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传香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垂体微腺瘤中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经明确诊断的 24例垂体微腺瘤MRI资料,所有病例均常规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10例行延迟扫描.结果:24例垂体微腺瘤均位于垂体前叶,单发.MRI平扫15例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在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呈稍低信号,10例为等信号.注药后动态增强扫描21例为低或稍低信号,3例延迟扫描有明显强化.平扫时显示病灶15例(63%),增强后显示病灶21例(88%).结论:垂体微腺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动态增强扫描可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应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延迟扫描可作为动态增强扫描的补充.
作者:徐春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总结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和经验.结果:32例患者均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术后症状即改善,全部治愈.结论:目前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的首选方法是微创穿刺术,简化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痛苦.
作者:陈彦龙;徐召理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对无痛胃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5例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静脉麻醉检查胃镜,对照组实施传统检查.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中、后心率、血压、SpO2变化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痛苦反应性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少,术后咽痛发生率低,患者接受率高.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检查中有所下降,血压、心率较检查前明显升高且与观察组检查中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小剂量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具有安全、有效、无痛、患者舒适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作者:张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临床护士因与病人和污染物品直接接触的机会过多,日常工作中每天都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和护理操作,使护理人员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大量的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感染及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1].2003年,英格兰国家稽查办公室等机构报道,41.2%的护士有过锐器伤害的经历[2].
作者:郭碧虹;吕姸鹏;解放军第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建立颠苏合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方法:以溶解法制备,做各成分的质量标准检查、临床应用与山莨菪碱片作比较.结果:本制剂总有效率5.45%.结论:颠苏合剂用于缓解儿童胃肠平滑肌痉挛所引起的疼痛,胃肠气胀、胃酸过多,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陈家仁;陆俊;袁建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98例高血压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注重做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住院期间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全程观察患者心理和诊疗护理状况.结果:98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张改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虹膜炎中西医结合的有效治疗方法,降低眼部并发症的危害.方法:分析总结我科近1年来对带状疱疹并发角膜炎、虹膜炎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结果:1例出现角膜白斑及上睑下垂,其余26例患者的角膜炎及虹膜炎均在15~30d内彻底治愈,半年随访无复发.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带状疱疹并发的角膜炎、虹膜炎效果明显,疗程缩短,后遗症少.
作者:张瑞利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妇科盆腔肿块的声像图特征与手术后病理对照分析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本文搜集我院105例超声检查的妇科盆腔肿块病例,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图像进行全面观察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做出超声诊断.结果: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1.43%(96/105),漏误诊率为8.57%(9/105).结论:妇科盆腔肿块是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种多,图像结构复杂,易误诊、漏诊,超声检查方法迅速简便,结合临床表现及二维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综合分析对妇科盆腔肿块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春晖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ion,PCT)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2008-2010年入院的60例细菌性感染的新生儿,分为重症感染组32例和局部感染组28例,检测患儿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并与30例非感染组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5.3μg/L和24.3mg/L;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5μg/L和15mg/L,与非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有效的抗菌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儿的PCT、CRP浓度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CT的敏感性和CRP相似(93.3%),PCT的特异性(83.3%)高于CRP(63.3%).结论:PCT、CRP联合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PCT的特异性要优于CRP,动态检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判断疾病的转归.
作者:张永丽;施秀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索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的方法.方法:设置护士长-专科组长(1人)-专科护士(1人)-组员(2~3人)的管理模式.将手术室护士划分为6个专科配合小组,由专科组长固定配合专科手术.结果:医生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5.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5%;患者的满意度由原来的92.8%提高到设置专科组长后的98.6%.结论:手术室分专业组管理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手术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
作者:李春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晕厥的基层医院急诊处理.方法:观察27例晕厥患者的基层医院急诊处理方法及结果.结果:27例患者大多得到积极有效的急诊处理,有1例第2次就诊才明确病因但未造成不良后果,有1例未能及时明确病因死亡.结论:对急诊晕厥患者要高度重视,遵守首诊负责制的同时要积极会诊,并做好沟通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
作者:刘欢年;刘菊和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特点.方法:对21例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减压内固定融合术经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和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术后体位护理、呼吸道护理、脊髓神经功能观察、正确的功能锻炼,患者均治愈和基本治愈出院.结论: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对预防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沈启香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从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1年5月维持性血透患者中57例死亡患者的死因并与同期透析的对照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比较.结果: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意外和感染是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透析间隙体重增长过多、营养不良、高血压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建立个体化的充分透析治疗方案,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对患者进行血透知识的健康宣教是降低血透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李菁华;周龙珍;董一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精密过滤输液器对减少静脉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收集输注静脉营养液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精密过滤输液器输液,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输液器输液,观察两组使用静脉营养液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静脉炎发生率及静脉炎程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发生时间明显延迟(P<0.01).结论: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减少静脉营养液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孙红霞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患者肠造瘘术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探讨和分析护理干预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改善的相关性,旨在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本院胃肠外科结直肠癌肠造瘘术后的患者13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66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和特定护理干预,对照组(64例)给予常规护理.两组均采用SF-60和SCL-9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和心理状况评定.两组均采用SF-60和SCL-90量表进行生活质量评定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术后各项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心理状况评定数值较术前均有所减小,表明患者的心理状况都有所改善,但干预组患者的心理改善状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笔者认为特定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作者:骆菊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因分析,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病人的临床相关资料.结果:治愈26例,显效30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2.4%,平均住院天数14.5d.结论: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病人近年增多,病因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感染难于控制且易并发多器官损害,死亡率高.早期查出糖尿病,积极对病人宣教,控制好血糖是提高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何世聪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国平均年世界标化人口调整死亡率为13.3/10万,其中直肠癌占66.9%,大部分直肠癌患者需做Miles手术,现将我科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12例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及围手术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霞;万珊珊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活跃期人工破膜对产程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2010年9-12月在我院自然分娩孕妇88例为观察组行活跃期人工破膜,1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对产程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破模组与对照组比较活跃期平均缩短1h50min(P<0.05),总产程平均缩短2h15min(P<0.05).破膜组新生儿窒息率为4.55%,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破膜可加速产程进展,提高自然分娩率,防止羊水粪染,减少新生儿窒息,有利于分娩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陈巧玲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3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3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经综合治疗和积极的全面整体护理,病情得以控制,未出现子痫和并发症,治疗中患者未出现硫酸镁中毒反应,均痊愈出院.结论:经过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降低了孕产妇及胎儿的病死率,保障了母婴健康,提高了产科的工作质量.
作者:魏静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胃癌组织和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MMP-9的表达.结果:(1)在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OX-2和MMP-9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在65例胃癌组织中,二者阳性表达率分别63.08%和73.85%,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2)COX-2、MMP-9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3)COX-2、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15 1,P<0.01).结论:COX-2、MMP-9的表达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二者可能协同发挥作用.
作者:吴碧莲;林浩;肖颖;林萍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