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普;党永霞;骆华;张文风
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及放射性下肢神经痛等,其症状及体征颇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且部分病例X线表现、CT检查、脊椎造影、MRI等与髓核突然也难以鉴别,因此该症很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合并椎间盘退变、膨出者更易被这种假象所误导,个别病例虽手术探查仍难以确诊.
作者:方达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乳腺癌术后进行化疗的病人,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生命质量.方法 给予化疗病人心理护理、消化道反应的护理及脱发的护理等科学合理的方法,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通过合理的护理,减轻了化疗不良反应,促进了患者的术后康复.结论 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的病人,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刘洁;王雷;赵慧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肱骨骨折一般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 cm至肱骨髁上2 cm之间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不连接.
作者:马戈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成人肠套叠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表现、套叠类型、误诊疾病及治疗方法.结果 误诊为肿瘤性肠梗阻4例,急性阑尾炎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结论 成人肠套叠误诊原因主要与病因复杂、临床少见、病史采集不全、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及没有及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关.
作者:韩世锋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大限度的保护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防护管理对策,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范意识,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性损伤.方法 对80名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无论在手术室工作时间长短,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认识不足及恐惧.结论 加强对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防护管理,对预防手术护士职业性危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沈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可持续输注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广泛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是目前公认的、惟一经过美国FDA认证,用于评价镇静和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1].
作者:高莲红;吕清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老年胃癌急性穿孔是胃癌晚期严重并发症,临床少见,具有表现不典型、并存病多、病死率高的特点,早期误诊率较高,我们自1994年10月至2002年6月共收治13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老年胃癌穿孔病人,结合临床特点、诊治体会和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岑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腹部创伤在基层医院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腹部创伤的诊治临床资料,对腹穿、B超、CT以及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等在诊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 126例腹部创伤患者腹穿阳性率90%,B超阳性率60.3%,CT阳性率90%,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变化阳性率95%.结论 腹部创伤诊断以腹部症状、体征为主要依据,腹穿是常用且简单有效的方法.合理应用腹穿、B超、CT及动态监测血压、心率、血红蛋白可提高腹部创伤的诊断率,为腹部创伤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运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19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病变部位为胃10例,十二指肠1例,小肠6例,结肠2例;19例均行手术治疗.19例镜下均见梭形细胞,其中良性6例,交界性4例,恶性9例.免疫组化CD117(+)94.7%,CD34(+)73.7%,SMA(-)68.4%,S-100(-)57.9%.随访率100%,病人均存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8例,消化道出血5例,腹部包块3例,肠梗阻2例,腰背痛1例.结论 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病变的主要手段,术前确诊仍较困难,确诊依赖病理诊断,外科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作者:李浩;张启林;史皖庆;吴强;开喆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足部毁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组织缺损多和(或)骨关节、肌腱外露,修复难度大,往往需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术后护理要求高,皮瓣能否成活和能否重建足的功能,是难度较大的问题.
作者:连和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方法 随机收集166例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置管和护理,观察有无静脉炎的发生.结果 有6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37.3%.结论 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易发生静脉炎.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鼻出血病人快捷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5年来我科治疗的鼻出血病人186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2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病人大出血死亡,3例白血病病人转科治疗,余均治愈出院.方法 单纯油纱前鼻孔填塞、前后鼻孔填塞,部分患者选择时机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止血术.结论 传统的鼻腔填塞仍是鼻出血病人必不可少的治疗方法,选择适当的填塞材料能减少病人的痛苦,提高止血效果.在适当的时机下行鼻内窥镜下微波热凝止血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寻找出血点及把握止血时机至关重要.
作者:孙从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股骨干骨折为常见骨折,疗效较为肯定.但其骨折不愈合的病例屡被报道[1].一旦发生骨折不愈合则治疗颇为困难,故分析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正辉;张福华;刘洪胜;郭建;张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中护理.方法 对212例颅内出血病人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前后的准备及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微创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颅内出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完整的治疗方案、严密细致的术中观察护理,能大限度地挽救了病人的生命、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季明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64例65岁以上的老年病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进行术前心理护理落实各项基础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等.结果 64例老年病人安全通过手术关,治愈出院.结论 围术期科学精心地护理避免术后并发症,是促进康复的关键.
作者:谢立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小儿外科如脑外科的轻度外伤、普外科的腹痛等病情较轻、或诊断不明确、或家长拒绝住院的患儿需留院观察.自2003年至今,我科对留观患儿实施了良好的护理管理,效果满意.
作者:袁维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早期采用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转子间各型骨折78例,早期床上功能锻炼,延迟负重.结果 随访72例(92.3%).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0个月.1例术中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死亡,1倒术后5 d突发心肌梗死死亡,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口无感染,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个月.按黄公怡功能标准评定:优64例(88.9%),良5例(6.9%),可2例(2.9%),差1例(1.4%).结论 根据老年患者身体状况和转子间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材料,早期手术,适时锻炼,可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残率.
作者:王建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进一步探讨根尖切除加根管充填一次完成术对根尖周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手术切除根尖(必须保留根长的2/3),刮除病变肉芽组织,行根管倒充填.结果 95%的病例创口Ⅰ期愈合,3个月复查无自觉症状,咀嚼功能良好,患牙无松动,X线片示根尖病变区缩小或消失.结论 根尖切除加根管充填一次完成术操作简便,是消除病灶、保存患牙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黄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癌病人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期收治的56例老年大肠癌并肠梗阻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Ⅰ期右半结肠切除20例,均一期吻合,无肠瘘发生,Ⅰ期左半结肠切除29例,一期吻合25例,并发吻合口瘘1例,占4%(1/25),单纯造瘘Ⅱ期手术2例,无法切除捷径手术2例,围术期死亡率为3.57%.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老年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年龄大小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前术后合理处理并存病,选择适当术式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邱应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胫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高,约占10%,其中多为双骨折,诊断虽无困难,但有些严重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治疗上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意见不尽一致[1].笔者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2月对28例胫腓骨骨折采用旋入式髓内针内固定(胫骨),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志亮;侯软英;王素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