(PO2)明显低于干预组(P<0.01),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疗,缩短住院天数,提高疗效.

    作者:陈哲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合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研究分析合并高血压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我院接诊和住院手术治疗合并高血压的病人6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回顾.结果:无病例在手术中死亡或出现严重的心血管事件,65例病人在通过健康宣教以及抗感染、营养支持、控制血糖、血压、强心及抗心律失常后痊愈出院.结论:对围手术期高血压进行有效护理,可有效地减少围手术期高血压并发症,且方法简便,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张品丽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9例临床观察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指具有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目前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于2009年6月-2010年6月用奥美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下FD 7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普善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现代医院危机管理现状及危机处理机制探讨

    在现代社会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复杂,医疗行业作为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危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近年来,人们对医疗行业的期望和要求不断提高,医疗纠纷也明显增多,医院管理中的危机和风险已不可避免,危机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医院危机管理显得日益重要.本文从分析医院危机管理的现状入手,探讨如何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危机处理机制,以有效控制危机、化解危机,甚至变危机为机遇,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李桂花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原发性肝癌栓塞介入术护理体会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是一种常见恶性肿瘤,病死率高,治疗以手术为主,一旦出现腹痛、食欲不振、消瘦等临床症状,多属晚期,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发展快,预后差.

    作者:蒋利真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方式选择

    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117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02例,开放性损伤15例.结果:保守治疗19例,成功17例,手术治疗100例,其中2例行急诊2次手术止血,2例2次手术处理并发症.治愈113例(治愈率为96.6%),4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及合并伤引起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外伤性肝破裂应及时诊断,治疗方案趋于多样化,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对严重的肝外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同时应注意合并伤的诊治,特别是胸腹联合伤的诊治.

    作者:延学军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液基细胞学检查子宫颈脱落细胞2640例分析

    目的:应用液基细胞学检查进行防癌普查.方法:对2 640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病例中179例细胞学检查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多点活检,并对照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与宫颈液基细胞学相比较.结果:179例细胞异常病例中,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0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40例,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75例,不典型腺细胞5例,癌4例,HPV感染35例.其中139例行病理检查,宫颈癌及宫颈癌前病变阳性率HSIL 70%,CA 100%,LSIL 20%.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异常病例结合阴道镜病理检查可以筛查出危险性较高的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从而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万日明;康东平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自杀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研究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自杀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2例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或处于抑郁状态,自杀的方式主要为自缢、服药过量及吞食异物等,其自杀的时间多为夜间和清晨.结论:护理人员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对出现幻觉、妄想及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应加强观察,并针对患者的自杀原因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

    作者:李天萍;杨蕉;庞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紫杉醇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紫杉醇是从紫杉植物中分离出的天然产品,它通过促进微血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阻碍细胞有丝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生长,目前广泛应用于妇科卵巢癌的治疗,紫杉醇与铂类联合用药,是国内、国外作为治疗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我科自2010年1月-2011年4月应用紫杉醇化疗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有1例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经积极抢救患者脱离了危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钟京华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会阴Ⅲ度裂伤1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造成会阴Ⅲ度裂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4年来会阴Ⅲ度裂伤 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会阴Ⅲ度裂伤因素中胎儿过大,占21.05%,急产,占26.32%;接生人员技术不熟练,占52.63%.18例均及时会阴修补术后5~6d痊愈出院,1例于产后6d出院,产后10d出现阴道直肠瘘复诊给予会阴冲洗坐浴后3个月痊愈.结论:胎儿过大、接生人员技术不熟练、急产是造成会阴Ⅲ度裂伤的因素,及时会阴修补术愈合良好.

    作者:戴芙蓉 刊期: 2011年第14期

  • 阿奇霉素致躁狂发作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4岁,于2009年4月因咳嗽、咳痰1周自服阿奇霉素0.5g/次,12h内连服3次,12h后患者出现精神兴奋、坐卧不宁入院.

    作者:万改红 刊期: 2011年第1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