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梅;于俊洲;李博
通过对卵巢黄体破裂出血患者术前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并与手术和病理组织学对照,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倪旭芳;焦瑞宁;所丽华;杨建秀;杨丽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密切观察患者肢体循环,保护肢体,避免残障.方法:通过临床观察用药,采取消肿、切开减压等方法治疗该病.结果:此方法缩短病程,无一例肢体坏死,有1例感染患者用药后痊愈出院.结论:精心护理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司佳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晚期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晚期产后出血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产后出血的原因为:胎盘胎膜残留、蜕膜残留、子宫复旧不良、产褥感染、软产道损伤及子宫切口感染裂开,发生时间以产后2周内居首位(65.8%).结论:对晚期产后出血患者应积极寻找原因和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是提高晚期产后出血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黄业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在新医疗管理模式下,病案管理出现了新的特点,坚持病案的四级全程质量监控,是保证病案质量的有效方法.一级质控是指经治的主治医师质控,在病人出院前,主治医师完成病案书写,并全面检查病案的质量及签名;二级质控是指病案出科前由科室的质控医师监控;三级质控是指医务部(处)综合质量管理;四级质控是指病案室的终末质量管理.
作者:阳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应激性血糖增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3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查空腹血糖,分为血糖正常组,轻、中、重度血糖增高组,分析各组临床病损程度、急性期预后、病灶性质与血糖的关系.结果:(1)与血糖正常组比较,血糖升高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重,病灶大,其好转率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2)出血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应激性血糖增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结论:急性脑卒中后血糖水平高低是影响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出现高血糖者预后较差.
作者:陈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50例患者,采用 BiPAP呼吸机治疗,观察血气分析变化,评价疗效.结果:5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经治疗前后动脉血PaO2分别为(51.17±3.2)mmHg、(74.25±4.51)mmHg(1mmHg=0.1333kPa),PaCO2 分别是(66.10±7.25)mmHg、(59.51±5.76)mmHg,呼吸频率(27±3)次/min、(20±2)次/min,心率(105±15)次/min、(95±10)次/min.结论:BiPAP呼吸机可明显提高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aO2,改善通气,降低PaCO2,降低气管插管率.
作者:柴玉兰;曹玉萍;陈文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外科手术经常采用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甲状腺病变,不断提高对甲状腺术中冷冻切片的诊断能力,加强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比较分析仍十分重要.本文对洛阳市中心医院4年间甲状腺冷冻切片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军利;陈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DVT )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的凝结,是种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率.其主要发生在外科手术中和术后的病人,发生因素包括肥胖、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凝血机制异常、糖尿病、口服避孕药、外伤、分娩等.预防肺动脉栓塞,清除血栓,恢复下肢深静脉的通畅血流,保存静脉瓣膜功能,预防血栓复发是治疗DVT的理想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除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一般治疗外,还需要采用抗凝、溶栓和手术取栓等多种方法治疗,本文就DVT的形成和治疗作一简要的介绍.
作者:冯会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病员应激反应致血糖升高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83例脑挫裂伤病员的血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按病情分为重症组42例,轻症组41例,发生高血糖60例,发生率72%.重症高血糖组平均血糖值(10.48±5.05)mmol/L,轻症高血糖组平均血糖值(8.41±1.42)mmol/L.重症高血糖组的死亡率50%,重症正常血糖组的死亡率17%(P<0.01).结论:脑挫裂伤病员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达72%,病情越重血糖升高越明显,波动范围越大,死亡率越高.对重症脑挫裂伤病员的血糖监测可作为病情预后判断的一个指标.
作者:吴家玉;熊冠泽;付正英;曾定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手术切除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并发症较常见,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至关重要.
作者:杨艳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适应我国现代化医院发展需要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方法:对我国供应室管理模式现状进行调查.结果:目前大多数医院供应室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医院发展需求.结论: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CSSD)是适应医院发展需要的.
作者:刘承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腰麻对老年股骨颈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ASA分级Ⅰ~Ⅱ级的40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选择L2~3间隙穿刺,一组(B)腰麻使用0.75%布比卡因15mg(2ml)+10%葡萄糖(1ml),另一组(BF)使用0.75%布比卡因7.5mg+10%葡萄糖+芬太尼20μg 3ml(各1ml),术中观察并记录病人SBP、DBP、MBP、HR例及麻醉效果,记录麻黄素的使用例数.结果:BF组患者SBP、DBP、MAP、HR和B组相比变化较小(P<0.05),使用麻黄素的例数也较少(P<0.05),麻醉效果和B组相比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在蛛网膜下腔使用20μg芬太尼对老年患者股骨颈手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患者循环相对稳定,麻醉效果确切,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徐峰;张宙新;张跃;戴培静;王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病案报告患者30岁,人工流产后5d,下腹痛 13h,于2007年10月2日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婚后未孕,末次月经2007年8月18日.
作者:于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提高治愈率.方法:总结326例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体温与呼吸管理,建立通畅的输液通道,正确置入胃管和尿管以及完善的术后处理是围手术期护理的关键.结果:315例彻底治愈,经随访,在1~1.5岁时已有正常排便习惯和正常的肛门功能,21例需二次手术.结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的治愈率.
作者:陈凤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胎盘早剥.其发病率国外平均为1%~2%,国内为0.46%~2.1%[1].
作者:王淑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紫杉醇(PTX)联合氟尿嘧啶(5-Fu)和亚叶酸钙(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3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PTX135/m2d1静脉滴注3 h,用药前均予预处理;CF200 mg/m2静脉滴注2h d1,5-Fu 400 mg/m2 静推后继之5-Fu600mg/m2,静滴22h连续3d,每3周重复,2周期为1疗程.2疗程评价疗效.结果:28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4例,总有效率为60.7%;不良反应主要为剂量限制性毒性,表现为骨髓抑制.结论:紫杉醇联合5-Fu和亚叶酸钙持续滴注21d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有较好效果.
作者:施海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76 例心功能不全患者与42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 比较心功能不全患者在不同心功能状态下的血清尿酸水平; 比较68 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血清尿酸水平的变化; 比较入院时未用过利尿剂与已用过利尿剂的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心功能不全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为( 492.34±34.67) μmol/ L 和(257.02±25.21) μmol/ L, 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分级Ⅱ、Ⅲ、Ⅳ级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为(349.24±25.40) μmol/ L、(451.12±23.12) μmol/ L 和 (557.27±24.61) μmol/ L, 不同心功能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68例患者心衰控制前、后的血清尿酸水平分别是 ( 512.34±21.32) μmol/ L 和( 403.13±24.35) μmol/ L, 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未用过利尿剂与已用过利尿剂的心衰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随心功能加重而升高, 血清尿酸水平不受服用利尿剂的影响.血清尿酸水平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作者:史培杰;黄电波;陈树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Cushing's病是因垂体分泌过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引起.Cushing's病约占库兴氏综合征患者总数的65%~75%,发病年龄以25~45岁为多见.70%~80%为垂体腺瘤,微腺瘤多见.
作者:马荣炜;吕敬伟;姚媛;刘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79例ADR分别从报告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以药师上报数量多,占总例数的75%;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为多见,占总例数的62.2%;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92.4%;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其中较严重的ADR有3例.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作者:王红梅;于俊洲;李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羊水过少因严重影响围产儿预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1].沈阳市妇婴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末分娩5 108例,其中羊水过少208例.对其发生的孕周及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临床分析表明, 羊水过少的孕妇选择剖宫产可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
作者:佟丹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