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术前螺旋CT扫描的价值

苏雪娟;庞彬

关键词:胃癌术前, 螺旋, 扫描, 内镜检查, 意义及价值, 恶性肿瘤, 浸润程度, 外科术, 淋巴结, 腹腔内, 转移, 诊断
摘要: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镜检查可以明确胃癌的诊断,但对于外科术前准确判断肿瘤浸润程度、是否存在淋巴结及腹腔内转移等情况则有赖于CT检查,本文重点讨论胃癌术前螺旋CT检查的意义及价值.
河南外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肝硬化是肝脏的弥漫性硬化性疾病,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随着医学影像的进步,特别是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的出现,对肝硬化的诊断发挥了越来越多的作用,本文通过对56例肝硬化的MSCT表现的分析,来探讨其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翟冬枝;郭君武;冯广森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术后随访工作中的应用及体会

    目的:提高术后随访工作质量及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促进病人的康复.方法:用本科一般处方纸,由巡回护士填写宣教内容,到病人床旁进行讲解或示范,而后再把处方交给病人及家属妥善保管并嘱其每天阅读,加强记忆.主要内容包括:指导术后正确体位;介绍引流管的保护方法;指导下床活动的时间、目的和意义;指导饮食和功能锻炼.结果:健康处方的应用优于以往单纯的口头宣教.结论:提高了术后随访的工作质量及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理论水平,促进了病人术后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避免了医患纠纷.

    作者:曾玉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方法.方法:52例蛛网膜囊肿病人,行囊肿切除术5例,囊肿腹腔分流术36例,内窥镜下囊肿脑池造瘘11例.结果:52例病人症状缓解或改善49例,3例无效,4例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蛛网膜囊肿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罗杰;吕云;张雷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损伤17例诊治体会

    目的:分析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7例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闭合性损伤12例,开放性损伤5例,行单纯修补术4例,十二指肠修补加空肠造瘘3例,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1例,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2例,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1例.治愈16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探查是诊断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重要方法,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吻合和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较为安全可靠,十二指肠减压是防止十二指肠漏的重要条件.

    作者:任红亮;祁天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闭合性胰腺损伤35例诊断与手术治疗体会

    胰腺为腹膜后器官,位置深在,体积小而薄,损伤较少见.其诊断难度较大,尤其是术前不易做出准确诊断.手术的时机和术中术式的选择较难以准确的掌握.我院自1990年~2003年共收治闭合性胰腺损伤35例,根据术中的具体情况采取了不同的术式进行了手术治疗.临床观察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工作与教训进行总结.

    作者:侯东升;侯宏生;郑玉国;宠春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8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处理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切口并发症的防治,以期提高创面愈合率.方法:本组88例乳腺癌患者,行标准根治术22例,改良根治术64例,前者行Ⅰ期植皮2例.结果:术后创面Ⅰ期愈合78例,延迟愈合10例(感染2例,皮瓣局部坏死8例).结论:避免皮瓣张力过大,保持创面引流通畅,恰当的包扎是提高创面愈合率的关键因素.

    作者:景恒心;蔡玉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及术中胆道造影的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及术中胆道造影术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器官功能恢复快,较美观等特点,是微创外科手术的一项非常普遍的技术.近5年来,我院做了9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及术中胆道造影术,其中男351例,女549例,年龄21~82岁,平均年龄48.2岁.胆囊结石807例,胆囊息肉75例,术中胆道造影成功18例,发现胆总管结石6例,除6例中转开腹行胆总管探查术外,其余都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总结了一些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术前准备好仪器和专用器械,巡回护士协助摆好患者体位,正确调节各种仪器设备,及时提供所需特殊用品;器械护士密切配合术者操作,及时提供钛夹,电凝用具等.

    作者:王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带腓肠神经的筋膜皮瓣修复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探讨应用带腓肠神经的筋膜皮瓣修复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带腓肠神经的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皮肤缺损42例,其中顺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中上段胫前皮肤缺损,逆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踝关节及足跟部皮肤缺损.结果:42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优良,外观满意,不同程度恢复感觉功能.结论:带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胫前、踝关节及足跟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谢宗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经皮肝穿刺治疗外伤性肝内血肿3例

    本组病例3人,年龄10~20岁.1个摔伤,2个车撞伤.受伤后出现上腹部疼痛,B超示肝内血肿,肝被膜完整,腹腔内无积较少,右后叶2例,右前叶1例.查体:右上腹压痛,无腹膜炎.未行手术治疗,给予预防感染、止血治疗.

    作者:刘新洪;赵化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21例治疗体会

    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是一种负重关节内的骨折,外伤暴力一般较重,骨片往往移位,股骨头脱位,多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总结我院自2000年2月~2004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骨折的经验,探讨骨折类型的判断,手术入路及固定方法的选择,以期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连玉;陈秀民;于迎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吗啡和芬太尼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吗啡、芬太尼用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选用0.01%吗啡+0.005%氟哌利多+0.01%地塞米松+0.075%丁卡因;B组选用0.0004%芬太尼代替A组配方中的0.01%吗啡.均用PCA泵(100ml),以LCP模式(负荷剂量5ml+持续剂量2ml/h+PCA每次0.5ml)进行镇痛.结果:①综合镇痛质量,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②A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嗜睡等发生率较B组高(P<0.01或<0.05).结论:吗啡、芬太尼PCE用于术后镇痛均可取得满意效果,但芬太尼较吗啡的不良反应少,更适合术后镇痛.

    作者:秦洪猛;曹丽楠;曹士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可吸收螺钉(棒)治疗关节周围骨折6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可吸收内固定物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在关节周围松质骨手术中选用不同直径的可吸收钉(棒).结果:所有68病例均得到了完全愈合,无并发症.结论:可吸收内固定物在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的治疗中效果较佳.

    作者:费新昌;徐毓林;来浙军;杨广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骨科手术室放射线的防护

    手术室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职业原因,长期接触一些不利于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因素,如:生物、物理、化学因素等.因此,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手术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和保健,免遭伤害.特别是近年随着骨科新手术开展和病人对手术要求的进一步提高,X线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众所周知,X线对人体的危害很多,如:致癌,遗传和血液,造血器官,眼球晶状体,皮肤等的损伤,它既可以造成全身性的损伤,也可以造成局部损害.

    作者:黄芳;叶金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70岁以上股骨颈头下型骨折

    对于70岁以上老龄人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其大部分有骨质疏松症,为使其早期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我们于1998年2月~2001年2月共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70岁老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26例,Harris评分优良率88%,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孙习勇;王长江;李小兵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2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外科治疗临床经验.方法:对5年来128例外科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保守治疗103例,死亡3例.早期手术5例,死亡2例.限期手术20例均无死亡.术后合并胆瘘2例.结论:大多数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保守治疗均可痊愈,少数经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根据胆胰各系疾病的轻重缓急不同,做出个体化处理,选择不同的手术时机及方法.

    作者:陈颢;梁文辉;李碧波;黄秋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口腔颌面部损伤临床分析及救治原则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损伤原因,损伤部位、程度、性别、年龄分布及救治原则.方法:首先处理危及伤员生命的病情,包括预防窒息行气管切开术,止血、防治休克、预防感染等.局部软组织损伤,严格按整形外科原则修复.颌骨骨折采用单颌固定,颌间固定,微型钛板内固定.结果:121例痊愈,1例死亡,治愈率99.2%.损伤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其次为跌伤、打击伤、爆炸伤,中青年占绝大多数,其次为儿童和老年人,77例软组织伤Ⅰ期愈合75例,占97.4%,Ⅱ期愈合2例,占1.6%,45例颌骨骨折均愈合,2例术后咬(牙合)轻度错乱.结论:根据轻重缓急,决定救治原则,对软组织损伤及时进行彻底清创,按整形外科原则修复可减少颜面部瘢痕和畸形.无明显移位的单纯性颌骨骨折采用单颌固定,创伤少,便于观察,符合动静结合原则.颌间结扎固定能够使骨折的颌骨在良好的咬(牙合)关系位置上愈合,对骨折后的功能恢复有可靠的保证,微型钢板内固定牢固可靠,能有效地防止术后骨折移位.

    作者:王建忠;吕秀萍;王欣;陈布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动切割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36例

    目的:探讨电动切割器在腺样体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动切割器在鼻内窥镜引导下施行腺样体精确切除术36例,观察手术过程,治疗后随访3~6个月,了解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鼻咽部粘膜光滑,无腺样体残留,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该方法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出血量少、精确度高,可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关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86例诊治体会

    报告86例脑弥慢性轴索(DAI),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的13.35%,其主要临床特点为患者由交通事故等致伤,伤后即刻持续昏迷,而CT检查表现较轻微.结合文献对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诊断进行初步总结.认为使用MRI检查有助于DAI的临床诊断.

    作者:傅元贵;李爱民;刘希光;寇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减少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体会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传统的腹股沟疝手术的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283例腹股疝的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强调术中要解剖层次清晰,真正高位结扎疝囊,要修复内环,可靠地修复薄弱的腹股沟疝区.结果:无1例术后复发.结论:合理地选择术式、慎重地对待每1例手术,疗效定会令人满意.

    作者:王道岭;冯淞;罗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出血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总结脑出血病人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325例脑出血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5例病人除80例放弃治疗及死亡外,其余全部临床治愈.结论:护理人员详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是护理成功的前提,精湛的护理技术是减少并发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保证.

    作者:张子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河南外科学杂志

河南外科学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