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凤;张秀英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98例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全程观察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状况.结果:98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张改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对减少静脉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收集输注静脉营养液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使用静脉营养液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发生时间明显延迟(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静脉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国平均年世界标化人口调整死亡率为13.3/10万,其中直肠癌占66.9%,大部分直肠癌患者需做Miles手术,现将我科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例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及围手术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霞;万珊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点,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方法:对我院53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3例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多集中在24~35岁这一年龄(41.5%).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40例(75.5%),ST-T改变28例(52.8%).心电图上可看出T波异常以倒置为主,窦性心律失常32例(60.4%),传导阻滞22例(41.5%),房室肥大18例(34.0%),Q波异常9例(17.0%),肢导联低电压6例(11.3%).结论:DCM心电图有多种临床表现,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预防猝死的发生.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癌症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要承受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压力,易产生恐惧、抑郁和厌世情绪甚至自杀.自杀是一种由于自身意识的动作或行为所造成的死亡[1].癌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群体,有资料显示癌症患者自杀死亡率1%~25%不等[2].癌症患者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患者长期受到疼痛的折磨,对疾病的治疗失去了信心,性格孤僻,一旦失去生活乐趣,就可能产生自杀心理.
作者:张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是以学生看片读片、教师口授答疑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显微镜、挂图、幻灯片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模式自上世纪40年代建立以来基本没有变化.同时,由于教师常常奔走于提出疑难问题的学生之间,进行示教或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难以对整个课堂适时监控.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达到:(1)图像逼真,提高了示教效果.(2)资源共享,拓展了信息容量.(3)双向交流,提升了教学成效.(4)全程监控,增强了指导作用.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外伤患者行超声检查,回顾总结了经手术证实47例腹部闭合损伤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本组47例病例,其中实质脏器损伤33例占70%,空腔脏器损伤10例,占21%,其他脏器损伤4例,占9%.结论: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爱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因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四肢乏力、懒言、纳差、睡眠差、多梦,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及5%葡萄糖250ml,脉络宁20ml静滴.患者带药来我院门诊注射,护士询问无药物过敏史后,即给予静滴,滴速60滴/min.前2d用药后,无任何不适.第3天在静滴羟乙基淀粉130/0.4 氯化钠注射液约50ml时,患者感颜面发热、胸闷、心慌、呼吸困难.
作者:李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AC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6.7%,与治疗组14.3%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能显著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时法;刘彩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并评价婴幼儿肺炎治疗前、后患儿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测定结果,为临床诊断及判定转归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肺炎患儿92例,应用婴幼儿肺功能测试仪对患儿治疗前、后行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测定,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婴幼儿80例进行潮气呼吸测定,对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组患儿肺功能指标V_T/kg、ME/MI、PTEF、t_PTEF/t_E、VPTEF/V_TE、TEF25/PTEF呈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婴幼儿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提示肺炎患儿大小气道均有阻塞,但以小气道阻塞为主.治疗后大气道阻塞改善明显,ME/MI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但反映小气道阻塞的肺功能指标仍低于健康儿童,PTEF、t_PTEF/t_E、VPTEF/V_TE、TEF25/PTEF差异显著(P<0.01),需要跟踪观察.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能够准确反映出婴幼儿气道阻塞、气管痉挛的病情轻重程度,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及随访具有重要评价作用,可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评估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补充,应广泛推广于儿科临床.
作者:张碧清;范楚平;张彤如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心电图学的一个热点.多数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室性心动过速,但也可能是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或是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常是临床急症,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作出明确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两者鉴别的心电图征象和标准很多,而无人区心电轴是近年来用于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一个新方法[1].本文通过无人区电轴对宽QRS波群心电图的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吴会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全麻苏醒和全麻诱导一样是整个麻醉实施过程中的高风险阶段,规范的处理及护理人员积极的配合有助于患者平顺度过全麻苏醒期,反之,可能发生严重的意外和并发症.2010年6月-2011年1月我科采取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麻醉科医生全麻苏醒期气管拔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睿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Ho-MPCNL)的手术护理要点及经验.方法:对本院2007年12月-2011年2月配合完成Ho-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10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护理要点和经验.结果:96例一期取石成功,9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而终止手术,留置肾造瘘管,二期成功取石.手术时间40~190min,平均100min.无1例转开放手术,术中诉发冷27例,其中6例出现寒战.术中输血3例,未发生与护理失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护理操作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彭传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32例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术后症状即改善,全部治愈.结论: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微创穿刺术,简化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陈彦龙;徐召理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阑尾炎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16例80岁以上的高龄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6例高龄老人阑尾手术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高龄老人阑尾炎术后需要更加耐心细致的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丁秀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和诊断技术的提高,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由于该病病程长,患者个体差异大,对药物的选择和服用药物的依从性方面都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本文重点从糖尿病药物的选择和合理使用方面进行阐释.
作者:包岳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改善颈椎损伤病人的呼吸功能,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病人预后,减少病死率.方法:对18例颈椎损伤的病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进行食管及气管推移训练,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术后加强环境的管理及呼吸道护理,采取加强呼吸肌功能训练,雾化排痰、体位引流.结果:18例颈椎损伤病人中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17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无呼吸道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颈椎骨折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董秀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作者:辜丽江;胡玉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比较了PBL与LBL两种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探索和实践PBL联合LBL双轨教学模式,认识到PBL为一种总体的教学策略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它提高了学生的推理和沟通能力,但相应有一定的知识缺陷,基础知识弱于LBL教学者;而LBL教学的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不够.为了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强化训练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引入双轨教学法.
作者:李建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门诊工作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接触患者时间早、人数多、范围广的部门.医院门诊工作可以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门诊诊疗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门诊部是为组织门诊的医疗活动而设立的协调组织管理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门诊全面业务活动的计划、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各科室的门诊工作,及时了解医疗动态及社会对医院诊疗方面的需求,使医院门诊工作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沈林玲;沈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