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80岁以上高龄老人阑尾炎术后护理

丁秀萍

关键词:高龄老人, 阑尾炎术后,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老人阑尾炎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1-12月16例80岁以上的高龄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6例高龄老人阑尾手术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于高龄老人阑尾炎术后需要更加耐心细致的护理,促进早日康复.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无人区心电轴对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诊断价值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心电图学的一个热点.多数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室性心动过速,但也可能是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或是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常是临床急症,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作出明确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两者鉴别的心电图征象和标准很多,而无人区心电轴是近年来用于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一个新方法[1].本文通过无人区电轴对宽QRS波群心电图的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吴会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食管癌的螺旋CT检查价值

    食管癌是临床较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以往其检查方法主要是钡餐造影和食管内窥镜检查.笔者收集了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的螺旋CT检查资料,探讨其螺旋CT检查价值.

    作者:于卫中;杨建秀;周相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血浆C-tau蛋白不能作为轻微外伤性脑损伤导致脑震荡后综合征的预测指标

    目的:检测轴突损伤,血浆C-tau是否可预测成人轻微脑震荡发生脑震荡后综合征.方法:从急诊科患者获得血浆C-tau;使用Rivermead脑震荡后综合征问卷(RPQ)和SF-36评估损伤后3个月的患者.结果:50例患者中,15例可检测到C-tau,10例CT发现异常,22例出现脑震荡后综合征.1/3检测到C-tau的患者以及14.3%未检测到C-tau的患者的CT结果出现异常(P=0.143),血浆C-tau在PCS患者中出现几率小于非PCS患者(包括全体患者,P=0.115,以及CT扫描呈阴性结果患者,P=0.253).结论:轻微外伤性脑损伤后,忽略脑部CT扫描,而单独依靠C-tau作为脑震荡后综合征预测指标不可靠.

    作者:张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婴幼儿肺炎治疗前、后肺功能检测及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并评价婴幼儿肺炎治疗前、后患儿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测定结果,为临床诊断及判定转归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肺炎患儿92例,应用婴幼儿肺功能测试仪对患儿治疗前、后行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测定,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婴幼儿80例进行潮气呼吸测定,对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组患儿肺功能指标V_T/kg、ME/MI、PTEF、t_PTEF/t_E、VPTEF/V_TE、TEF25/PTEF呈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婴幼儿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提示肺炎患儿大小气道均有阻塞,但以小气道阻塞为主.治疗后大气道阻塞改善明显,ME/MI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但反映小气道阻塞的肺功能指标仍低于健康儿童,PTEF、t_PTEF/t_E、VPTEF/V_TE、TEF25/PTEF差异显著(P<0.01),需要跟踪观察.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能够准确反映出婴幼儿气道阻塞、气管痉挛的病情轻重程度,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及随访具有重要评价作用,可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评估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补充,应广泛推广于儿科临床.

    作者:张碧清;范楚平;张彤如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国平均年世界标化人口调整死亡率为13.3/10万,其中直肠癌占66.9%,大部分直肠癌患者需做Miles手术,现将我科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例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及围手术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霞;万珊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析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是以学生看片读片、教师口授答疑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显微镜、挂图、幻灯片为主要教学手段,这种模式自上世纪40年代建立以来基本没有变化.同时,由于教师常常奔走于提出疑难问题的学生之间,进行示教或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难以对整个课堂适时监控.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能达到:(1)图像逼真,提高了示教效果.(2)资源共享,拓展了信息容量.(3)双向交流,提升了教学成效.(4)全程监控,增强了指导作用.

    作者:李惠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53例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点,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方法:对我院53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3例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多集中在24~35岁这一年龄(41.5%).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40例(75.5%),ST-T改变28例(52.8%).心电图上可看出T波异常以倒置为主,窦性心律失常32例(60.4%),传导阻滞22例(41.5%),房室肥大18例(34.0%),Q波异常9例(17.0%),肢导联低电压6例(11.3%).结论:DCM心电图有多种临床表现,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预防猝死的发生.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针灸配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和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予常规降糖、降压、降血脂等基础治疗2周后,随机分为两组,针灸和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组)和单纯应用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疗程均为45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神经反射等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35.71%(5/14),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 (12/1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和甲钴胺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文奎;范志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维持性血透患者死因分析

    目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1年5月维持性血透患者中57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间隙体重增长过多、营养不良、高血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建立个体化的充分透析治疗方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对患者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降低血透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菁华;周龙珍;董一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检查前浅静脉置管,并推注1ml对比剂行碘过敏试验,并固定留置针.扫描前抽吸A筒对比剂和B筒生理盐水,试推生理盐水10ml确认注射流畅完成注射准备工作,注射结束后留察时间保持静脉通道.结果:2 036例患者头颈血管、胸部血管、腹部血管及下肢血管均显示良好,均完成增强扫描,并达到CT的诊断要求.其中35例出现对比剂的延后反应,及时抗过敏措施后好转;16例发生渗漏,重新选择血管后完成血管成像和增强扫描.结论: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使患者感觉舒适,能承受短时间的快速高压注射,实现各部位血管的CT血管成像数据能成功采集,且能够保持静脉的通畅.

    作者:李燕奎;吕访贤;覃万年;梁国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试论门诊管理工作与综合服务的关系

    门诊工作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接触患者时间早、人数多、范围广的部门.医院门诊工作可以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门诊诊疗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门诊部是为组织门诊的医疗活动而设立的协调组织管理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门诊全面业务活动的计划、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各科室的门诊工作,及时了解医疗动态及社会对医院诊疗方面的需求,使医院门诊工作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沈林玲;沈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疤痕妊娠8例护理体会

    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孕囊、绒毛或胚胎着床于既往子宫切口瘢痕处的微小缝隙上,终止妊娠时极易子宫穿孔和破裂大出血,是一种罕见而危险的妊娠类型[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也逐渐增多.我科自2010年8月-2011年8月共收治子宫疤痕妊娠患者8例,均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行人流术的治疗方法,取得理想效果.

    作者:王长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互联网技术在新生儿健康教育平台上的应用

    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互联网技术在新生儿健康教育、视频会诊、医疗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以中心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新生儿家庭护理能力.联合基层医院,走向社区、服务广大农村地区,促进健康教育面向更多人群,为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服务.

    作者:阙秋萍;陈佐瓒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钠治疗AC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6个月内发生的心脏事件.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9%;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6.7%,与治疗组14.3%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用药安全,能显著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时法;刘彩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引流的临床应用

    目前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已普遍应用于诊断,在PTC的基础上可施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以达到胆道减压引流的目的.除导管可进入梗阻端或狭窄段近端胆管进行引流外,导管尚可通过梗阻端或狭窄段进入远端胆管或十二指肠进行内引流.笔者在PTCD的基础上成功进行了15例后一种引流,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凌江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心灵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灵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癌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另外采取综合性的心灵关怀措施,帮助患者度过住院期间的焦虑状态,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和护理后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灵关怀对老年癌症患者住院期间焦虑状态的康复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作者:谭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腕带标识佩带部位对ICU病人身份辨别的影响

    目的:比较腕带标识佩带于右足踝部与手腕部对ICU病人身份辨别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7月ICU收治的375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96例和对照组179例,将腕带标识分别佩带于病人右足踝部和手腕部,对两组病人身份辨别率及护士工作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腕带标识佩带于病人右踝部病人身份辨别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结论:ICU病人腕带标识更适合佩带于右足踝部.

    作者:蔡梅娇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15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搭桥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回顾2010年8月-2011年7月我科15例行CABG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情况.结果:本组术前均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注意低心排、心律失常、神经系统等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全组除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余14例经精心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CABG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基础.

    作者:谢敏敏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用普通高速手机配合去骨劈开法拔除下颌智齿阻生18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用普通高速手机配合去骨劈开法拔除下颌智齿阻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共185例智齿阻生牙采用普通高速手机配合去骨劈开法拔除下颌智齿阻生.对术后张口度、疼痛、肿胀程度、出血情况及干槽症进行回访.结果:术后张口受限5例,局部肿胀12例,明显疼痛5例,未出现出血,干槽症2例.结论:普通高速手机配合去骨劈开法拔除下颌智齿阻生牙用时少,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轻,得到患者认可,与传统单纯锤凿法相比,具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祖进 刊期: 2011年第23期

  • 分专业组管理在手术室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的方法.方法:设置护士长-专科组长(1人)-专科护士(1人)-组员(2~3人)的管理模式.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6个专科配合小组,由专科组长固定配合专科手术.结果:医生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5.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5%;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2.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6%.结论: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手术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作者:李春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