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敏敏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bronchofibrioscope,BFS)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在老年肺部感染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和护理方法.方法:对27例行机械通气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对灌洗前、后各项监测指标及临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大部分患者灌洗后取得良好效果,PaO2上升、PaCO2下降,ACS评分降低,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至正常,胸部X线片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5%以上.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机械通气的老年肺部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琛;赵玲莉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虹膜炎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治疗方法,降低眼部并发症的危害.方法:分析总结我科近1年来对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虹膜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结果:1例出现角膜白斑及上睑下垂,其余26例患者的角膜炎及虹膜炎均在15~30d内彻底治愈,半年随访无复发.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并发的角膜炎、虹膜炎效果明显,疗程缩短,后遗症少.
作者:张瑞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全麻苏醒和全麻诱导一样是整个麻醉实施过程中的高风险阶段,规范的处理及护理人员积极的配合有助于患者平顺度过全麻苏醒期,反之,可能发生严重的意外和并发症.2010年6月-2011年1月我科采取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麻醉科医生全麻苏醒期气管拔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睿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难治性产后出血采集介入治疗26例,分析止血效果、并发症及影响因素.结果:该病多由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结论:介入治疗是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尤其为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安全的抢救方法.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明确诊断的 24例垂体微腺瘤MRI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24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MRI平扫15例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呈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1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平扫时显示病灶15例(63%),增强后显示病灶21例(88%).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延迟扫描可作为动态增强扫描的补充.
作者:徐春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1年5月维持性血透患者中57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间隙体重增长过多、营养不良、高血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建立个体化的充分透析治疗方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对患者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降低血透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菁华;周龙珍;董一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的负性心理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化疗的25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心理反应评定,然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负性心理反应情况和遵医嘱行为.结果: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负性心理降低,遵医嘱行为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白血病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孙彩凤;张秀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静脉麻醉检查胃镜,对照组实施传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中、后心率、血压、SpO2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痛苦反应性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少,术后咽痛发生率低,患者接受率高.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检查中有所下降,血压、心率较检查前明显升高且与观察组检查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小剂量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有效、无痛、患者舒适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张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我院担负着驻地部队官兵的医疗保障和驻地部队医院的后送收治任务.坚持兴军为兵的服务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实施亲情化服务,持续提高为部队伤病员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为了更好的为兵服务,我院成立了军人病区,为伤病员提供了良好的休养环境.下面对我院住院军人实行的优质服务及管理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刘肖;解放军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检测轴突损伤,血浆C-tau是否可预测成人轻微脑震荡发生脑震荡后综合征.方法:从急诊科患者获得血浆C-tau;使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RPQ)和SF-36评估损伤后3个月的患者.结果:50例患者中,15例可检测到C-tau,10例CT发现异常,22例出现脑震荡后综合征.1/3检测到C-tau的患者以及14.3%未检测到C-tau的患者的CT结果出现异常(P=0.143),血浆C-tau在PCS患者中出现几率小于非PCS患者(包括全体患者,P=0.115,以及CT扫描呈阴性结果患者,P=0.253).结论:轻微外伤性脑损伤后,忽略脑部CT扫描,而单独依靠C-tau作为脑震荡后综合征预测指标不可靠.
作者:张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妇科盆腔肿块的声像图特征与手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搜集我院105例超声检查的妇科盆腔肿块病例,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图像进行全面观察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做出超声诊断.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1.43%(96/105),漏误诊率为8.57%(9/105).结论:妇科盆腔肿块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种多,图像结构复杂,易误诊、漏诊,超声检查方法迅速简便,结合临床表现及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综合分析对妇科盆腔肿块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春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21例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经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正确的功能锻炼,患者均治愈和基本治愈出院.结论: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启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对膝关节骨挫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有明显外伤史,X线检查无异常,但有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62例发生单处骨挫伤34例,两处骨挫伤22例,三处以上骨挫伤6例;单纯性骨挫伤13例,合并韧带损伤30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5例.结论:对于膝关节外伤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挫伤,还可以发现其他附属结构的损伤,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癌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另外采取综合性的心灵关怀措施,帮助患者度过住院期间的焦虑状态,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和护理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灵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状态的康复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作者:谭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比较保留上颌窦口黏膜和不保留上颌窦口黏膜的两种上颌窦手术方法对慢性上颌窦炎治愈率的差异.方法:将慢性上颌窦炎病例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采用鼻内窥镜下行上颌窦手术.对照组清理中鼻道阻塞因素、切除钩突后,扩大上颌窦骨性窦口并切除上颌窦口黏膜;治疗组清理中鼻道阻塞因素、切除钩突后,扩大上颌窦骨性窦口但保留上颌窦口黏膜贴于骨性创口.结果:随访12个月以上.依照海口1997年标准,对照组72侧,治愈65侧,治愈率为90.3%,治疗组77侧,治愈70侧,治愈率为90.9%;对照组好转4侧,好转率为5.6%,治疗组好转4侧,好转率为5.2%.结论:鼻内窥镜下两种上颌窦炎处理方法疗效相同.
作者:汤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国产LEK-0800脉冲Nd:YAG泪道激光治疗机,对不同部位泪道阻塞158例(181只眼)行激光泪道成形术,对复发病例再次行激光联合插管治疗.结果:158例(181只眼)泪道阻塞中泪小点闭塞19只眼,治愈率100%;泪小管、泪总管阻塞46只眼,治愈率100%;鼻泪管阻塞82只眼,治愈率97.6%;慢性泪囊炎32只眼,治愈率84.4%;泪囊鼻腔吻合术后2只眼,治愈率50%;总治愈率95.6%.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手术安全、疗效明显.
作者:万忻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门诊工作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接触患者时间早、人数多、范围广的部门.医院门诊工作可以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门诊诊疗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门诊部是为组织门诊的医疗活动而设立的协调组织管理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门诊全面业务活动的计划、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各科室的门诊工作,及时了解医疗动态及社会对医院诊疗方面的需求,使医院门诊工作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沈林玲;沈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食管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往其检查方法主要是钡餐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检查.笔者收集了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的螺旋CT检查资料,探讨其螺旋CT检查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周相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索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的方法.方法:设置护士长-专科组长(1人)-专科护士(1人)-组员(2~3人)的管理模式.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6个专科配合小组,由专科组长固定配合专科手术.结果:医生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5.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5%;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2.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6%.结论: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手术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作者:李春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针灸和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血脂等基础治疗2周后,随机分为两组,针灸和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组)和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45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反射等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35.71%(5/14),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 (12/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和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奎;范志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