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泽民
目的:总结SF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经验,以便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52例.脊柱后正中切口,骨折段全椎板切除探查减压.在C形臂X光机下置入椎弓根螺钉,椎体复位,固定.术后卧床2个月后带腰围下床活动.结果:5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短5个月,长4年3个月,平均2年6个月.获得随访的20例FrankelA级患者,术后3例为FrankelB级,4例为FrankelC级,有效率为35%;不完全性神经损伤治疗有效率96%.结论:SF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骨折椎体复位满意及固定牢靠等优点.术前神经损伤重者恢复差,脊髓损伤较马尾神经损伤恢复差.对于非离断性的脊髓损伤,及时手术、良好的复位固定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杨胜厚;甘德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新概念剖宫产的优点.方法:分析86例新概念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与同期下段腹膜外剖宫产比较,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并发症、娩头难易、术后进食及排气时间等.结果:新概念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缩短16min(P<0.05),术后进食早10.1h(P<0.01),出血量平均少30ml(P<0.01),较腹膜外剖宫产从开腹至娩出时间缩短11.2min(P<0.01),术后病率低.结论:新概念剖宫产可以在临床应用.
作者:孟建辉;翁广兰;杨爱云;周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五指毁损使患者手功能大部分丧失,从而使患者从功能上和身心上受到巨大影响,采用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再造五指中的拇、食(中)指,使患者手功能得到大限度的恢复,我院2002年3月~2003年12月对12例五指毁损伤患者进行移植再造术,全部成活,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此类手术操作精细和时间长,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熟练紧密配合,力求缩短手术时间,保证手术成功,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樊晓平;刘春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胆囊切除术式(CC)与直视微创胆囊切除术式(MPC)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所收治的110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MPC与CC相比,MPC痛苦小、切口小、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极少.结论:MPC明显优于CC,达到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微创效果,但它无需全麻、无插胃管、尿管之苦,无二氧化碳气腹之忧,术后无需拆线,切口痕微小,不碍美容,恢复很快费用低.MPC总结了(CC)与(LC)的优点,克服了(CC)与(LC)的缺点.
作者:高飞;王成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996年6月~2003年3月我院联合应用单边外固定架治疗移位型胫骨多段骨折,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战营;李冬冬;殷富斗;王少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aap凹槽髓内钉固定,同时取自体骨骼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13例.均获随访.结果:全部骨折愈合,患肢功能良好.结论:此法操作简便,血运破坏小,临床适用性强,可早期功能锻炼,是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可靠治疗方法.
作者:齐新德;夏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前肿瘤病人多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结合治疗,我院从2002~2003年收治各种妇科癌症病人共56例,术后均进行不同方案的化疗,现将我院化疗期间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的处理总结如下:
作者:马保平;王凤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疼痛是骨科医生常见的病人主诉,由于产生疼痛的原因和环境不同,要解除可能遇到的各种疼痛就应具备相应措施,我们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疼痛性疾病,提高了治疗效果.现将182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申献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1997~2001年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大、中、小号)治疗胫腓骨骨折48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8例中,男29例,女19例,年龄14~76岁,平均4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9例,坠落伤15例,摔伤10例,其他4例.新鲜骨折45例,陈旧骨折3例.闭合骨折39例,开放骨折9例.左侧23例,右侧24例,双侧1例.粉碎性骨折11例,长斜形骨折3例,短斜形骨折15例,螺旋形骨折9例,横断型骨折10例.闭合复位5例,皮肤小切口43例.局限性内固定24例,伤后就诊时间短1h,长60天,平均7天.
作者:王保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严重胸腹多发伤救治措施、程序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救治172例严重胸腹多发伤的临床资料.172例中手术治疗158例.术前经积极严密观察,抗休克治疗,就近在短时间内开胸或开腹手术救治,有血气胸者引流动态观察.结果:治愈154例,死亡18例,死亡率10.4%.结论:诊断处理是否及时往往比伤情更影响生存率,心脏大血管或支气管伤应早手术,首先开腹者如合并血气胸应先行胸腔闭式引流,同时强调围手术期的处理,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
作者:郭贯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急性假性结肠梗阻(ACPO)与其它结肠梗阻在临床上难以区别,易误诊误治,且病死率高.现将我院1994~2002年6月收治的15例报告如下.
作者:丁海坤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使剖宫产手术指征相对扩大,致使剖宫产率增高,在某些情况下,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可造成新生儿窒息、子宫切口撕裂,致大出血等.因此,正确选择子宫切口减少术中并发症,进一步提高产科医生技术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降低手术并发症势在必行.本文收集我院近二年剖宫产娩头困难89例就其病因及合理选择子宫切口进行综合分析.
作者:杨小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我院自1996年~2003年间共收治女性膀胱颈梗阻28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效果满意26例,报告如下:
作者:胡新生;郭国营;冀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酒精拭浴是高热患者常用的物理降温措施.关于配制好的酒精液,文献[1]规定浓度为25%~35%,温度27~37℃.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以不同温度的酒精液拭浴,降温效果不同,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淑侠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胶原酶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项经济实用、快捷有效的治疗手段.我们将PCEA泵用于注入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王晓虹;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总结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2例.结果:获得随访3个月~3年的18例中,肿瘤复发7例,其中原位复发2例,异位复发5例,其复发率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尿道途径切除膀胱肿瘤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宁振东;王肇彧;高伟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方法:对6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脑疝形成使中枢衰竭在1周内死亡者29例(46.25%),其中双侧瞳孔散大12例,单侧瞳孔散大17例.各种并发症在2~3周内死亡者18例(占26.5%),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例,呼吸功能衰竭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心功能衰竭2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恶性脑肿胀死亡8例(占11.8%),其中术中出现5例,术后出现3例,并且有5例在术前已有脑疝形成.术后脑血肿残腔再出血10例(占14.7%).术后营养衰竭在3周后死亡3例(占4.4%).结论:脑出血后脑疝形成及术后多系统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脑血肿残腔再出血,及恶性脑肿胀、营养衰竭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时手术减少术前脑疝形成、术后严格生命体征监测,防止病人燥动,稳定病人血压、早期对并发症预防性治疗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韩占胜;孙爽;孙向红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外伤后脑梗死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并发脑梗死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4岁以下15例,15岁以上8例,治疗方法视病情而定,手术治疗14例,非手术治疗9例.结果:伤后24h以内发病18例,24h~3d5例.出院时按GOS标准评价预后结果:良好12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人生存1例,死亡5例.其中死亡5例中14岁以下占2/15例,15岁以上占3/8例.结论:外伤后脑梗死发病原因是综合性因素.发生部位多见穿通支供血的脑基底节区,伤后多见24h以内发生,少数为24h~3d以内.儿童预后较成人明显好.本病易与脑血管意外及脑外伤早期症状相混淆,诊断此病以CT或MRI检查为可靠依据.治疗以改善呼吸、维持循环,对颅内血肿或脑疝者要及时清除颅内血肿或去骨瓣减压等为主要手段.总之,提高对外伤后脑梗死的认识,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积极进行相应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郭林现;范钦忠;党建安;吕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自1995年10月~2003年10月我们收治脾破裂45例,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共收治脾破裂45例,年龄5~72岁(儿童3例,老人5例,其余为中青年).脾破裂距就诊时间2h~3天;外伤性破裂44例,自发性破裂1例;保守治疗13例,手术切脾28例;手术保脾4例(中青年),平均住院8~10天,长1例25天;手术病人出血量400~2000ml;合并肝破裂9例,合并左肾破裂6例(其中后腹膜血肿4例,并颅骨骨折颅内出血1例).
作者:韩新军;秦毅;高长虹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对小切口开腹改良全子宫切除术开展临床研究.方法:对103例患子宫良性病变行小切口开腹改良子宫切除术,同期随机选择103例类似病人采用传统子宫切除术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P<0.01),平均出血量少(P<0.01).术后疼痛、发热率低(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P<0.01).结论:小切口开腹改良子宫切除术操作简单、切口小而美观、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病人康复快、费用低廉,较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有较大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作者:申向梅;林学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