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刘洁;周振宇
目的 观察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 患者均采用HG-200体外高频热疗机,频率约为13.56 MHz,通过高频震荡电磁场作用于人体,产生内热及高频电磁场效应.对患者热疗前的充分准备,热疗过程中的严密观察和热疗后的护理非常重要.结果 19例病人3~5次热疗后青紫消退,疼痛基本缓解.14例病人7~9次热疗后其症状基本消失.1例病人损伤破损溃烂至骨膜,经换药+热疗35次后伤口愈合较佳.1例病人1次热疗后放弃治疗.结论 通过对体外高频热疗治疗35例软组织损伤的护理体会,认为体外高频热疗能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此方法简单方便,病人乐于接受,护理措施切实可行.
作者:吴志芳;文安笑;张本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广大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
作者:韩华;徐兆萍;冯素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普外科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05年普外科691份病例,做回顾调查.结果 普外科691份病例中,658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总使用率达95.22%.结论 对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存在疗程长、用药起点高、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率低等问题,应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行为,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作者:王雷;刘洁;周振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0例,经使用脊柱自动牵引康复床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0例中男336例,女164例.年龄55~78岁,平均66.7岁.
作者:张高廷;潘东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成功的环节之一,是密切护患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
作者:李瑞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保障全身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杜绝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在麻醉恢复室设置4个复苏单元,配置4名麻醉恢复室护士,2名临时护士专职护理麻醉恢复期患者.结果 对508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实施麻醉恢复期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手术后并发症25例次.结论 PACU有效动作和麻醉恢复室护士的分工协作为全身麻醉手术后病人平稳过渡提供了安全保障.
作者:王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胆囊切除术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B超的广泛应用、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病变的诊断率提高,腹腔镜囊切除术(LC)的开展,胆囊切除术(包括LC)在我院普外科已成为主要的手术.
作者:张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胫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高,约占10%,其中多为双骨折,诊断虽无困难,但有些严重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治疗上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意见不尽一致[1].笔者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2月对28例胫腓骨骨折采用旋入式髓内针内固定(胫骨),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志亮;侯软英;王素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血气胸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0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35例自发性血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中保守治疗2例,胸腔闭式引流18例,开胸手术治疗15例.治愈33例,死亡2例,治愈率94%.结论 提高对自发性血气胸的认识,做出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杨宁伟;郑成德;丁仓武;张玉德;王东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大限度的保护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管理对策,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损伤.方法 对80名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无论在手术室工作时间长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认识不足及恐惧.结论 加强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防护管理,对预防手术护士职业性危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沈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足部毁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组织缺损多和(或)骨关节、肌腱外露,修复难度大,往往需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术后护理要求高,皮瓣能否成活和能否重建足的功能,是难度较大的问题.
作者:连和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16例患儿,2~16岁,采用Boyd切口显露桡骨小头肱桡关节及尺骨上段,在骨折成角顶部行斜形或楔形型截骨,桡骨小头解剖复位,行尺骨内固定,从肱三头肌腱的外侧游离长8 cm、宽1 cm的腱性部分重建环状韧带,石膏固定4~6周.结果 术后随访0.5~1.5年,优75%,良18.7%,可9.1%,优良率93.7%.结论 尺骨截骨延长,同时用肱三头肌腱重建环状韧带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李文俊;林华秀;王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腹部穿透伤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生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现对我院1997年8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3例腹部穿透伤病人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9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0例,年龄5~61岁,平均26.5岁,刀刺伤44例,啤酒瓶爆炸致伤3例,铁棍戳伤1例,标枪刺伤1例.
作者:王文强;孙桂玲;曹诗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己烯雌酚并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作用.方法 对绝经后取器失败的妇女均给予己烯雌酚和米索前列醇后再次取器.结果 绝经后妇女应用已烯雌酚和米索前列醇后,取宫内节育的成功率达96.4%.结论 绝经后取器术前使用己烯雌酚+米索前列醇,无需扩张宫颈,可以明显减少取器患者的痛苦,提高其成功率,是一种较理想、经济、安全的方法.
作者:曹素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对本组3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内、外踝采用张力带钢丝、单纯螺钉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者,于踝关节上方2~3 cm处用1枚3.5~4.5 mm长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于术后6~8周后去除.术后石膏托固定2周后使用CPM进行踝关节锻炼.结果 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75年;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评定: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下胫腓联合应进行螺钉固定,为避免术后螺钉折断,应于术后6~8周后取出,术中应修补断裂的肌腱韧带,并应强调腓骨的坚强内固定.
作者:周卫;周莉莉;任秀芝;朱文中;薛彦祥;高长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由于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性,已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30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不断升高,有报道发病率增加6倍,约占所有妊娠的2%[1].
作者:李环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危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疗效,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80例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TVP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后电切综合征2例,占2.5%;术后1周内出血7例,占8.7%;1周后出血3例,占3.7%.暂时性尿失禁6例,占7.5%;尿道狭窄3例,占3.8%;肺部感染7例,占8.7%;麻痹性肠梗阻1例,占1.3%.结论 术前加强围术期护理,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永梅;方晓霞;马耐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胆管炎是普外科危重症,多由于胆汁淤滞、细菌感染、胆汁成分的改变三方面因素引起.多表现为饱餐或食高脂餐后出现右上腹突然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范围扩大.可突发伴剧烈绞痛,向右肩及右肩胛下放射,伴恶心呕吐,重者高热、脉速、畏寒等全身中毒症状.
作者:李九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小儿外科如脑外科的轻度外伤、普外科的腹痛等病情较轻、或诊断不明确、或家长拒绝住院的患儿需留院观察.自2003年至今,我科对留观患儿实施了良好的护理管理,效果满意.
作者:袁维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应用Ponseti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效果.方法 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我院应用Ponseti技术治疗年龄7 d~18个月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7例36足,柔软型20例26足,僵硬型7例10足;平均年龄109.8 d,矫正后应用改良丹尼夜间固定器维持治疗.矫正标准:足部外展60°~70°、外翻20°、背伸20°,跟腱无紧张.结果 3例3足通过应用Ponseti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治愈,占11.1%(3/27);23例31足通过应用Ponseti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经皮跟腱延长术治愈,占85.2%(23/27);1例2足开放跟腱延长术后复发病例,应用Ponseti手法矫正、系列石膏固定,矫正至足外展60°后,1侧行经皮跟腱延长术、另一侧行开放跟腱延长术治愈.平均治疗时间11.4周,总治愈率96.3%.全部病例均在随访中,随访1~14个月,平均10个月,踝关节跖屈、背伸功能正常,除2例2足足长较对侧短0.5 cm外,余25例足外形正常.9例已会行走,步态正常.结论 应用Ponseti技术微创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效果显著.
作者:姚满叶;张飞;侯广军;黄敏;齐林;张二划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