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王兵站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摘要:目的 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在X线机拍片或C型臂监视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DHS)钢板螺钉对3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了内固定治疗.结果 33例骨折愈合,无并发症发生,骨折疗效评定,优良率达91.6%以上.结论 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损伤小、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合适的DHS,掌握手术技术及术后指导功能锻炼,可预防发生骨不连及各种畸形愈合.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经腹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6例

    我院2004年10月至2007年3月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经腹应用消化道管状吻合器行食管下段横断吻合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6例,临床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袁鑫生;吕凤根;韩国秀;王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14例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所收治的14例病人资料.结果 3个月按格拉斯哥评分评定,死亡2例,病死率14.29%,重残2例,自理1例,良好9例.结论 单纯皮质动脉破裂致急性硬膜下血肿有以下临床特征:①常发生于中老年人群中,患者脑外伤轻微或不伴有外伤史.②经过一个相对较长的中间清醒期.③多有明确高血压病史,伴有脑动脉硬化、脑萎缩.④比合并脑挫裂伤的硬膜下血肿手术效果好.

    作者:吴中亚;熊海洋;乔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反应与防范措施

    护士在医院这一特定的服务场所,难免因各种原因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在纠纷中护士的心理应激反应千变万化.作为护理人员怎样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纠纷的发生,积极寻找主、客观因素,认真反省及检查工作中的过失与不足,从中吸取经验及教训,以良好的心态面对今后的护理工作,是每位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

    作者: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因素,寻求预防措施,以提高患者无瘤生存期.方法 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87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 根据患者原来就诊时机,术后综合治疗不同而分别于术后8~72个月出现复发、转移.其中胸壁局部复发16例,肺转移28例,胸椎转移21例,远处骨转移12例,肝转移9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9例,14例合并2个脏器以上转移.结论 加强健康知识宣传,促使患者早期就诊,强调手术无瘤观念,规范、实施各项综合治疗措施,可收到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良好效果.

    作者:陶彦杰;张国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大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治疗

    目的 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19例大肠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PGS症状出现后经综合治疗全部恢复,其中14~20 d恢复11例,21~34 d恢复5例,35~41 d恢复2例,55 d恢复1例.结论 对PGS的治疗一定要早发现、早处理.在明确诊断PGS的情况下,应坚持非手术治疗.

    作者:王志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价值

    目的 通过检测重型颅脑损伤后血糖(Glu)和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探讨其检测价值.方法 按颅脑损伤前是否有糖尿病病史分为糖尿病史组和非糖尿病组,血清Glu和GSP检测分别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果糖胺法.结果 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Glu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史组血清GSP水平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和对照组(P<0.01),非糖尿病组血清GS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存活者入院时和出院时比较血清Glu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GSP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追踪观察6个月,两组比较,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糖尿病史组病死率(37.93%)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23.68%),P<0.05,糖尿病史组恢复良好率(24.14%)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42.11%),P<0.05,轻、重度伤残及植物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lu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监测、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使用价值,血清GSP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或糖尿病性血糖增高具有鉴别价值.

    作者:吴传平;杨文东;郭会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应用纤溶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择119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应用纤溶酶进行溶栓治疗.通过患肢加压输液,首次缓慢静滴,定期监测D-二聚体及凝血系列,观察肢体的肿胀疼痛,总结了护理要点.结果 24~48 h消除肿胀,减轻疼痛率100%,过敏反应6例,出血2例,发生肺栓塞1例.结论 应用纤溶酶患肢加压,溶栓效果可靠,首次缓慢静滴可以有效的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严密监测防止出血倾向,溶栓期间卧床休息、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腹内压增高,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

    作者:邢桃红;张军;汪文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发性气胸7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治疗自发性气胸主要是促进患者侧肺复张,消除病因及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发生等.方法 保守治疗、胸腔减压、开胸手术等.结果 70例自发性气胸57例复张,11例肺膨胀不全,6例死亡.结论 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应根据类型、病因、发生频次、肺压缩程度、病情状态及有无并发症等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轻者保守治疗,多数需作胸腔减压以助患肺复胀,少数需手术治疗.

    作者:武凤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

    目的 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3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开展专科护理、用药期间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护理等.结果 36例病人中治愈15例,好转10例,病情恶化自动出院6例,死亡3例,植物生存2例.结论 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经过科学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其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

    作者:张孝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寰枢关节不稳(脱位)致高位颈脊髓损伤在基层医院的漏诊分析

    目的 通过对寰枢关节不稳(脱位)疾病的认识,减少或杜绝在基层医院的漏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或避免致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 通过对2007年5月至2008年1月病人的门诊检查及其他相关医疗单位进行检查,终在北医三院获得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结果 行手术治疗的15例病人中,除1例因长期漏诊,病程较长,脊髓损伤较重,效果一般外,其余14例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 对寰枢关节不稳(脱位)引起的高位颈脊髓病,在基层医院漏诊的主要原因是对寰枢关节不稳(脱位)的认识不足;其次是对上颈椎影像学的典型表现模糊不清或未对其加以重视,若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就能减少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保权;张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用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结论 股骨近端外侧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较好方法.

    作者:孙锐;胡琼;刘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重度妊高征剖宫产患者围术期护理

    重度妊高征属高危妊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围生儿死亡率随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增高.为降低母婴死亡率,我院对重度妊高征患者在经过药物治疗24~48 h,无好转或胎儿已成熟或妊娠>36周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通过对128例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对确保母婴安全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有力的证明剖宫产是抢救妊高征的有效手段.

    作者:王有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外伤性肝破裂146例临床治疗分析

    肝脏是人体大的实质性脏器,且质脆而易受损伤,在各种腹部外伤中发生率约占15%~20%,右肝破裂较左肝为多[1],一般都是伤情较复杂,病情较凶险,死亡率较高.总结我院1992年至2007年的146例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慧;张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治疗过程中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1996年至2007年经治疗的374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资料,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其手术时机的选择问题.结果 非手术治疗粘连性的梗阻208例(55.61%),手术治疗166例(44.39%),急诊手术治疗112例,其中肠切除30例(26.79%),死亡4例(3.57%),平均住院12 d;非手术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54例,其中肠切除20例(37.04%),死亡4例(7.41%),平均住院23 d.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霍根柱;范志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非手术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的胰腺急性炎症病变,由于胰管梗阻,伴有十二指肠或胆道内容物反流加上胰腺血运不足或神经性原因,导致胰液分泌排空障碍,逆向渗入胰腺实质,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其两个基本条件为:①胰液排出障碍,反流进入胰腺实质;②胰液中各种酶原被激活,继而引起胰腺组织水肿、出血或坏死等病理改变.据国内外报道,AHNP的病死率约为20%~90%,早期手术病死率约为43.1%,非手术治疗病死率约为8.6%.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AHNP的治愈率,我科在3年间对收治的胰腺炎均采用非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根据治疗过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殷广利;崔珂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钉经皮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老年人,早期手术已被人们广泛接受,手术方式多样.现将我们自2000年以来应用多根空心螺钉经皮内固定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病人共35例体会,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术前情况:35例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岁,受伤后至治疗时间4 h~3 d 28例,4~10 d 7例,平均2.5 d.右侧19例,左侧16例.伤因:摔伤24例,撞伤9例,坠伤2例.骨折部位:头下型8例,颈中型20例,基底型7例.按Garden分型:Ⅰ型3例,Ⅱ型13例,Ⅲ型11例,Ⅳ型7例.合并伤5例,其中颅脑损伤保守治疗2例,脾破裂切除1例,肋骨骨折、尺桡骨折各1例,伴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3例.

    作者:陈建立;戴学军;王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围术期护理

    前列腺增生为老年男性疾病,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它具有不开刀、痛苦小、止血效果好、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取代了传统的耻骨上开刀手术,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保证手术成功,护理观察极为重要[1],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3月成功地为4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汽化电切术,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与观察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徐翠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496例双胎妊娠合并贫血与妊娠结局的分析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合并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496例双胎妊娠分为两组,妊娠合并贫血者(贫血组)共321例,其余175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例的妊高征、产前出血、产后出血、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与平均孕周、平均出生体重分别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贫血组妊高征、产后出血、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贫血严重程度与妊高征、产后出血发生率呈正相关,与平均孕周呈负相关.两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重度贫血病例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胎妊娠合并贫血时各种并发症发生率成倍增加,特别是重度贫血对孕产妇和围生儿有严重的威胁.

    作者:胡秋霞;黄小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食管狭窄食管支架置入术病人的护理

    食管狭窄可由食管良性疾病和食管恶性疾病所致,且食管恶性肿瘤多数为晚期癌症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食管内支架置入术是继血管内支架成功置入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技术,其操作简便、完全可靠、疗效显著,能有效解除病人吞咽困难等症状,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现已广泛应用于食管的各类狭窄型病变和晚期食管癌的非手术治疗.2000年至2007年我科采用食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各类食管狭窄35例,取得良好效果,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韦华;张婷;蒋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部手术后胃瘫22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2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 d以上.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7~40 d恢复出院.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作者:吕凤根;袁鑫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