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临床心电图特点,观察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改变.方法:对我院53例经心脏超声检查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3例患者以青壮年为主,多集中在24~35岁这一年龄(41.5%).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其中异位搏动及异位心律40例(75.5%),ST-T改变28例(52.8%).心电图上可看出T波异常以倒置为主,窦性心律失常32例(60.4%),传导阻滞22例(41.5%),房室肥大18例(34.0%),Q波异常9例(17.0%),肢导联低电压6例(11.3%).结论:DCM心电图有多种临床表现,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预防猝死的发生.
作者:郭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门诊工作是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是接触患者时间早、人数多、范围广的部门.医院门诊工作可以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质量、门诊诊疗水平,同时又能体现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和行业风气.门诊部是为组织门诊的医疗活动而设立的协调组织管理的行政部门.主要负责门诊全面业务活动的计划、组织管理,督促检查各科室的门诊工作,及时了解医疗动态及社会对医院诊疗方面的需求,使医院门诊工作适应社会需求.
作者:沈林玲;沈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索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的方法.方法:设置护士长-专科组长(1人)-专科护士(1人)-组员(2~3人)的管理模式.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6个专科配合小组,由专科组长固定配合专科手术.结果:医生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5.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5%;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2.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6%.结论: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手术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作者:李春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提高急救指挥调度接警效率的方法和路径.方法:指挥调度中心通过多年来对急救指挥调度接警流程摸索,总结出<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指挥调度接警流程及注意事项>,进而对中心调度员调度接警流程进行规范,比较<接警流程>实施前后的调度台受理时间、中止任务率、空车率.结果:调度台平均受理时间缩短、中止任务率提高、空车率下降.结论:建立急救指挥调度接警流程,能规范调度程序,提高调度效率和调度质量,同时有利于节约有限的急救资源,更好完善院前急救服务体系.
作者:胡远扬;洪建芳;付丽琼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全麻苏醒和全麻诱导一样是整个麻醉实施过程中的高风险阶段,规范的处理及护理人员积极的配合有助于患者平顺度过全麻苏醒期,反之,可能发生严重的意外和并发症.2010年6月-2011年1月我科采取规范的管理和有效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麻醉科医生全麻苏醒期气管拔管,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邓睿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肠造瘘术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相关性,旨在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院胃肠外科结直肠癌肠造瘘术后的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6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特定护理干预,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采用SF-60和SCL-9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和心理状况评定.两组均采用SF-60和SCL-9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心理状况评定数值较术前均有所减小,表明患者的心理状况都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改善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笔者认为特定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骆菊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上存在一定争议.对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对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分析.
作者:张铮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心电图学的一个热点.多数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室性心动过速,但也可能是各种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或是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宽QRS波群心动过速常是临床急症,需要医生在短时间内作出明确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两者鉴别的心电图征象和标准很多,而无人区心电轴是近年来用于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一个新方法[1].本文通过无人区电轴对宽QRS波群心电图的分析,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吴会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MMP-9的表达.结果:(1)在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MMP-9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65例胃癌组织中,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63.08%和73.85%,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2)COX-2、MMP-9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COX-2、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5 1,P<0.01).结论:COX-2、MMP-9的表达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二者可能协同发挥作用.
作者:吴碧莲;林浩;肖颖;林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我院担负着驻地部队官兵的医疗保障和驻地部队医院的后送收治任务.坚持兴军为兵的服务宗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实施亲情化服务,持续提高为部队伤病员服务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为了更好的为兵服务,我院成立了军人病区,为伤病员提供了良好的休养环境.下面对我院住院军人实行的优质服务及管理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刘肖;解放军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是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之一,但运动试验诱发ST段抬高较少见,其临床意义明确.我院共做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L)1 958例次,运动试验诱发ST段明显抬高的仅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阳红;胡征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对膝关节骨挫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有明显外伤史,X线检查无异常,但有明显疼痛和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结果:62例发生单处骨挫伤34例,两处骨挫伤22例,三处以上骨挫伤6例;单纯性骨挫伤13例,合并韧带损伤30例,合并半月板损伤25例.结论:对于膝关节外伤的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不仅可以发现挫伤,还可以发现其他附属结构的损伤,对临床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宋玉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妇科盆腔肿块的声像图特征与手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搜集我院105例超声检查的妇科盆腔肿块病例,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图像进行全面观察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做出超声诊断.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1.43%(96/105),漏误诊率为8.57%(9/105).结论:妇科盆腔肿块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种多,图像结构复杂,易误诊、漏诊,超声检查方法迅速简便,结合临床表现及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综合分析对妇科盆腔肿块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春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虹膜炎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治疗方法,降低眼部并发症的危害.方法:分析总结我科近1年来对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虹膜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结果:1例出现角膜白斑及上睑下垂,其余26例患者的角膜炎及虹膜炎均在15~30d内彻底治愈,半年随访无复发.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并发的角膜炎、虹膜炎效果明显,疗程缩短,后遗症少.
作者:张瑞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听力损害是新生儿常见的异常之一,新的母婴保健法将听力障碍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之一.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0.1%~0.3%[1],我国局部地区围产儿听力损害发病率为0.952%[2],我国每年约有2 000万新生儿出生,如以国外的比例推算,我国每年有2~6万听力损伤的新生儿出现.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患儿的语言、认知和情感的发育,使语言交流困难、智能发育障碍.
作者:徐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本文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互联网技术在新生儿健康教育、视频会诊、医疗教学培训上的应用.以中心医院的医疗护理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络技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新生儿家庭护理能力.联合基层医院,走向社区、服务广大农村地区,促进健康教育面向更多人群,为提高新生儿健康水平服务.
作者:阙秋萍;陈佐瓒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比较了PBL与LBL两种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探索和实践PBL联合LBL双轨教学模式,认识到PBL为一种总体的教学策略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学方法,它提高了学生的推理和沟通能力,但相应有一定的知识缺陷,基础知识弱于LBL教学者;而LBL教学的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但临床思维能力培训不够.为了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强化训练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应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引入双轨教学法.
作者:李建亚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了解护士锐器伤现状,并进行分析,探讨防范对策.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医院408名护士2009年1月-2010年12月锐器伤经历进行调查问卷,对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伤后处理进行分析.结果:79.41%的护士发生过锐器伤,其中87.04%的护士是被针刺伤,针刺伤多发生在拔针、抽血、分离针头操作中.锐器伤发生率高的科室是外科,发生率为93.18%,其次是急诊科和妇产科,分别为92.59%、86.96%.防护具使用情况,平均得分为(54.5±14.8)分.伤后处理正确117人(36.11%).受伤前接种过乙肝疫苗的,占83.95%.结论:锐器伤的发生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及防护用具的使用情况有关.应加强护士职业防护培训,提高护士标准化预防依从性,规范操作流程,改善工作环境,保障防护用具供应,以促进护士职业安全.
作者:辜丽江;胡玉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评价浅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T检查前浅静脉置管,并推注1ml对比剂行碘过敏试验,并固定留置针.扫描前抽吸A筒对比剂和B筒生理盐水,试推生理盐水10ml确认注射流畅完成注射准备工作,注射结束后留察时间保持静脉通道.结果:2 036例患者头颈血管、胸部血管、腹部血管及下肢血管均显示良好,均完成增强扫描,并达到CT的诊断要求.其中35例出现对比剂的延后反应,及时抗过敏措施后好转;16例发生渗漏,重新选择血管后完成血管成像和增强扫描.结论:浅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使患者感觉舒适,能承受短时间的快速高压注射,实现各部位血管的CT血管成像数据能成功采集,且能够保持静脉的通畅.
作者:李燕奎;吕访贤;覃万年;梁国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众多医生认为,心电图的ST-T改变(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05mV,伴有或不伴有T波低平),就是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而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所致.随着冠脉介入治疗的发展,冠脉造影已成为诊断冠心病(CHD)的金标准,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受到质疑,本文对36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病人行18导联心电图(标准12导联加V7~V9,V3R~V5R)、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和冠脉造影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从而探讨ST-T动态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作者:徐新诒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