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云;刘培娟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阑尾在中下段输尿管缺损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回盲肠可游离移位对回盲肠进行松解移位,保留阑尾动、静脉,进行较远距离阑尾移位行阑尾输尿管吻合术,代替输尿管缺损.结果 1例中下段输尿管缺损5 cm,1例中下段输尿管缺损8 cm,经阑尾代输尿管吻合术,均恢复顺利,未出现尿瘘、输尿管吻合口狭窄、肾积水等并发症.结论 带血管蒂阑尾移植用于修补输尿管中下段缺损操作简便,不需血管吻合,效果良好.
作者:陈辉;程晓燕;程文龙;孟博;李炳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病人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结果 A组病人麻醉后MAP、HR相对平稳;B组病人麻醉后MAP下降(P<0.05)、HR减慢(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麻醉后呼吸抑制发生较重,SpO2在麻醉后、切皮时及切皮后10 min均低于基础值.B组麻醉后亦有呼吸抑制,特别在切除腋窝淋巴结时由于静注氯胺酮而引起一过性SpO2下降.B组病人的术中知晓率及麻黄素和阿托品的应用率均高于A组(P<0.05或P<0.05).结论 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且避免了由气管插管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但术中要严密监测,注意呼吸的管理.
作者:杨玲玲;程静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要求施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180例静脉推注异丙酚20 mg/kg为观察组,并与自愿要求无麻醉手术的12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镇痛效果确切,有效率为100%,无一例人流综合征发生,宫口松弛十分明显,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具有起效快、恢复迅速、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无体内蓄积现象等优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培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妊娠任何时期.羊水量少于300 ml者称为羊水过少,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羊水过少的围生儿死亡率较正常妊娠时高5倍.
作者:康丽宏;蔡集会;刘会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杜冷丁属吗啡类药物,是一种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欣快作用的特点.故有些人用后易产生精神生理依赖性,即成瘾.类吸毒成瘾一样.不少人成瘾后造成各种社会危害,个人常丧失人格和道德.
作者:张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及放射性下肢神经痛等,其症状及体征颇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且部分病例X线表现、CT检查、脊椎造影、MRI等与髓核突然也难以鉴别,因此该症很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合并椎间盘退变、膨出者更易被这种假象所误导,个别病例虽手术探查仍难以确诊.
作者:方达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对本组3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内、外踝采用张力带钢丝、单纯螺钉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者,于踝关节上方2~3 cm处用1枚3.5~4.5 mm长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于术后6~8周后去除.术后石膏托固定2周后使用CPM进行踝关节锻炼.结果 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75年;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评定: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下胫腓联合应进行螺钉固定,为避免术后螺钉折断,应于术后6~8周后取出,术中应修补断裂的肌腱韧带,并应强调腓骨的坚强内固定.
作者:周卫;周莉莉;任秀芝;朱文中;薛彦祥;高长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讨论体-肺动脉分流术的手术方式,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3年9月至2005年5月对10例伴有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患者施行了体-肺动脉分流术,6例手术为右锁骨下动脉与右肺动脉吻合术,3例行升主动脉和右肺动脉人工血管连接术,1例3个月行中心分流术.结果 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右上臂无缺血及运动障碍.末梢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60±11)%上升至术后的(90±3)%.紫绀显著减轻,活动耐力明显增强,能从事正常的学习与生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例.Mc Goon指数由术前的0.91±0.15增至术后的1.15±0.20.Na Kata指数由术前的(92±41)mm2/m2增至术后的(121±38)mm2/m2.结论 体-肺动脉分流术是治疗伴有室间隔缺损且左右肺动脉发育较差的肺动脉闭锁的一种较好的姑息性手术.
作者:王建伟;徐宏耀;王平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9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病变部位为胃10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6例,结肠2例;19例均行手术治疗.19例镜下均见梭形细胞,其中良性6例,交界性4例,恶性9例.免疫组化CD117(+)94.7%,CD34(+)73.7%,SMA(-)68.4%,S-100(-)57.9%.随访率100%,病人均存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8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部包块3例,肠梗阻2例,腰背痛1例.结论 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病变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仍较困难,确诊依赖病理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浩;张启林;史皖庆;吴强;开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自1998年9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0例,经使用脊柱自动牵引康复床配合药物或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500例中男336例,女164例.年龄55~78岁,平均66.7岁.
作者:张高廷;潘东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腹部穿透伤是普通外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发生率有逐步上升的趋势,现对我院1997年8月至2005年4月收治的43例腹部穿透伤病人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49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0例,年龄5~61岁,平均26.5岁,刀刺伤44例,啤酒瓶爆炸致伤3例,铁棍戳伤1例,标枪刺伤1例.
作者:王文强;孙桂玲;曹诗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瑞吉贴膜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晚期疼痛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解2005年2月以来用多瑞吉贴膜治疗晚期癌性疼痛37例的护理.结果 37例患者用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维持时间39~72 h,平均维持时间63.2 h.结论 多瑞吉贴膜治疗晚期癌性疼痛,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
作者:马继红;屈清荣;王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肛周脓肿是肛肠疾病中常见的病种之一,也是肛瘘主要的成因.然而在临床实际诊治中,深部脓肿的诊断和治疗往往令许多医生感到棘手,除了对深部脓肿所处的局部解剖不是十分熟悉外,在手术过程中对脓肿的定位和处理常常遇到困难,甚至对于多年肛肠专业的医生也常有找不到脓腔的尴尬,由于相当一部分深部脓肿活动度较大,常出现术前穿刺有脓,但切开组织后又找不到脓腔的情况.
作者:田新;王忠振;申幸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乡村医生是我国现有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承担着我国7亿[1]农民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当前我国已进入艾滋病的广泛流行期,农村青壮年是主要受害对象[2],艾滋病病毒和其他血源性病原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可能会从病人传播给乡村医生,再从乡村医生传播给病人.
作者:潘红玲;赫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19例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概括.结果 该组19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住院时间16.6~27.4 d,平均21.5 d,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术后采取严密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各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营养的护理、心理护理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马爱兰;高丽英;戚爱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过程[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整体护理实践中成功的环节之一,是密切护患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
作者:李瑞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病因、诊治及预防,以减少此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7例残余胆囊合并胆系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大多数病例术前获得正确的临床诊断;17例均行再次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消失,疗效满意.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该病能获得正确诊断;再次手术是惟一治疗手段;首次手术中认清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的解剖关系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安东;李俊;施开德;利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过去人们常采用泪道探通、泪道置管手术等,疗效不佳.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理想方法.无论护理学科如何发展,永远改变不了护理以人为本的核心,手术前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1].
作者:王素芝;张志华;范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腹部创伤在基层医院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腹部创伤的诊治临床资料,对腹穿、B超、CT以及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在诊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腹部创伤患者腹穿阳性率90%,B超阳性率60.3%,CT阳性率90%,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变化阳性率95%.结论 腹部创伤诊断以腹部症状、体征为主要依据,腹穿是常用且简单有效的方法.合理应用腹穿、B超、CT及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可提高腹部创伤的诊断率,为腹部创伤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运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脾脏质地较脆,是贮血器官,当腹部受到创伤时,易破裂出血,一旦破裂出血量多,病情急、危重,变化迅速、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必需补充血容量的同时进行急诊手术、抢救病人生命.
作者:孙杰;苏如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