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静脉留置针注射甘露醇发生静脉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张玉琴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 20%甘露醇, 静脉炎
摘要:目的 探讨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发生静脉炎的原因.方法 随机收集166例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的患者,按常规方法进行置管和护理,观察有无静脉炎的发生.结果 有62例患者发生静脉炎,发生率为37.3%.结论 经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易发生静脉炎.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骨折的康复护理

    肱骨骨折一般系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 cm至肱骨髁上2 cm之间的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1.31%.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不连接.

    作者:马戈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老年大肠癌并肠梗阻外科治疗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大肠癌病人并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近期收治的56例老年大肠癌并肠梗阻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中,Ⅰ期右半结肠切除20例,均一期吻合,无肠瘘发生,Ⅰ期左半结肠切除29例,一期吻合25例,并发吻合口瘘1例,占4%(1/25),单纯造瘘Ⅱ期手术2例,无法切除捷径手术2例,围术期死亡率为3.57%.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老年大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年龄大小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术前术后合理处理并存病,选择适当术式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邱应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术前全麻下置尿管术后耐受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前全麻下置尿管术后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普外科全麻手术男性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和护理措施干预.结果 观察2组术后回病房全麻清醒期的尿道疼痛刺激反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护理干预可提高对尿管的耐受性,让病人能够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潘芦翎;李胜云;刘刚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耻骨上膀胱穿刺扩张治疗膀胱结石

    我院于2003年4月至2005年11月采取微创的方法经耻骨上膀胱穿刺治疗膀胱结石25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1例,女4例,平均年龄42岁,通过B超、立体小骨盆X线平片、膀胱镜确诊.

    作者:白龙伟;祖林先;邵怀卿;张秀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全麻手术苏醒期的观察及护理

    全麻已广泛应用于小儿外科学手术.其麻醉方式是利用麻醉药物使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抑制.整个抑制过程是可逆的,当药物排出体外或体内分解破坏后,病人即恢复清醒,且无后遗症[1].

    作者:迟凯文;李清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防治体会

    股骨干骨折为常见骨折,疗效较为肯定.但其骨折不愈合的病例屡被报道[1].一旦发生骨折不愈合则治疗颇为困难,故分析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原因,探讨其防治方法,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正辉;张福华;刘洪胜;郭建;张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调理与生存率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维持性血液透析已成为广大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已明显提高.

    作者:韩华;徐兆萍;冯素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治疗的护理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中心静脉置管行全胃肠外静脉营养(TPN)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接受TPN治疗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儿进行分析,护理措施包括:尽量说服有TPN适应证的患儿和家属接受手术,做好心理护理,让患儿适应导管的存在;加强导管的护理,防止导管相关并发症.结果 有2例发生感染,导管留置时间7~26 d,感染率0.06%.基本达到临床TPN治疗的需要.结论 加强置管前后护理,可保证TPN治疗的顺利进行,避免导管并发症.

    作者:赵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数字化低张双对比上消化道造影术

    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对2300例病人进行了上消化道低张双对比造影,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①适应证: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病变、其他与上消化道有关联的疾病.

    作者:吕贻民;韩文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原发性脑室出血并脑积水的治疗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脑室出血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法.方法 报告96例原发性脑室出血,38例采用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早期注射尿激酶(1组),58例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早期注射尿激酶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2组).结果 两组死亡分别为10例(26.3%)、5例(8.6%);颅内感染分别为3例(7.9%)、1例(1.7%);脑积水分别为9例(23.7%)、2例(3.4%).在死亡率、颅内感染率、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0.01,<0.01).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早期注射尿激酶加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术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并阻塞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

    作者:李培栋;王新军;单峤;寿纪新;刘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声对胎盘血管瘤诊断价值的探讨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胎盘良性肿瘤,属于毛细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和结缔组织构成,常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直径0.5~19 cm.可发生于胎盘各个部位.肿瘤多数较小,埋于胎盘内不易发现,发生在胎盘的胎儿面者,向羊膜腔突出,则超声易于显示,妊娠合并较大绒毛膜血管瘤对胎儿危害较大,所以超声对其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类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类及分析

    类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腿痛及放射性下肢神经痛等,其症状及体征颇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且部分病例X线表现、CT检查、脊椎造影、MRI等与髓核突然也难以鉴别,因此该症很容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合并椎间盘退变、膨出者更易被这种假象所误导,个别病例虽手术探查仍难以确诊.

    作者:方达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重症患者配合营养治疗在临床中的价值(附3例报告)

    营养不良或严重营养不良是重症患者常见的问题,因此,营养治疗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已逐渐在临床上受到重视,营养治疗是重症患者治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程华敏;刘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腹羊膜腔输液治疗孕中晚期羊水过少45例临床分析

    羊水过少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妊娠任何时期.羊水量少于300 ml者称为羊水过少,羊水过少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羊水过少的围生儿死亡率较正常妊娠时高5倍.

    作者:康丽宏;蔡集会;刘会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效果的比较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诊断明确的乳腺癌病人4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B组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结果 A组病人麻醉后MAP、HR相对平稳;B组病人麻醉后MAP下降(P<0.05)、HR减慢(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病人麻醉后呼吸抑制发生较重,SpO2在麻醉后、切皮时及切皮后10 min均低于基础值.B组麻醉后亦有呼吸抑制,特别在切除腋窝淋巴结时由于静注氯胺酮而引起一过性SpO2下降.B组病人的术中知晓率及麻黄素和阿托品的应用率均高于A组(P<0.05或P<0.05).结论 非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具有操作简便、麻醉效果确切、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清醒快等优点,且避免了由气管插管所致的一系列并发症.但术中要严密监测,注意呼吸的管理.

    作者:杨玲玲;程静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小儿外科留观患儿的护理管理

    小儿外科如脑外科的轻度外伤、普外科的腹痛等病情较轻、或诊断不明确、或家长拒绝住院的患儿需留院观察.自2003年至今,我科对留观患儿实施了良好的护理管理,效果满意.

    作者:袁维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拔针后止血方法的探讨

    目的 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总结80例894例次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止血效果.结果 压球按压15 min后绷带加压包扎法明显优于按压15 min后沙袋压迫止血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血肿(P<0.01).结论 压球按压15 min后绷带加压包扎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理想的压迫止血法.

    作者:陈素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原因及臭氧治疗的方法.方法 分析影响臭氧治疗效果的原因.结果 在诱发疼痛的椎间隙内注入臭氧浓度为50~60 mg/ml,注入量5~100 ml每间隙,视突出的程度而定,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臭氧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肯定,可作为椎间盘源性腰痛微创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建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5例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法与体会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仅次于宫颈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张淑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4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围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 研究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围术期治疗.方法 对我科自1990年至2004年收治的24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病人围术期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重症肌无力危象,治疗后痊愈;其余患者术后均顺利康复;全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合理使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激素;尽早拔除气管插管,选用有效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必要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

    作者:张立国;李军;胡红军;陆江;侯夏宝;耿磊;贾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