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彩凤;张秀英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Ho-MPCNL)的手术护理要点及经验.方法:对本院2007年12月-2011年2月配合完成Ho-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10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护理要点和经验.结果:96例一期取石成功,9例因术中出血较多而终止手术,留置肾造瘘管,二期成功取石.手术时间40~190min,平均100min.无1例转开放手术,术中诉发冷27例,其中6例出现寒战.术中输血3例,未发生与护理失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护理操作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彭传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我院担负着驻地部队官兵的医疗保障和驻地部队医院的后送收治任务.坚持兴军为兵的服务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实施亲情化服务,持续提高为部队伤病员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为了更好的为兵服务,我院成立了军人病区,为伤病员提供了良好的休养环境.下面对我院住院军人实行的优质服务及管理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刘肖;解放军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提高急救指挥调度接警效率的方法和路径.方法:指挥调度中心通过多年来对急救指挥调度接警流程摸索,总结出<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指挥调度接警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而对中心调度员调度接警流程进行规范,比较<接警流程>实施前后的调度台受理时间、中止任务率、空车率.结果:调度台平均受理时间缩短、中止任务率提高、空车率下降.结论:建立急救指挥调度接警流程,能规范调度程序,提高调度效率和调度质量,同时有利于节约有限的急救资源,更好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
作者:胡远扬;洪建芳;付丽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作者:辜丽江;胡玉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明确诊断的 24例垂体微腺瘤MRI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24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MRI平扫15例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呈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1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平扫时显示病灶15例(63%),增强后显示病灶21例(88%).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延迟扫描可作为动态增强扫描的补充.
作者:徐春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声像图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外伤患者行超声检查,回顾总结了经手术证实47例腹部闭合损伤的超声诊断资料.结果:本组47例病例,其中实质脏器损伤33例占70%,空腔脏器损伤10例,占21%,其他脏器损伤4例,占9%.结论:超声检查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爱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国平均年世界标化人口调整死亡率为13.3/10万,其中直肠癌占66.9%,大部分直肠癌患者需做Miles手术,现将我科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例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及围手术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霞;万珊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建立颠苏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方法:以溶解法制备,做各成分的质量标准检查、临床应用与山莨菪碱片作比较.结果:本制剂总有效率5.45%.结论:颠苏合剂用于缓解儿童胃肠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疼痛,胃肠气胀、胃酸过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家仁;陆俊;袁建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晕厥的基层医院急诊处理.方法:观察27例晕厥患者的基层医院急诊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27例患者大多得到积极有效的急诊处理,有1例第2次就诊才明确病因但未造成不良后果,有1例未能及时明确病因死亡.结论:对急诊晕厥患者要高度重视,遵守首诊负责制的同时要积极会诊,并做好沟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作者:刘欢年;刘菊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用于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难治性产后出血采集介入治疗26例,分析止血效果、并发症及影响因素.结果:该病多由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是导致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结论:介入治疗是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尤其为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更安全的抢救方法.
作者: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是以学生看片读片、教师口授答疑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显微镜、挂图、幻灯片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模式自上世纪40年代建立以来基本没有变化.同时,由于教师常常奔走于提出疑难问题的学生之间,进行示教或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难以对整个课堂适时监控.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达到:(1)图像逼真,提高了示教效果.(2)资源共享,拓展了信息容量.(3)双向交流,提升了教学成效.(4)全程监控,增强了指导作用.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门诊工作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接触患者时间早、人数多、范围广的部门.医院门诊工作可以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门诊诊疗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门诊部是为组织门诊的医疗活动而设立的协调组织管理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门诊全面业务活动的计划、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各科室的门诊工作,及时了解医疗动态及社会对医院诊疗方面的需求,使医院门诊工作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沈林玲;沈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静脉麻醉检查胃镜,对照组实施传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中、后心率、血压、SpO2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痛苦反应性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少,术后咽痛发生率低,患者接受率高.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检查中有所下降,血压、心率较检查前明显升高且与观察组检查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小剂量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有效、无痛、患者舒适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张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肠造瘘术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相关性,旨在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院胃肠外科结直肠癌肠造瘘术后的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6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特定护理干预,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采用SF-60和SCL-9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和心理状况评定.两组均采用SF-60和SCL-9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心理状况评定数值较术前均有所减小,表明患者的心理状况都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改善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笔者认为特定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骆菊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MMP-9的表达.结果:(1)在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MMP-9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65例胃癌组织中,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63.08%和73.85%,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2)COX-2、MMP-9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COX-2、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5 1,P<0.01).结论:COX-2、MMP-9的表达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二者可能协同发挥作用.
作者:吴碧莲;林浩;肖颖;林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为使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认识戊二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能安全使用戊二醛以减少职业危害.方法:调查接触2%戊二醛的100名护理人员、了解有无职业危害发生以及采取过何种防护措施.结果:38名护理人员在接触2%戊二醛后发生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12名护士在使用2%戊二醛未采取防护措施.结论:部分护理人员对戊二醛的职业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防护意识不强,造成接触戊二醛后发生职业损伤.提高护士的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能降低戊二醛的职业危害.
作者:金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索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的方法.方法:设置护士长-专科组长(1人)-专科护士(1人)-组员(2~3人)的管理模式.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6个专科配合小组,由专科组长固定配合专科手术.结果:医生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5.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5%;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2.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6%.结论: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手术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作者:李春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改善颈椎损伤病人的呼吸功能,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病人预后,减少病死率.方法:对18例颈椎损伤的病人加强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进行食管及气管推移训练,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术后加强环境的管理及呼吸道护理,采取加强呼吸肌功能训练,雾化排痰、体位引流.结果:18例颈椎损伤病人中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其余17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预后良好,无呼吸道并发症.结论:加强对颈椎骨折围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董秀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评价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检查前浅静脉置管,并推注1ml对比剂行碘过敏试验,并固定留置针.扫描前抽吸A筒对比剂和B筒生理盐水,试推生理盐水10ml确认注射流畅完成注射准备工作,注射结束后留察时间保持静脉通道.结果:2 036例患者头颈血管、胸部血管、腹部血管及下肢血管均显示良好,均完成增强扫描,并达到CT的诊断要求.其中35例出现对比剂的延后反应,及时抗过敏措施后好转;16例发生渗漏,重新选择血管后完成血管成像和增强扫描.结论: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使患者感觉舒适,能承受短时间的快速高压注射,实现各部位血管的CT血管成像数据能成功采集,且能够保持静脉的通畅.
作者:李燕奎;吕访贤;覃万年;梁国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的疗效.方法:采用国产LEK-0800脉冲Nd:YAG泪道激光治疗机,对不同部位泪道阻塞158例(181只眼)行激光泪道成形术,对复发病例再次行激光联合插管治疗.结果:158例(181只眼)泪道阻塞中泪小点闭塞19只眼,治愈率100%;泪小管、泪总管阻塞46只眼,治愈率100%;鼻泪管阻塞82只眼,治愈率97.6%;慢性泪囊炎32只眼,治愈率84.4%;泪囊鼻腔吻合术后2只眼,治愈率50%;总治愈率95.6%.结论:Nd:YAG激光泪道成形术治疗泪道阻塞,其优点是操作简便、手术安全、疗效明显.
作者:万忻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