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少年偏头痛EEG与TCD的改变及分析

杨洁

关键词:青少年, 偏头痛, 脑电图, 经颅多普勒
摘要: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与经颅多普勒(TCD)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儿分别进行EEG与TCD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EEG检查异常率占21.7%,TCD异常占80.2%,与健康青少年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CD检查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客观价值;EEG对青少年偏头痛虽无特异性但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金属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37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37例患者随访9~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采用Kuderna 评分进行评估:优32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7.3%.结论: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减少软组织及骨膜剥离,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吕国庆;张天宏;杨松运;彭笳宸;吴术红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目的:通过对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观察我院外科50例胃癌术后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输入能全力的耐受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营养液温度不适合、滴速过快,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管道不畅.50例患者无一例放弃肠内营养.结论:有效的心理指导、正确固定导管、合适的营养液温度和速度,是保证早期肠内营养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作者:汤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腰臀皮瓣联合臀大肌皮瓣修复1例截瘫并发压疮患者的护理

    截瘫病人长期卧床,皮肤知觉丧失,骨隆突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于床褥与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皮肤出现坏死,称为压疮[1].我科于2009年6月收治了1例截瘫并发压疮感染的患者,骶尾部6cm×8cm及右侧髂嵴3cm×4cmⅢ°压疮,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后病情好转,褥疮痊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玲钰;王莹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乳癌局部复发再手术治疗12例报告

    临床上乳癌术后局部复发多采用放射治疗,但时间不长肿块再次复发,而化疗对机体影响大,我院从2002年以来采用再手术加以综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岗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青少年偏头痛EEG与TCD的改变及分析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与经颅多普勒(TCD)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确诊的偏头痛患儿分别进行EEG与TCD检查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例患者EEG检查异常率占21.7%,TCD异常占80.2%,与健康青少年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TCD检查对青少年偏头痛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客观价值;EEG对青少年偏头痛虽无特异性但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小儿肾病综合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护理与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肾病综合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护理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小儿肾病综合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的临床资料.结果:感觉疼痛较明显的27次,占6.8%,皮下淤斑8次,占2.0%,皮下血肿15例,占3.8%.结论:注射时绷紧皮肤,垂直进针,深部注射,注射后沿进针方向迅速拔针,轻轻按压10min,可显著减少疼痛、皮下出血、淤斑、血肿发生的机会.

    作者:甘喜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机制及防护措施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肾脏替代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指平均动脉压比透析前下降30mmHg(1mmHg=0.133kPa)以上,或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可无任何症状,或伴出汗、头昏眼花、哈欠、便意或失禁,血压显著下降者可出现心绞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抽搐、昏迷、死亡,是血液透析治疗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1].国内外报道发生率大约是20%~30%[2];急性肾衰患者首次诱导透析发生率为43.61%;本文就其诱因、发生机制及防护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张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二尖瓣瓣膜置换术后血清钾的观察与处理

    血钾过低时,心肌的兴奋性增高,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容易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而血钾过高时,心肌的兴奋性、传导性均降低或消失,易造成心肌收缩无力及传导阻滞.二尖瓣置换术后极易出现血钾异常,血钾异常时,常会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四肢乏力、软瘫,甚至心跳骤停,因此密切观察血钾变化并及时处理,是护理换瓣病人的关键.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血钾浓度应维持在4.0~5.0mmol/L之间[1].本组156例二尖瓣瓣膜置换病人均实行术后一周血钾的观察与处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的关节镜下治疗

    目的:探讨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本组32例(43膝),其中男性8例,女性24例,年龄34~61岁,平均46岁.临床表现明显,诊断较明确,采取了外侧支持带松解,部分患者采取软骨病灶微骨折术治疗.结果:诊断明确的所有病例经过手术治疗后,随访长的3年,短的半年,平均约1.5年,参照叶启彬等方法对患膝进行综合评价,优良率为95.4%.结论: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病,外侧支持带松解(部分患者加软骨病灶微骨折术)治疗严重或反复发作的髌骨外侧压迫综合征,创伤小,效果满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戴冠东;周志华;罗丽丹;丁华东;叶伟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工作与否对更年期症状的影响

    目的:了解工作与否对更年期症状的影响,提高人们对更年期的重视,加强对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指导.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应用改良更年期Kupperman评分和流调用CES-D量表对保定市社区400名更年期(45~55)岁妇女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有更年期躯体症状的为73.4%,肯定抑郁的为4.1%,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有更年期躯体症状的为91.1%,肯定抑郁的为12.6%,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工作的更年期妇女比不工作的更年期妇女出现更年期症状比例低.

    作者:李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对母体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住院分娩资料完整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126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糖控制程度分为治疗满意组及治疗不满意组,对比两组母体并发症,围产儿并发症与治疗的关系.结果:治疗不满意组母体并发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满意组(P<0.05),不满意组母体并发症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69%)为主,与满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控制血糖,重视胰岛素使用,加强胎心监护,适时终止妊娠是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关键,是降低母体并发症和降低围产儿患病率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会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调查报告

    目的:了解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状况,为加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培养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医学生的心理素质.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对250名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抗挫折能力平均得分为(17.13±3.54)分,其中所得总分在19分以上98人,占39.5%;9~18分144人,占58.1%;8分以下6人,占2.4%.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住地医学生之间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61.7%的医学生愿意参加挫折教育活动来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结论:医学生抗挫折能力尚可,大部分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但对某些挫折的抵抗能力弱,同时愿意参加挫折教育活动.因此,应该加强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提高医学生抵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作者:王玲;姚超永;张丽兰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胆汁性特殊增生性胆囊炎78例临床病理分析

    胆汁性特殊增生性胆囊炎是一种在炎性胆囊内可以形成瘤样肿块的疾病,它是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病理变化以增生为主,伴有黄色肉芽肿形成、重度增生性纤维化、以及泡沫状组织细胞为特征的炎性病变.但因临床及影像学无特异性易与癌瘤相混淆,病理形态学虽具有特征性但缺乏认识时也可能导致误诊.该病发病率低,仅占胆囊炎症性疾病的0.7%~13.2%,其中以中老年人多见,男女比例不一,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现收集中心医院从1988年8月-2008年8月术后病理诊断78例,结合临床及病历资料作一简要讨论.

    作者:王军利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一氧化氮对消化道黏膜细胞的作用研究进展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新发现的信使分子,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NO与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与临床病理之间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它与胃肠道生理功能的关系也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NO对胃肠黏膜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一方面对胃肠黏膜有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介导胃肠黏膜损伤性炎症反应,表现为细胞毒性作用.笔者就NO对消化道黏膜细胞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彦玲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引起静脉炎1例

    在临床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疾病过程中,常会出现静脉炎,现介绍如下,以供临床参考.1 病例介绍患者女,40岁,因患乙型病毒型肝炎于2008年3月15日入院.入院后医生为改善肝脏血液循环,静点5%葡萄糖250ml加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公司,批号:080301)60mg,40滴/min.病人在静点结束时无不良反应,静点部位(左手背)皮肤无红肿、硬结.

    作者:阚荣;吴东波;吴小蕾;李影;刘淑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1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表现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临床确诊的10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胸部影像表现为肺内散在分布斑片影,为多叶多段的两肺受累;3例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增高影;1例表现为肺内点状、小结节状阴影;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吸收慢、迁延时间长的特点.结论:影像学检查,尤其是胸部CT检查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远鸿;王良永;黄祥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胆囊癌病例的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表现.方法:对2007年9月-2009年9月本院经超声检查胆囊癌31例,常规检查日早晨空腹检查,二维超声发现胆囊癌声像图改变时,再用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结果:依二维超声将胆囊癌分为五型:实块型、蕈伞型、厚壁型、息肉型和混合型,其中29例均显示血流信号,彩色多普勒阳性率93.5%.结论:彩色多普勒与二维超声相结合可明显提高超声对胆囊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吴玉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脂肪乳与丙泊酚在无痛肠镜检查中的区别.观察其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提高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160例,年龄32~52岁,体重47~65kg.随机分依托咪酯脂肪乳-芬太尼组与丙泊酚-芬太尼组.监测记录MAP,sPO2,HR基础值和术中值.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呼吸抑制均可自行恢复.B组术中MAP低于,HR慢于基础值(P<0.05).结论:依托咪酯脂肪乳在无痛肠镜中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秦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供应室应用破窗理论在环节质量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破窗理论在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成立质控管理小组,严格工作流程,针对各环节中出现的不完善行为及护理缺陷进行讨论,并跟踪整改,杜绝破窗现象.结果:实施后护理缺陷相对减少,各项检查项目对比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破窗理论进行环节质量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无菌观念及风险意识,使各项操作更加规范、合理化,提高了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吴开凤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临床浅静脉留置针污染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调查浅静脉留针的细菌污染情况,探讨相关的预防对策.方法:对静脉留置针细菌培养结果、护理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007年1月-2008年12月送检的留置针细菌培养标本,总阳性率为20.2%,2008年阳性率明显低于2007年阳性率(χ2=7.66,P<0.01),共检出各种病原菌79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1株,占51.9%;革兰阴性杆菌36株,占45.6%;真菌2株,占2.5%.留置期间套管口保护性措施不当、留置时间过长、无菌操作不严、导管相关感染知识缺乏等是留置针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规范置管护理和无菌操作、控制留置时间等,是减少留置针污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升芝;单玉云;倪佃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