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43例前置胎盘患者临床结局分析

张惠玲;余厚芳

关键词:前置胎盘, 临床结局, 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类型、阴道出血状况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2007年深圳市观澜医院收治的43例前置胎盘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轻重度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发生率,终止妊娠时孕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及产后5min Apgar评分<7分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前置胎盘初次出血时的孕周明显小于轻度者(P<0.05),其余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结局有很大差异,其类型及产前出血状况难以预测临床结局.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上颌单颌拔牙矫治成人AngleⅡ1错(牙合)的硬软组织变化

    目的:研究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正畸治疗前后牙颌面硬软组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正畸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16~28岁,平均18.08岁,上颌拔除第一前磨牙,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和上颌强支抗进行矫治,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对矫治前后硬软组织的变化进行测量,分析其测量结果.结果:25例Angle Ⅱ类1分类错牙合成人患者,治疗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为远中尖窝锁结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切牙明显内收,下切牙位置基本不变或轻微唇倾,上下唇突度明显减小,鼻唇角增大.结论:成人Angle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经过单颌拔牙掩饰性治疗,面型明显改善,取得理想的矫治效果.

    作者:宁振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

    目的:介绍脑血管意外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5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无一例发生护理并发症,大多预后良好.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是降低致残率及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可以促进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全面康复.

    作者:覃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改良新式剖宫产腹腔粘连87例分析

    近10年来新式剖宫产术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展开,因为手术时间短、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少、术后疼痛轻等特点而受到广大产妇及其家属的欢迎,但再次开腹手术的腹腔粘连问题一直是其一大缺点.

    作者:罗贤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每组各30例.在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的基础上每天分别口服一次培朵普利4mg和缬沙坦80mg,共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测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后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5),LVEDD无明显扩大(P>0.05),LVEF增加显著(P<0.05).培朵普利组和缬沙坦组间血压、LVEDD、LVEF无明显差异(P>0.05).缬沙坦组出现干咳、血管神经性水肿、味觉异常等副作用者明显少于培朵普利组.结论: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与培朵普利相似,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陆亚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护理

    目的:探讨总结冠心病介人诊疗并发血管迷走反射时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近两年我科所并发的4例血管迷走反射病人的护理过程回顾,总结出相关的护理措施.结果:4例病人经积极处理.症状均迅速缓解,无一例死亡.结论: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重在预防,加强病人术前术后心理护理、排尿护理、饮食指导及专业细心的病情观察,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此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芙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竹节参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中药竹节参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的根状茎及肉质块根,为名贵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品种,民间又称竹节三七、土参等.竹节参是土苗医药的当家药物,被认为具有滋补强壮,止血通经,活血祛淤等功能[1].

    作者:薛慧;王卫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新生儿院内感染1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1535例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总的医院感染率是7.2%.随着新生儿体重的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对危险度增加;不同体重发生医院感染率有极显著性差异.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89.2%在皮肤粘膜.结论:低体重儿童易发生医院感染,提示要特别注意低体重新生儿的诊疗和护理.

    作者:王娅荣;李艳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16例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HELLP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对母儿的影响.探讨积极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2月-2007年3月收治HELLP综合征1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13例发生在产前,3例发生在产后,平均孕周34.5周;并发症包括DIC2例,急性左心衰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重度贫血2例,胎盘早剥2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1例;剖宫产12例,阴道产4例;围产儿死亡3例.结论:HELLP综合征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婴死亡率,改善预后.

    作者:张冬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生理性起搏:选择部位起搏的研究及进展

    生理性起搏是指人工心脏起搏器通过各种起搏方式、起搏部位、不同间期的算式等方法,获得各心腔之间理想的电生理稳定性、同步性,佳的心输出量,大程度地近似心脏的正常生理状态.这也使起搏的应用范围扩展到纠正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的领域.目前对生理性起搏的研究重点已侧重于如何恢复和保持心室同步性.

    作者:郝静;毛家亮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临床分析

    目的:在第二产程连续行胎心监测,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处理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109例阴道分娩第二产程胎心监护的异常波形.结果:发现胎心监护异常波形以可变减速多,新生儿窒息程度与胎心监护异常图形有关.轻度窒息以轻中度可变减速为主,重度窒息以可变减速伴延长减速为主,异常图形出现至娩出胎儿时间与窒息有关.结论: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异常图形能预测围生儿结局,指导及时准确处理,降低围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

    作者:吴晓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198例妇科检查结果与分析

    本文总结了2006年3月-2007年12月来我院体检中心作妇科健康检查病人198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作妇科检查人员年龄在18~78岁之间;基中18~25岁33例,26~35岁49例,36~45岁62例,46~55岁35例,56~78岁19例.

    作者:房宁宁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剖宫产同时剔除子宫肌瘤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45例单纯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对照.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病率.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术后病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时间肌瘤剔除组与单纯剖宫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同时行肌瘤剔除是安全的、可行的、同时也避免了因再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苫和经济负担.

    作者:张桂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颈总动脉平均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测定10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血清肌酐(Cr)、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血脂水平,按颈总动脉平均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分析颈总动脉IMT和血UA、空腹血糖和血脂的关系.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血UA含量依次增高,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中血UA和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血尿酸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对血尿酸的调控.

    作者:周冬梅;温洁;卢永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养神口服液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养神口服液的保健功能.方法:对其进行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养神口服液可以显著增加小鼠的足跖肿胀度.明显提高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而脾脏和胸腺的脏器系数无明显差异.结论:该养神口服液可以显著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作者:郭金铭;徐颖;蒋东升;刘长青;秦淑贞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63例食道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食管癌为我国较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因食管无浆膜层,血液供应不丰富,故食管癌手术后的愈合较差.从2007年1月-2008年5月,笔者对63食道癌患者加强围手术期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金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7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PMB)的病因与诊断方法.方法:分析72例PMB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72例病例中,生殖器炎症占69.44%.功能性子宫出血占11.1%,恶性病变占8.2%.结论:引起PMB主要原因是生殖器炎症,恶性肿瘤的比例虽不多,但绝经时间越长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明显增多.

    作者:陈水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对髋关节局部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索对髋关节局部组织的影响.方法:40只2~3月龄的幼狗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髋关节内注入2‰去甲肾上腺素,在不同时间用99m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MDP)三相骨显像,观察股骨头局部循环血流变化,同时测定关节内压变化、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整个髋关节引起的病理变化及发展过程.结果:去甲肾上腺索引起股骨头局部血流量下降20%.第4周恢复正常,导致髋关节滑膜一过性炎症反应.结论: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可导致髋关节滑膜一过性炎症反应,去甲肾上腺素在髋关节一过性滑膜炎发病机理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程锦珍;卢小虎;李江林;彭朝林;段贤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内外兼治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较单纯西医治疗的优势.方法:对62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使用了中药汤剂灌肠,其中38例(61.3%)同时使用中药散剂脐部外敷治疗.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平均住院18.3d.并发症1例.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方法简单,能缩短病程,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吴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外科护理文件缺陷分析及对策

    护理文件是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的总称,是护理人员工作行为记录的文字材料,也是各项护理活动及病情观察的客观记录[1]]

    作者:毛永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双氧水和碘伏纱条在双腔静脉留置导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加强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口局部换药的方法,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方法:选择本院新人院的急慢性肾衰病人共25例,均为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法建立血管通路,比较两种管口换药的效果.结果:25例换药196次,导管留置时间为1周~150d.发生12例次管口红肿,发生率6.12%.双氧水+碘伏纱条+交叉固定三结合者无1次发生感染.结论:改进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口局部换药的方法,可减少换药次数,预防导管相关感染,延长导管使用.

    作者:刘艳红;张阳;王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