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英
消化内镜是目前诊断消化道疾病常用和可靠的方法,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以往内镜检查一般不用镇静、镇痛药而仅用咽喉部粘膜表面麻醉来进行检查,受检者常出现恶心、呕吐、憋气等不适,给病人带来一定痛苦,部分病人在术前有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拒查.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自2004年8月以来应用咪唑安定开展无痛胃镜检查术,取得了满意麻醉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支丽丽;成永清;万玉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方法、诊断价值及影像特征.方法: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高低频探头扫查患儿腹腔,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20例患儿中100例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阑尾炎,符合率为83%.结论:彩色高低频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晓惠;李应强;刘艳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in pregnancy,AFLP)的临床特点,通过对7例妊娠急性脂肪肝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并总结护理体会.为进一步提高AFLP的护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对7例AFL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AFLP均为初产妇,发生于围分娩期,以无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厌食、黄疸等消化道症状及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短期内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DIC.其中孕产妇死亡2例,均发生在2000年前,病死率28.57%,2000年后5例经多科协作综合支持治疗均抢救成功.围生儿存活5例(1例为双胎),死亡3例,围生儿死亡率37.5%.结论:AFLP是围分娩期的一种以可逆性肝衰为主要表现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和多学科合作综合支持治疗是改善母儿预后的关键.
作者:朱月琴;周信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评价矫治后的正畸患者应用尼龙丝唇颊侧粘固式保持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主动矫治结束后需在上颌行器械保持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分别用改良哈里氏保持器、麻花丝舌侧粘固式保持器和尼龙丝唇颊侧粘固式保持器来保持.一年半后,在制定了共同标准的情况下,由医患双方分别就保持效果、易操作性、综合成本、保持器完整性和美观性、舒适性、易洁性、妨碍性等方面进行自主打分评价.结果:医患双方的评分结果均为尼龙丝唇颊侧粘固式保持器组的综合得分明显高于其它两组.结论:尼龙丝唇颊侧粘固式保持器的综合性能优于改良哈里氏保持器和麻花丝舌侧粘固式保持器,适合在临床上选择应用.
作者:赵阳;马建军;何文慧;黄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护理体会.方法:对1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及细致的临床护理.结果:10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过敏性紫癜是近逐渐多发的小儿病症之一,婴幼儿多见,系免疫系统异常所致.因此病的病因复杂和不确定性,所以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但在针对疾病症状冶疗下,对小儿生活和心理方面给予正确的护理,对该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彩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捆压子宫术是针对产后宫缩乏力急需行开腹处理或行剖宫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即迅速控制子宫出血的新方法.在子宫前后壁用缝线加压止血比减少盆腔动脉压、动脉结扎术简单易行,不切除子宫,不影响月经,保留生育能力,不良反应少,止血迅速持久.我院2005年1~11月共收治68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其中30例发生子宫乏力性大出血,均采取捆压子宫术,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孟淑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情况.方法:从前S1基因到S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出10条内外引物,将其中8条内引物分成A、B组,分别扩增A、B、C、D、E、F 型HBV,根据PCR产物片断判定HBV基因型.结果:对HBV-DNA阳性的215例患者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以C型为主,共159例占74.0%,B型51例占23.7%,及B+C型5例占2.3%,未检出A、D、E、F型;同时发现HBV基因型C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基因型B组(P<0.05),提示HBV基因型C比基因型B的危害要大.结论:北京地区感染HBV基因型为B型和C型,以C型为主,并且C型对肝脏损害较B型严重.
作者:郭拥军;文江平;周学红;张劲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大鼠(Sprague Dawley,SD)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钙含量与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活性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损伤模型,恢复血流再灌注.实验分正常对照组和缺血1h再灌注1h组、缺血1h再灌注2h组、缺血2h再灌注1h组、缺血2h再灌注2h组4个实验组,每组各取10例测定心肌细胞钙浓度与TPA活性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心肌细胞钙含量与TPA活性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1),两者之间呈显著相关性(r= 0.9231,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心肌细胞钙含量升高,从而导致心肌组织TPA活性的增高,引起心肌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作者:李玉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对我院近2年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病例与同期36例进腹手术病例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少(P<0.001),术后排气时间短(P<0.001) ,住院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低.结论:选择适合的病例及手术方法是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晓琴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研究早期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血糖的影响.方法:对76例VLBWI随机分为早期喂养和常规喂养各38例,早期喂养组在出生24h内给予插胃管并留置,待2~4h患儿无不良反应时给予开奶,采用间歇性胃管鼻饲喂养或经微泵将通过胃管持续注入.常规喂养组生后暂禁食或试喂5%糖水,24h后视胎龄、吸吮能力等情况,给予开奶,采用鼻饲或经口喂养,开奶量、加奶方法与早期喂养组相同.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4天开始进行全静脉营养.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血糖的稳定时间.结果:两组血糖紊乱率入院时无明显差异,早期喂养组经过治疗48h后血糖紊乱率明显少于常规喂养组(P<0.05或0.01),血糖稳定时间(3.05±1.6)d与常规喂养组(5.20±2.23)d相比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喂养可减少VLBWI血糖紊乱的发生率.
作者:林梅;李玉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按照哮喘诊治标准,选择研究对象100名并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00名病人分为实验组50名,对照组50名,实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中药组方祛喘汤,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各应用一疗程并观察疗效.用药前后分别抽取100名研究对象的静脉血5ml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TNF-a和IPN-γ,并用微型峰流速仪测定PEF.设计调查问卷询问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疗效采用临床观察,用Excel软件将收集的资料和实验室结果建立数据文件, 两组疗法治疗前后对TNF-a、IFN-γ、PEF影响的比较用重复测量的统计分析方法.
作者:亓庆胜;李高云;姜文;苏明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通过24h同步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探讨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关系,以及口服长效降血压药物雷米普利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对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于口服雷米普利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用三导动态心电图血压二合一分析仪,行24h同步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结果:清晨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无症状缺血性ST段压低呈正相关(P<0.01). 经雷米普利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 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ST段压低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 (P<0.01),心率虽有减少,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雷米普利能有效降低清晨高血压,并能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作者:许慧;裘健;袁茹茹;孙忠田;安景;孟昭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心电图教学中基本原理的讲解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心脏电生理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心电异常的机制也得到了阐明,如何把这些基本原理融合到教学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浅显易懂的方法讲解心电图基本原理,对提高心电图教学质量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
作者:胡建强;徐晓璐;赵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近年来,由于医学科学发展,流行病、传染病得到或基本得到控制,发病率逐渐降低,而遗传病和先天畸形的相对发病则逐渐增高.根据科学家统计,人群中已认识到的单基因病及异常性状在1958年为412种,到1998年增加到8587种,2004年(截至2004年3月31日)增加到15249种,40多年间,遗传病的病种增加了30多倍.
作者:张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所致,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性传播疾病.可分为显性梅毒和隐性梅毒,隐性梅毒潜伏期可长达数十年.产科护理人员,特别是助产士与病人接触多,易受感染.故加强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显得非常重要.
作者:孙美英;吴春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缓慢起病居多(60%),气胸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确诊72例,误诊14例,误诊率16.3%,同时双侧气胸发生率高(40.9%),经治疗后,治愈77例(89.5%),死亡9例(1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
作者:罗青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桡骨头骨折的效果.方法:应用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桡骨头骨折22例进行临床疗效分析.结果:22例随诊6~18个月,治疗优18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内固定材料治疗桡骨头骨折,适合于关节内骨折的特性,可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痛苦,疗效可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耐;许兵;王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颅内屎肠球菌感染较少见,治疗困难,感染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我科采用脑室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颅内屎肠球菌感染3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寿鸿;高根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占比例较高,传统的手术方法是脾切除,近年来脾外伤手术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保脾与切脾引起了外科工作者的重视.我院2000~2007年收治了27例脾破裂患者,现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左日克太;查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中约75%~80%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我地区高发,约70%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失去手术时机.故我科2002年~2006年间分别用盖诺与国产多西他赛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约36例,现将其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报告如下.
作者:孙学蓉;任雪梅;胡蓉;柯勇;陈艳芸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