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丁丙诺非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朱晓琳;王春亭;于明达

关键词:丁丙诺非, PCEA, PCIA
摘要:目的:观察丁丙诺非在术后镇痛中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分别对术后患者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和静脉自控镇痛(PCLA)临床观察.结果:完全无痛67%,有感觉但相对舒适31.2%,镇痛有效率100%,结论:恰当浓度的丁丙诺非可安全用于术后镇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隐静脉动脉化腓肠神经移植26例

    我科1984年10月~2004年10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280余例,其中应用小隐静脉动脉化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上肢尺、正中、桡神经26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振威;徐建高;张敏健;常林顺;李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护理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笔者发现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排尿困难,甚至有的发生尿潴留.既给患者带来痛苦,且又影响病情观察,直接关系到救治康复效果.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认真总结导致排尿困难的原因,根据不同类型的排尿困难,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经过多年的实践,均为患者解决了排尿困难这一难题.本文将126例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供大家商讨.

    作者:张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镜在盆腔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随着腹腔镜手术的不断开展,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手术适应症也不断扩宽.有关腹腔镜手术的报道已有很多,但有关盆腔异物取出术的相关报告并不多.现将我院开展的1例盆腔异物取出术的手术配合及体会报告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作者:朱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9例脊柱侧弯的围术期护理

    脊柱侧弯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不但影响美观,给患者心理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影响心、肺功能,甚至导致截瘫,好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手术矫正.我院自2001年1月~2005年5月共用TARH棒矫正脊柱侧凸19例,效果满意,现将围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郭宛玉;方兆风;张文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鼻-空肠管饲营养在96例贲门癌术后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鼻-空肠管饲营养在贲门癌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96例贲门癌手术病人术中常规置鼻-空肠营养管,术后24h开始予以管饲营养.结果:术后早期鼻-空肠管饲营养对于改善患者营养不良,提高免疫力,防止吻合口瘘有很大价值,特别适用于老年营养不良患者.结论:是一种经济、简便、实用的方法,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张金钟;葛永强;李富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综合征26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综合征的手术疗效.方法:将26例采用全椎板切除,摘除脱出或游离椎管内的髓核组织,结果:经2~7年的随访,优3例,良8例,尚可10例,差5例,治疗效果大多不完全恢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马尾综合症应尽早于术手术治疗,预后不如仅有神经根受累者效果好.

    作者:马海鱼;鲁天祥;游之海;万千;赵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排尿困难

    目的:探讨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排尿困难发生的原因.方法:对收治的汽化电切术后排尿困难1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18例患者中发生尿道狭窄9例,其中前尿道狭窄5例,后尿道狭窄4例;残留腺体5例,逼尿肌功能障碍4例.结论: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后排尿困难原因主要是尿道狭窄、腺体残留和逼尿肌功能障碍.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技术熟炼程度是预防发生上述原因的关键.

    作者:白志功;宋中建;侯国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宫腔镜在绝经患者取环中的应用(附24例临床分析)

    宫内节育环(IUD)放置过久以及绝经后子宫萎缩,宫颈狭窄,会给IUD取出带来一定困难,为避免在常规取环术中过度牵拉对子宫的损伤和引起出血,我院对24例绝经患者在常规取环失败后,采用宫腔镜检查,并取出 IUD,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枝;李晓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2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对5年来128例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103例,死亡3例.早期手术5例,死亡2例.限期手术20例均无死亡.术后合并胆瘘2例.结论:大多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保守治疗均可痊愈,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根据胆胰各系疾病的轻重缓急不同,做出个体化处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及方法.

    作者:陈颢;梁文辉;李碧波;黄秋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浅前房的分析和治疗

    目的:探讨防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浅前房所引起的眼部损害的方法.方法:对18例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浅前房的病例进行观察,分析其原因及处理方法.其中17例为老年性白内障,1例为先天性白内障,术中通过颞侧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白内障摘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前房的深浅、视力及眼压变化.结果:18例浅前房中,9例为切口漏水,8例为瞳孔阻滞,1例为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切口漏水组须再次手术缝合切口;瞳孔阻滞组用药物散瞳及抗炎治疗,仅1例需手术;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者则对症处理.15例(83.3%)病人术后2周视力均恢复至0.5以上.结论:及时的对症处理,可以防止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浅前房对眼部的损害,使病人得到较好的视力恢复.

    作者:王长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出血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脑出血病人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25例脑出血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5例病人除80例放弃治疗及死亡外,其余全部临床治愈.结论:护理人员详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护理成功的前提,精湛的护理技术是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保证.

    作者:张子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管理

    嗜铬细胞瘤嗜是一种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主的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主要以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症状为主.麻醉危险性较大,死亡率较高[1].近年来随着麻醉技术和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其麻醉危险性相对降低.我院自2003年4月~2005年3月共实施此类手术21例,现将术中麻醉管理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军;凤旭东;景卫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牵引患者并发症防治及护理要点

    牵引术是骨科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有骨牵引、皮牵引、颅骨牵引三种,在治疗骨与关节损伤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或产生各种并发症,因此需密切观察及时调整.我院在近2年的时间里对130例患者进行治疗,经过对并发症的防治护理观察,治疗中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润霞;邓小平;崔宗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无名动脉大出血的抢救体会

    气管切开术以往多用于解除上呼吸道阻塞性疾病,而目前对颅脑及胸部损伤、中毒、昏迷以及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性呼吸困难疗效显著,已成为抢救重危病人的常用手术[1].无名动脉大出血为气管切开术后较少见的并发症,也是危急的并发症,病死率高,抢救成功率低.我院于2003年4月抢救1例气管切开术后并发无名动脉大出血病人,现将抢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荣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癌术前螺旋CT扫描的价值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镜检查可以明确胃癌的诊断,但对于外科术前准确判断肿瘤浸润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及腹腔内转移等情况则有赖于CT检查,本文重点讨论胃癌术前螺旋CT检查的意义及价值.

    作者:苏雪娟;庞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双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

    重度脑室出血多继发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表现险恶,愈后差,死亡率高.自1999年8月至今,我院应用双侧脑室引流并尿激酶冲洗的方法共治疗重度脑室出血2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云鹤;孙正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报告了11例同种异体原位肝脏移植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在做好心理疏导、健康教育、术后监护、体位护理、疼痛护理、T管观察护理及营养支持的同时,密切观察有无排斥反应、肝动脉栓塞,胆道狭窄、腹泻等并发症,并做好康复锻练及出院指导.本组未发生护理并发症,除1例死于其他并发症外,余10例均健康存活.

    作者:王素云;董达菲;王静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超检查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择的重要性探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胆道外科.我院自1999年3月~2004年12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1242例,所有病例术前均做B超检查,现将B超对LC病人术前选择的重要性做以探讨.

    作者:张利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70例女性便频的诊断体会

    普通外科常遇到女性便频病人(每日排便超过3次),患者大多数医生认为是患了肠炎、直肠癌等,很少想到是妇科病所致,本组病例主要是后者,现报告如下,以引起外科同道注意.

    作者:王万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

    在医院获得性感染中,肺部感染占15%,仅次于泌尿系感染,居第二位,但病死率却高达25%~50%,居首位[1].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简称气切)患者的并发症中,肺部感染居首位.重型颅脑损伤气切的患者,由于颅脑损伤严重,气切维持时间较长,肺部感染率会比其它病区高,因此,做好气切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工作显得艰巨而意义重大.我们于2003年2月~2005年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气切患者121例,通过积极治疗和预见性护理,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现总结如下.

    作者:康春尔;郑建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