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建钢板在三踝骨折的应用

焦建锋;田相斋

关键词:重建钢板, 三踝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现报告如下, 手术治疗, 手法整复, 疗效满意, 预后差, 性损伤, 发生率
摘要:三踝骨折是髁关节常见的严重复杂性损伤,手法整复疗效常不满意,预后差,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较高.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5年7月用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三踝骨折6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部闭合性创伤的手术配合

    腹部闭合性创伤,一般病情较危急,常伴有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急需立即手术治疗,方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由于创伤是闭合性的,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手术室的护士做好抢救物品的准备及手术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葛喜荣;周朋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调理与生存率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广大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

    作者:韩华;徐兆萍;冯素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相关因素的干预及护理

    目的 探讨静脉化疗病人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146例化疗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滴注化疗药物,对照组60例采用普通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滴注化疗药物.结果 实验组药物渗漏率3.38%,对照组为29.72%.结论 采用静脉留置针滴注化疗药物,通过相关因素的干预护理,大大降低了化疗病人的静脉外渗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俊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症胸外伤的诊治

    目的 探讨重症胸外伤的诊断和抢救治疗方法.方法 对186例重症胸外伤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重症胸外伤的诊治经验.结果 本组186例,治愈17例,治愈率93.5%,死亡12例,病死率6.5%.其中双侧多发肋骨骨折、脊椎骨折并发休克、呼吸衰竭死亡2例,心脏大血管损伤死亡2例,胸外伤合并重症颅脑损伤死亡5例,胸腹联合伤死亡3例.结论 重症胸外伤往往伴有失血性休克及严重呼吸循环障碍,及时、有效、正确的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庞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230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2000年采用普通手术器械经右腹,沿皮纹小横切口行阑尾切除术23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共230例,除外阑尾脓肿穿孔伴弥漫性腹膜炎等患者,年龄在8~60岁,平均年龄28岁,男96例,女124例.

    作者:谭顺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拔针后止血方法的探讨

    目的 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总结80例894例次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止血效果.结果 压球按压15 min后绷带加压包扎法明显优于按压15 min后沙袋压迫止血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血肿(P<0.01).结论 压球按压15 min后绷带加压包扎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理想的压迫止血法.

    作者:陈素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假体置换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 分析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置换的疗效.方法 通过48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随访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48例患者手术置换后的优良率是79%.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假体置换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卢延霆;王志强;聂海滨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高危病人前列腺电切术的麻醉体会

    我院近来对75岁以上同时合并多种疾病的高龄病人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42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均顺利,现将有关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丝裂霉素C联合结膜瓣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结膜瓣移植在复发性翼状胬肉切除术中疗效.方法 对35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在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联合结膜瓣移植.结果 复发性翼状胬肉35例36眼,术后结膜移植片平整、光滑、愈合良好.随访3~12个月,仅1例复发.结论 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一次性应用低浓度丝裂霉素(0.02%)联合结膜瓣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防止其复发的较好方法.

    作者:吴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PN)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接受TPN治疗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儿进行分析,护理措施包括:尽量说服有TPN适应证的患儿和家属接受手术,做好心理护理,让患儿适应导管的存在;加强导管的护理,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有2例发生感染,导管留置时间7~26 d,感染率0.06%.基本达到临床TPN治疗的需要.结论 加强置管前后护理,可保证TPN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导管并发症.

    作者:赵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78例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早期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转子间各型骨折78例,早期床上功能锻炼,延迟负重.结果 随访72例(92.3%).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1例术中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1倒术后5 d突发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无感染,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按黄公怡功能标准评定:优64例(88.9%),良5例(6.9%),可2例(2.9%),差1例(1.4%).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和转子间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材料,早期手术,适时锻炼,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作者:王建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建钛板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64例报告

    目的 探讨重建钛板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于64例三踝骨折采用重建钛板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判:本组优37例,良23例,可4例,差0例.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9周.结论 该方法治疗三踝骨折内固定牢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内固定物取出时二次手术的创伤,是理想手段之一.

    作者:张永生;杨贺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已烯雌酚并米索前列醇用于绝经后取环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己烯雌酚并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作用.方法 对绝经后取器失败的妇女均给予己烯雌酚和米索前列醇后再次取器.结果 绝经后妇女应用已烯雌酚和米索前列醇后,取宫内节育的成功率达96.4%.结论 绝经后取器术前使用己烯雌酚+米索前列醇,无需扩张宫颈,可以明显减少取器患者的痛苦,提高其成功率,是一种较理想、经济、安全的方法.

    作者:曹素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类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类及分析

    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及放射性下肢神经痛等,其症状及体征颇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且部分病例X线表现、CT检查、脊椎造影、MRI等与髓核突然也难以鉴别,因此该症很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合并椎间盘退变、膨出者更易被这种假象所误导,个别病例虽手术探查仍难以确诊.

    作者:方达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围术期护理

    随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技术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小儿肺部疾病已取得较好疗效.护士做好纤维支气管镜围术期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李义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体会

    我院自2003年3月至2007年1月分别用钢丝螺丝钉、克氏针、1/3管型钢板、钩钢板、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患者59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四种内固定共59例,男46例,女13例.年龄6~75岁,平均39岁.

    作者:衡德忠;王正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龄女病人导尿中常见问题及其护理

    导尿术是临床上危重、昏迷、盆腔手术及高龄伴有尿失禁、尿潴留病人常用的方法之一.而高龄女病人因其生理、病理原因,可使插管成功率下降.故有必要对高龄女病人导尿中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作者:梁艳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分析

    颅内动脉瘤临床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性脑损伤、血管痉挛、高颅压、脑积水,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均高,严重危及人类的健康.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收治明确诊断的颅内动脉瘤58例,其中手术治疗26例,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治疗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数字化低张双对比上消化道造影术

    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对2300例病人进行了上消化道低张双对比造影,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①适应证: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病变、其他与上消化道有关联的疾病.

    作者:吕贻民;韩文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工义眼台植入术的护理

    自从人工义眼台(多孔羟基磷灰石眼座)作为眶内植入体应用于临床,由于它的无毒、无排异、质量轻,可活动特性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我科自1995年开展此项手术以来,一共植入眼座204例,二期植入的有120例,患者年龄在16~48岁之间,效果比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清普;党永霞;骆华;张文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