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晓凤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孕产妇特有的常见病.如处理不当可严重危及母婴生命.现将我院妇产科自2006年以来收治的17例重症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孕妇的临床处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于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质量管理内容及措施.方法:按行业标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质控网络,纵横交错网络系统,连续性运行,全面掌握去污区各项工作是否到位.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合理的建筑布局、完善的规章制度、质控网络连续运行、护士专业素质及慎独精神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关键.结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可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工作质量.
作者:游晓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76岁,因患老年瓣膜性心脏病、心房纤颤、肺部感染于2010年5月9日入院.测体温36.5℃,当天给予参麦注射液60ml+5%GS 250ml静脉滴注30滴/min,1次/d.2010年5月10日患者时有发热,体温38.3℃,给予0.3%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2次/d,30滴/min,参麦注射液60ml+5%GS 250ml静脉滴注1次/d,30滴/min.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后,接着滴注左氧氟沙星,约1h患者自觉眼睑、嘴唇增厚,查体眼周、口周出现散在红色丘疹,立即停药,更换液体和输液器.疑为左氧氟沙星所致的不良反应,遂停用左氧氟沙星.5月11日使用参麦注射液后患者面部、胸背部、腹部、会阴部及四肢近端皮肤出现广泛红色丘疹,会阴部丘疹融合成片状伴水肿,呈半透明状,余疹间皮肤正常,同时患者出现寒战,测体温39.6℃, 给予地塞米松10mg,10%GS 100ml+10%葡萄糖酸钙10ml静滴后好转.疑为参麦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遂于5月12日停用参麦注射液,5月16日皮疹完全消失.
作者:何淑华;汪祖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病历书写是临床医师诊疗活动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工作,其质量主要体现在病历记录的客观、及时、真实、准确、完整及规范.病历质量的高低既可以反映出医务人员医学知识、分析能力、学术思想、医疗作风,也是医院管理的具体体现.随着医院改革的深化、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保险的崛起、医院服务功能结构的变化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对病历书写和病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避免由于病案原因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对本院2009年度的出院病案进行病案质量控制分析,具体结果及防范对策如下.
作者:李国玲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护理人才的需要,针对目前急救护理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了危重急症抢救与教学实践之间的矛盾问题.
作者:储媛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胸痛是胸部疼痛感,表现复杂多变,可由胸壁或胸廓疾病引起,也可来源于胸腔内脏器病变,腹部疾病也可表现为胸痛,轻则难受不适,重则很快致命.笔者回顾分析了2008年1月-2010年12月以胸痛为主诉的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家成;朱友群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外侧型弹响髋是由臀部注射等因素引起阔筋膜张肌和(或)臀肌及筋膜变性、挛缩的疾病,由于挛缩带在髋关节活动过程中划过大转子受阻引起弹响,继而造成髋关节功能障碍[1].症状明显、日常生活感觉不便、体育运动受到妨碍的可考虑手术[2].由于手术切口易发生出血、血肿,继而造成伤口感染及不愈,同时,如术后不及时进行康复训练,易造成松解的束带重新粘连,影响手术效果,为了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院13例双侧外侧型弹响髋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华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其完全流产率85%,但存在出血量多,出血时间较长等缺陷.笔者采用加味生化颗粒配合米非司酮加米索前列醇抗早孕,明显减少了出血量,缩短了出血时间,也相应提高了流产率,减少了再行刮宫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永峰;李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基层医院的手术种类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其中下腹部、盆腔及下肢手术占有重要比例.为了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被广泛应用,因其发扬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两者的缺点和不足,比较符合基层医院的手术类型及现实需要.但CSEA后硬膜外阻滞失败、阻滞平面异常广泛、全脊麻、术后头痛及腰痛等并发症不容忽视.为了追求应人、应病、应需要的个体化、人性化的麻醉方式,笔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下腹部、肛门直肠、下肢等短小手术中应用脊麻针单纯腰麻(CSA)联合术后静脉镇痛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现将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廖榕东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可疑胎儿肾积水的孕妇进行追踪观察和总结.结果:28例孕妇有50个肾脏有肾盂积水,其中只是单侧肾盂积水的有6例,双侧均存在的有22例.结论:在产前诊断中对中晚期胎儿肾盂积水要反复对比,密切随访,有助于了解胎儿泌尿系统的发育状况,对出生后的随访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杨晓霞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通过对高钾血症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心电图对诊断高钾血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3例高钾血症患者的心电图与血清钾浓度改变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电图异常改变和血清钾测定存在一定的差异,肾功能不全所致排钾困难有较好的一致性,而细胞内钾外移所致的血清钾升高无心电图改变.随着血清钾浓度的升高,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递增,合并多种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会加重心电图改变.结论:心电图对高血钾改变的反映比血清钾测定更准确,可作为诊断、判定程度和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会兴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律的健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疗质量、护理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容易引发各种医疗纠纷.作为护士应积极主动地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医院的正当权益.所以,护士应努力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防范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隐患,尽可能避免纠纷的发生.
作者:杨汝娟;吴德香 刊期: 2011年第19期
近年来, 随着超声乳化技术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在临床的推广使用, 白内障患者术后的疗效及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1].Acrysof ReSTOR人工晶状体是一款新型的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能提供优良的远近视力,我院于2008年3月开始应用.在护理配合过程中,通过对Acrysof ReSTOR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相关原理的学习,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加强健康指导和个性化的心理指导,观察与护理,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功能调节适应期,获得了良好的全程视力,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与护理经验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彭正蓉;赵婷;王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观察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总胆汁酸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77例肝脏疾病患者及88例健康体检者的总胆汁酸(TBA)的含量,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并进行综合对照分析.结果:肝脏疾病患者TBA阳性率都在80%以上,以急性肝炎、肝癌、慢性肝炎活动期的血清总胆汁酸升高显著,异常率为100%,肝硬化和肝癌患者TBA较ALT、AST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肝脏疾病患者血清TBA明显升高,说明TBA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判断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列为肝功能的常规检测项目.
作者:熊荣;杨文勇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并发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特点、真菌种类、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将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表现、病因、抗生素及激素运用、以及真菌种类、诊治情况.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与患者长期运用激素、抗生素致免疫功能低下有关.42例患者痊愈或好转33例,自动出院5例,2例死亡,2例转院.结论:近几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的不合理运用,导致肺部真菌感染发病比率增高,且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给临床医师诊治带来困难,一般采取经验性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时应及早、足量运用抗真菌药物,但切记盲目运用,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合理运用抗生素、激素.
作者:殷建云 刊期: 2011年第19期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逐步落实、<护士条例>的颁布实施,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客观上对医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自己的权利受到护理人员的侵犯或家属有不满意时,不管护理人员的行为是有意的还是过失的,一般不会得到患者的谅解,容易引起护患纠纷.尤其儿科护士承受着比其他科室护士更大的心理、精神压力.因此,如何防范护患纠纷是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
作者:王玉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为提高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我院在2010年1月-2011年5月期间联合检测患者血清AFP、CEA和CA125,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原发性肝癌组:选取本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住院患者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55±15)岁,肝硬化组: 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48±19)岁,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50±18)岁.1.2 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清晨空腹采血3ml,分离血清,判断标准:AFP>20μg/L,CEA>5μg/L,CA125>35U/ml作为阳性界值.
作者:欧阳胜利;吴群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多发性创伤是指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2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即使这些创伤单独存在,也属于较严重者[1].并且有死亡率高、休克发生率高、伤后并发症和感染率高等特点.我科于2005年4月17日收治1例多发性创伤患者,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治愈出院.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炳菊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进行化疗的常见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78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导管进行化疗,对PICC置管和留置过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结果:PICC置管与留置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机械性静脉炎12例(15.38%),导管异位8例(10.26%),渗血、血肿8例(10.26%),导管置入困难6例(7.69%),导管堵塞、导管滑出、皮肤过敏各4例(5.13%),穿刺点感染2例(2.56%).经过针对性预防护理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缓解.结论:肿瘤化疗患者PICC 相关并发症不容忽视,及时有效的预防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痛苦,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作者:王位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43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资料,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432例LC患者经术前、术后观察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瘢痕小、住院时间短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完善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对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谢光琴 刊期: 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