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周国平

关键词: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性脑损伤, 现报告如下, 血管痉挛, 明确诊断, 致残率, 死亡率, 脑积水, 高颅压, 临床, 健康, 患者
摘要:颅内动脉瘤临床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损伤、血管痉挛、高颅压、脑积水,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58例,其中手术治疗26例,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假体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置换的疗效.方法 通过48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手术置换后的优良率是79%.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置换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卢延霆;王志强;聂海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旋入式髓内针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观察

    胫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高,约占10%,其中多为双骨折,诊断虽无困难,但有些严重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治疗上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意见不尽一致[1].笔者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2月对28例胫腓骨骨折采用旋入式髓内针内固定(胫骨),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志亮;侯软英;王素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碳纤维与碘附治疗压疮的体会

    目的 总结碳纤维医用敷料与碘附治疗压疮的体会.方法 采用碳纤维医用敷料与碘附联合应用治疗压疮.结果 38例患者压疮全部愈合,短7 d,长15 d.结论 碳纤维医用敷料与碘附治疗压疮疗效可靠.

    作者:白菊平;余莉;陈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龄女病人导尿中常见问题及其护理

    导尿术是临床上危重、昏迷、盆腔手术及高龄伴有尿失禁、尿潴留病人常用的方法之一.而高龄女病人因其生理、病理原因,可使插管成功率下降.故有必要对高龄女病人导尿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作者:梁艳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86例鼻出血患者的治疗

    目的 探讨鼻出血病人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5年来我科治疗的鼻出血病人18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病人大出血死亡,3例白血病病人转科治疗,余均治愈出院.方法 单纯油纱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部分患者选择时机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止血术.结论 传统的鼻腔填塞仍是鼻出血病人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当的填塞材料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止血效果.在适当的时机下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止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寻找出血点及把握止血时机至关重要.

    作者:孙从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治疗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对本组3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内、外踝采用张力带钢丝、单纯螺钉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者,于踝关节上方2~3 cm处用1枚3.5~4.5 mm长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于术后6~8周后去除.术后石膏托固定2周后使用CPM进行踝关节锻炼.结果 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75年;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评定: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下胫腓联合应进行螺钉固定,为避免术后螺钉折断,应于术后6~8周后取出,术中应修补断裂的肌腱韧带,并应强调腓骨的坚强内固定.

    作者:周卫;周莉莉;任秀芝;朱文中;薛彦祥;高长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康复护理

    肱骨骨折一般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 cm至肱骨髁上2 cm之间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不连接.

    作者:马戈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78例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早期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转子间各型骨折78例,早期床上功能锻炼,延迟负重.结果 随访72例(92.3%).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1例术中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1倒术后5 d突发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无感染,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按黄公怡功能标准评定:优64例(88.9%),良5例(6.9%),可2例(2.9%),差1例(1.4%).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和转子间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材料,早期手术,适时锻炼,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作者:王建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术后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 对19例胆源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术后观察与护理方法进行总结、概括.结果 该组19例患者全部治愈.术后住院时间16.6~27.4 d,平均21.5 d,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胆源性重症胰腺炎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术后采取严密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如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各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营养的护理、心理护理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马爱兰;高丽英;戚爱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腹羊膜腔输液治疗孕中晚期羊水过少45例临床分析

    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妊娠任何时期.羊水量少于300 ml者称为羊水过少,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羊水过少的围生儿死亡率较正常妊娠时高5倍.

    作者:康丽宏;蔡集会;刘会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手术与中药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比较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病,由于对生命有一定的危险性,已是妊娠早期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近30年来异位妊娠发病率不断升高,有报道发病率增加6倍,约占所有妊娠的2%[1].

    作者:李环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男性乳腺癌13例报告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13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 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偏晚(平均58岁),病程长,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43%,肿块大小及淋巴结的转移程度与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男性乳腺癌的手术治疗应注重彻底清扫腋窝淋巴结,术后须辅以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作者:来红霞;来洪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全子宫切除术病人的影响.方法 对拟实施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60例进行术前心理干预,观察术后伤口疼痛强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结果比较,经术前心理干预的患者,其术前焦虑程度、术后伤口疼痛强度、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伤口愈合情况均较未进行心理干预组明显改善.结论 对全子宫切除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能加速患者术后身心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郑卫红;张凤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化疗期间的护理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后进行化疗的病人,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生命质量.方法 给予化疗病人心理护理、消化道反应的护理及脱发的护理等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合理的护理,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病人,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洁;王雷;赵慧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自发性血气胸35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自发性血气胸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0年至2006年间收治的35例自发性血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中保守治疗2例,胸腔闭式引流18例,开胸手术治疗15例.治愈33例,死亡2例,治愈率94%.结论 提高对自发性血气胸的认识,做出早期诊断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杨宁伟;郑成德;丁仓武;张玉德;王东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85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各类宫腔镜手术85例.其中单纯息肉切除25例,息肉切除+子宫内膜切除术41例,息肉切除+浅层内膜切除术17例,息肉切除+内膜剥除术6例.随访时间3~24个月.结果 57例月经紊乱者术后闭经14例,点滴出血16例,月经减少27例.34例中、重度贫血患者术后1~3个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16例痛经患者术后7例症状消失,7例缓解,2例加重,6例不孕者4例妊娠.结论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月经改善满意率达94.12%.无生育要求者,息肉切除同时应行子宫内膜电切术,可避免复发,需保留生育功能者可行单纯息肉切除,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可行浅层内膜切除术.绝经后患者可行单纯息肉切除术,如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应行子宫内膜剥除术.

    作者:朱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麻醉恢复室的建立及初步运作体会

    目的 保障全身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安全,杜绝全身麻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在麻醉恢复室设置4个复苏单元,配置4名麻醉恢复室护士,2名临时护士专职护理麻醉恢复期患者.结果 对508例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实施麻醉恢复期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手术后并发症25例次.结论 PACU有效动作和麻醉恢复室护士的分工协作为全身麻醉手术后病人平稳过渡提供了安全保障.

    作者:王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性重症胆管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胆管炎是普外科危重症,多由于胆汁淤滞、细菌感染、胆汁成分的改变三方面因素引起.多表现为饱餐或食高脂餐后出现右上腹突然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范围扩大.可突发伴剧烈绞痛,向右肩及右肩胛下放射,伴恶心呕吐,重者高热、脉速、畏寒等全身中毒症状.

    作者:李九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改良单开门加钛网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目的 探讨经后路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加钛网植入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将第3颈椎椎体开门侧椎板切除,第7椎椎板上缘穹窿状切除潜行减压,第4~6颈椎椎板于关节突内侧约0.5~1.0 cm处,在症状较重侧用磨钻将双侧骨皮质磨除作为开门侧,另一侧椎板上侧皮质磨除为门轴侧,将颈椎管扩大成形,再将钛网修剪成条状,将开门侧椎板骨折端用钛钉固定,门轴侧骨粒植骨16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6例中,术前有脊髓受压、共济失调、四肢麻木无力12例,4例单一髓节障碍加神经根受压,出现双上肢疼痛麻木、双手功能障碍.术后随访6个月~4年,脊髓受压症状改善,共济失调,四肢麻木及行走功能恢复.双上肢麻木疼痛及双手功能障碍明显改善.1例出现颈5神经根牵拉麻痹,左肩麻木,肩外展功能受限,术后被动功能锻炼,6个月后恢复.无症状复发及加重病例.结论 经后路将第3颈椎开门侧椎板切除,第7颈椎椎板上缘穹窿状减压,第4~6颈椎单侧开门,加钛网植入,经改良后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病人康复快,症状复发率低,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邱淳烈;李国有;陈跃军;刘永刚;戴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治疗

    目的 总结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研究总结近年9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患者,对4例于肺动脉起始部结扎左冠状动脉,5例于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内隧道成形术(Takeuchi术),合并的心脏畸形同时予以纠治.结果 全组9例术后无心肌缺血或梗死、残余分流和晚期死亡,心功能恢复到Ⅰ级.结论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畸形一旦确诊,主张手术治疗.

    作者:宋庭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