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芝;张志华;范谆
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目前治疗乳腺癌有效的方法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1].但手术导致的乳房缺失、疾病本身、家庭、社会等诸多问题,使患者在自我形象、心理、生理等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围术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更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康复及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玉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丙泊酚是一种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迅速、可持续输注的新型静脉麻醉药,广泛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是目前公认的、惟一经过美国FDA认证,用于评价镇静和麻醉深度的监测指标[1].
作者:高莲红;吕清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仅次于宫颈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第2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张淑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足部毁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组织缺损多和(或)骨关节、肌腱外露,修复难度大,往往需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皮瓣移植进行修复.术后护理要求高,皮瓣能否成活和能否重建足的功能,是难度较大的问题.
作者:连和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不断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成功率,总结围术期的经验.方法 分析我院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手术经验、围术期处理及死亡原因.结果 本组二尖瓣置换术29例,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双瓣置换术6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死亡1例,死亡率2.78%.结论 提高手术技术,改进心肌保护方法,加强围术期管理等,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双利;黄建宇;徐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分析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我院自2001年3月至2006年5月收治锁骨远端骨折患者54例,分别应用张力带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随访6~36个月,平均15.7个月.结果 采用Lazzcano标准评价患者手术后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1.45%、94.7%.结论 与张力带内固定相比,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更佳.
作者:周天舒;李风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膝关节小切口游离腓骨长肌腱移植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切取长约20 cm的腓骨长肌腱;腓骨长肌腱残端与腓骨短肌腱编织缝合.将取好的腓骨长肌腱平均分为2段,标明上下段;锁边式缝合肌腱两端,重建器械建立胫骨、股骨骨隧道.将腓骨长肌腱从建好的髓道中穿出,关节内的韧带长度约为3 cm,拉紧后用界面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8例患者,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未出现膝关节不稳定症状.关节功能良好,膝关节平均屈曲(124±3)°.膝关节功能评分按Lyshom评分标准评分,平均得分由术前的(6±10)分提高到术后的(80±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1);手术前后用16排CT对比测量足纵弓和横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膝关节小切口游离腓骨长肌腱移植同时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是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左立新;高雁卿;杨卫兵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曲马多复合昂丹司琼用于术后PCIA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160例上腹部手术全麻病人,术毕拔管给予昂丹司琼8mg,后给予PCIA泵镇痛,配方:曲马多1000mg+昂丹司琼8mg+0.9%生理盐水稀释成100ml;参数:负荷剂量1.5 mg/kg,背景剂量0.25 mg/(kg·h),单次PCA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结果 88.75%病人镇痛满意,94.38%病人无镇静过度,27.5%病人有恶心,22.5%病人呕吐,43.13%病人有皮肤瘙痒,35%病人多汗,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非阿片类中枢镇痛药曲马多复合昂丹司琼用于全麻术后PCIA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魏育洁;张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腹部闭合性创伤,一般病情较危急,常伴有生命体征的异常变化,急需立即手术治疗,方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但是由于创伤是闭合性的,所以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手术室的护士做好抢救物品的准备及手术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前提,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
作者:葛喜荣;周朋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房良性肿瘤的佳切口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3年来乳晕切口治疗乳房良性肿瘤1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顺利、术后切口外观满意.结论 乳晕切口基本满足乳房良性肿瘤手术,术后外观满意,符合现代美学要求.
作者:沈克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己烯雌酚并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的作用.方法 对绝经后取器失败的妇女均给予己烯雌酚和米索前列醇后再次取器.结果 绝经后妇女应用已烯雌酚和米索前列醇后,取宫内节育的成功率达96.4%.结论 绝经后取器术前使用己烯雌酚+米索前列醇,无需扩张宫颈,可以明显减少取器患者的痛苦,提高其成功率,是一种较理想、经济、安全的方法.
作者:曹素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我院近来对75岁以上同时合并多种疾病的高龄病人施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42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均顺利,现将有关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总结80例894例次股静脉、股动脉穿刺止血效果.结果 压球按压15 min后绷带加压包扎法明显优于按压15 min后沙袋压迫止血法,能有效地减少出血、血肿(P<0.01).结论 压球按压15 min后绷带加压包扎法,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是一种理想的压迫止血法.
作者:陈素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临床上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患者比较常见,我院自1999年至2006年收治乳头溢液患者128例,资料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8例均为女性,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43.5岁.
作者:高峰;霍彦平;吴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静脉化疗病人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将146例化疗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8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滴注化疗药物,对照组60例采用普通头皮针静脉输液法滴注化疗药物.结果 实验组药物渗漏率3.38%,对照组为29.72%.结论 采用静脉留置针滴注化疗药物,通过相关因素的干预护理,大大降低了化疗病人的静脉外渗率,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俊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普外科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查我院2005年普外科691份病例,做回顾调查.结果 普外科691份病例中,658例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总使用率达95.22%.结论 对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存在疗程长、用药起点高、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率低等问题,应规范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行为,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作者:王雷;刘洁;周振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胫骨骨折在全身长骨骨折中发生率高,约占10%,其中多为双骨折,诊断虽无困难,但有些严重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治疗上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意见不尽一致[1].笔者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2月对28例胫腓骨骨折采用旋入式髓内针内固定(胫骨),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志亮;侯软英;王素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对本组32例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内、外踝采用张力带钢丝、单纯螺钉及钢板螺钉内固定,术中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者,于踝关节上方2~3 cm处用1枚3.5~4.5 mm长皮质骨螺钉固定,并于术后6~8周后去除.术后石膏托固定2周后使用CPM进行踝关节锻炼.结果 本组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75年;依据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症状和X线评定:优17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对踝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下胫腓联合应进行螺钉固定,为避免术后螺钉折断,应于术后6~8周后取出,术中应修补断裂的肌腱韧带,并应强调腓骨的坚强内固定.
作者:周卫;周莉莉;任秀芝;朱文中;薛彦祥;高长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危高龄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并发症发生的常见原因,并提出护理措施,以提高手术疗效,保证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80例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TVP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后电切综合征2例,占2.5%;术后1周内出血7例,占8.7%;1周后出血3例,占3.7%.暂时性尿失禁6例,占7.5%;尿道狭窄3例,占3.8%;肺部感染7例,占8.7%;麻痹性肠梗阻1例,占1.3%.结论 术前加强围术期护理,有效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永梅;方晓霞;马耐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目的 对行手术治疗的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致痫灶部位,实施个体化手术方案.方法 对26例颞叶癫痫患者术前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综合分析检查结果,制定相应手术方案.术中行皮层脑电描记,术后对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对患者进行手术后随访.结果 V-EEG、MRI两种检查定位结果完全一致的有21例.24例患者(92.3%)术后癫痫发作完全或部分缓解,2例患者(7.6%)无明显缓解.结论 对顽固性颞叶癫痫患者术前进行综合评估,对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及时雨;张云强;李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