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士锐器伤的调查分析与对策

辜丽江;胡玉冰

关键词:护士, 锐器伤, 调查分析, 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听力筛查测试时间的探讨

    听力损害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之一,新的母婴保健法将听力障碍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0.1%~0.3%[1],我国局部地区围产儿听力损害发病率为0.952%[2],我国每年约有2 000万新生儿出生,如以国外的比例推算,我国每年有2~6万听力损伤的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使语言交流困难、智能发育障碍.

    作者:徐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专家督导组在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作用

    为提高教学水平,确保临床教学质量,我院成立了临床教学专家督导组,院长任组长,各临床科室主任及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家为组内成员.督导组有一定的职责和制度.几年来临床教学工作收到一定的成效,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连续3年被评为先进班集体,专家督导组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刘玉平;张金荣;韩东亮;朱桂茶;赵宏伟;李家承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疗现状分析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争议.对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张铮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析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是以学生看片读片、教师口授答疑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显微镜、挂图、幻灯片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模式自上世纪40年代建立以来基本没有变化.同时,由于教师常常奔走于提出疑难问题的学生之间,进行示教或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难以对整个课堂适时监控.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达到:(1)图像逼真,提高了示教效果.(2)资源共享,拓展了信息容量.(3)双向交流,提升了教学成效.(4)全程监控,增强了指导作用.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颠苏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建立颠苏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方法:以溶解法制备,做各成分的质量标准检查、临床应用与山莨菪碱片作比较.结果:本制剂总有效率5.45%.结论:颠苏合剂用于缓解儿童胃肠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疼痛,胃肠气胀、胃酸过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家仁;陆俊;袁建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检查前浅静脉置管,并推注1ml对比剂行碘过敏试验,并固定留置针.扫描前抽吸A筒对比剂和B筒生理盐水,试推生理盐水10ml确认注射流畅完成注射准备工作,注射结束后留察时间保持静脉通道.结果:2 036例患者头颈血管、胸部血管、腹部血管及下肢血管均显示良好,均完成增强扫描,并达到CT的诊断要求.其中35例出现对比剂的延后反应,及时抗过敏措施后好转;16例发生渗漏,重新选择血管后完成血管成像和增强扫描.结论: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使患者感觉舒适,能承受短时间的快速高压注射,实现各部位血管的CT血管成像数据能成功采集,且能够保持静脉的通畅.

    作者:李燕奎;吕访贤;覃万年;梁国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80岁以上高龄老人阑尾炎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阑尾炎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16例80岁以上的高龄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6例高龄老人阑尾手术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高龄老人阑尾炎术后需要更加耐心细致的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丁秀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浆C-tau蛋白不能作为轻微外伤性脑损伤导致脑震荡后综合征的预测指标

    目的:检测轴突损伤,血浆C-tau是否可预测成人轻微脑震荡发生脑震荡后综合征.方法:从急诊科患者获得血浆C-tau;使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RPQ)和SF-36评估损伤后3个月的患者.结果:50例患者中,15例可检测到C-tau,10例CT发现异常,22例出现脑震荡后综合征.1/3检测到C-tau的患者以及14.3%未检测到C-tau的患者的CT结果出现异常(P=0.143),血浆C-tau在PCS患者中出现几率小于非PCS患者(包括全体患者,P=0.115,以及CT扫描呈阴性结果患者,P=0.253).结论:轻微外伤性脑损伤后,忽略脑部CT扫描,而单独依靠C-tau作为脑震荡后综合征预测指标不可靠.

    作者:张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脂肪细胞葡萄糖转运体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采用高脂、高果糖饲料喂养8周造2型糖尿病模型.造模后药物组采用替米沙坦5mg/(kg·d)灌胃给药8周.测空腹血糖水平,随即处死大鼠取附睾周围白色脂肪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脂肪细胞GLUT4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第二、三次空腹血糖检测均明显增高,脂肪细胞GLUT4蛋白表达下降.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第三次空腹血糖降低、脂肪细胞GLUT4表达增加.结论: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具有降低作用,对脂肪细胞GLUT4蛋白的表达具有增加作用,替米沙坦降血糖作用可能通过增加脂肪细胞GLUT4的表达而实现.

    作者:陈亚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食管癌的螺旋CT检查价值

    食管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往其检查方法主要是钡餐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检查.笔者收集了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的螺旋CT检查资料,探讨其螺旋CT检查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周相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静滴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致迟发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因头昏、脑胀、记忆力减退、四肢乏力、懒言、纳差、睡眠差、多梦,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高血压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给予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250ml及5%葡萄糖250ml,脉络宁20ml静滴.患者带药来我院门诊注射,护士询问无药物过敏史后,即给予静滴,滴速60滴/min.前2d用药后,无任何不适.第3天在静滴羟乙基淀粉130/0.4 氯化钠注射液约50ml时,患者感颜面发热、胸闷、心慌、呼吸困难.

    作者:李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诱发ST段明显抬高1例分析

    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是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之一,但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较少见,其临床意义明确.我院共做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L)1 958例次,运动试验诱发ST段明显抬高的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阳红;胡征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0例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米非司酮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d,妈富隆组患者口服妈富隆,月经周期第1天起1片,连服21d.7d后再开始新的周期,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变化情况及月经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妈富隆组患者在用药期间80例闭经.在停药后1个月有8例患者恢复月经.米非司酮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有88例患者绝经,停药后1个月有6例患者恢复月经.结论:患者每天口服妈富隆临床疗效肯定、使用安全,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韩凌;吴忠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1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2010年8月-2011年7月我科15例行CABG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结果:本组术前均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注意低心排、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全组除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余14例经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CABG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基础.

    作者:谢敏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警官体检糖调节受损伴相关疾病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院体检警官糖调节受损(IGR)即糖耐量受损(IGT)或空腹血糖升高(IFG)的患病情况及与高血压、脂肪肝、高尿酸、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长沙市健康管理中心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 138例公安干警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糖调节受损患病率为12.5%.随着年龄的增加,糖调节受损的发病呈逐渐升高趋势.糖调节受损同时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肥胖等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与糖尿病相似,但明显大于正常血糖人群.糖尿病家族史、年龄、体质量指数、高甘油三酯等是糖调节受损的危险因素.结论:针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健康管理,倡导戒烟限酒、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将减少2 型糖尿病和大血管病的发生.

    作者:王晓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基层医院急诊晕厥的处理经验探讨

    目的:探讨晕厥的基层医院急诊处理.方法:观察27例晕厥患者的基层医院急诊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27例患者大多得到积极有效的急诊处理,有1例第2次就诊才明确病因但未造成不良后果,有1例未能及时明确病因死亡.结论:对急诊晕厥患者要高度重视,遵守首诊负责制的同时要积极会诊,并做好沟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作者:刘欢年;刘菊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腕带标识佩带部位对ICU病人身份辨别的影响

    目的:比较腕带标识佩带于右足踝部与手腕部对ICU病人身份辨别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7月ICU收治的375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96例和对照组179例,将腕带标识分别佩带于病人右足踝部和手腕部,对两组病人身份辨别率及护士工作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腕带标识佩带于病人右踝部病人身份辨别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结论:ICU病人腕带标识更适合佩带于右足踝部.

    作者:蔡梅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疤痕妊娠8例护理体会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绒毛或胚胎着床于既往子宫切口瘢痕处的微小缝隙上,终止妊娠时极易子宫穿孔和破裂大出血,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妊娠类型[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也逐渐增多.我科自2010年8月-2011年8月共收治子宫疤痕妊娠患者8例,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行人流术的治疗方法,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王长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妇科手术后疼痛的护理

    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1],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做好妇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为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近年来对妇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俞淑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妇科盆腔肿块的价值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妇科盆腔肿块的声像图特征与手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搜集我院105例超声检查的妇科盆腔肿块病例,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图像进行全面观察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做出超声诊断.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1.43%(96/105),漏误诊率为8.57%(9/105).结论:妇科盆腔肿块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种多,图像结构复杂,易误诊、漏诊,超声检查方法迅速简便,结合临床表现及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综合分析对妇科盆腔肿块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春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