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黄燕林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 心律失常
摘要: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心内科门诊心律失常患者38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3次/d,疗程4周.患者用药前后做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总有效率达86.8%,对肝、肾功能及胃肠道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关系.方法:选择非糖尿病脑梗死病人51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46 例以及正常对照组 48 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技术(FPIA)分别测定血浆总Hcy含量.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与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以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组高.结论:高Hcy血症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可降低其水平.

    作者:刘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秋季腹泻临床效果观察

    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易出现脱水及酸中毒,严重损害患儿健康.笔者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用双黄连注射液与西医相结合治疗28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仅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抚触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360例婴儿随机分成2组:抚触组与对照组.给抚触组婴儿从出生1d~4个月进行抚触,2~3次/d,15~20min/次.坚持抚触至少4个月,对照组常规护理不进行抚触,观察两组婴儿3、4、6个月智能发育头围、体重、身高等各项生长指标,并做组间比较.结果:抚触组婴儿的睡眠状况、免疫功能、运动功能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抚触对婴儿的生长发育及智能发育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崔保军;郭晓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新生儿危重症合并胃肠功能障碍54例临床分析

    胃肠功能障碍常发生于新生儿多种危重症过程中,它的出现常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为进一步了解胃肠功能障碍与新生儿危重症的关系,探讨早期诊断与有效防治方法,笔者对54例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危重新生儿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振坤;李卫华;杨夏;杨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双胎妊娠分娩孕周与围生儿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孕周与围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分娩的72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72例双胎分娩共获活产儿144例,其中新生儿窒息28例,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对无明显并发症的双胎妊娠应尽可能延长孕周至35~38+6周,但不宜超过39周.

    作者:许咏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如何充分发挥Rh(D)阴性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在实施无偿献血过程中,Rh(D)阴性血液的临床供应时刻都会处于应急状态,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正常汉族人群中Rh(D)阴性所占比例仅为3‰~4‰,献血人员稀少,临床用血的规律性不强.如何充分发挥Rh(D)阴性血液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笔者进行了探索和总结,努力实现Rh(D)阴性血液在临床抢救和治疗时发挥有效利用率,具体方法如下.

    作者:夏永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前白蛋白在各型肝病中的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在各型肝病中的变化.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前白蛋白的浓度,白蛋白用溴甲酚绿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各型肝病中,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浓度都下降,并且前者明显大于后者.结论:前白蛋白是反映肝脏受损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对肝病的预后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传凤;尚会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以咯血为主要症状就诊的淡水淹溺1例报告

    1 资料患者,女,33岁,本辖区农民.3h前骑自行车突然晕厥发作,从高桥跌落水中,被发现打捞上岸,神志渐转清因而未曾就诊.0.5h前,突发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继而咯鲜红色血块约600ml,而来院就诊.既往有癫痫病史,否认有结核病、支气管扩张等病史,查体:体温36.9℃,脉搏125次/min,呼吸24次/min 血压120/80mmHg,双瞳孔等大等圆,鼻翼煽动,口唇紫绀,咽部充血,胸部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增强,两肺满布水泡音,左侧甚.

    作者:车成健;刘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从毕业生的基本技能谈临床实习带教

    1998年以来,我国大学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型教育,医学院校随之扩招,人数逐年增多,同时造成毕业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作者:杨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自制套圈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制套圈在腹腔镜输卵管妊娠中临床使用适应证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异位妊娠要求使用腹腔镜手术且镜下证实为输卵管非间质部妊娠15例,病灶直径>3cm,0号合成线自制套圈套扎后切除患侧输卵管.结果及结论:自制套圈在腹腔镜手术中使用方便、经济、术后恢复快.

    作者:刘利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56例脑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脑电图改变及其发病机理.方法:对56例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电图正常范围1例,异常55例.其中边缘状态2例,轻度异常15例,中度异常21例,重度异常7例,局限性异常10例.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中~高波幅δ、θ慢活动增多,以病灶区为著,有7例在慢波活动背景上合并有散在性棘波和尖波.结论:脑水肿、脑缺血缺氧是早期癫痫发作的重要致痫因素,晚期发作癫痫是因胶质疤痕等因素形成癫痫灶所致.建议对晚发癫痫应进行正规抗痫治疗.

    作者:阚明晴;颜凯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核除术38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我院1996年6月~2006年6月对3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核除术,并与同期正常剖宫产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Hb值、手术后住院日、术后感染率等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与美松永久根管充填剂的临床比较

    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是目前临床应用广的根管充填糊剂,但病人普遍反应术后疼痛、肿胀、效果不理想.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用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与美松永久根管充填剂进行填充并跟踪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桑毅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目的:探讨降低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 月~2006年12月304例腹部大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果:21例肺部患者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 结论:手术麻醉方式、术后切口的疼痛、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等是导致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做好术前指导,有计划的进行呼吸训练,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减轻切口疼痛及控制感染,防止环境和空气的污染,是预防肺部感染较好的护理措施.

    作者:孙忠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结扎法闭合支气管残端102例分析

    肺切除时对支气管残端的闭合处理是手术的关键操作之一,对防止支气管胸膜瘘和胸腔感染至关重要.我院胸外科2000年1月~2007年5月共施行肺切除131例,其中102例采用结扎法闭合支气管残端, 无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敏;谈永飞;薛洪生;蒋国军;徐强音;龚泽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将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51例,治疗组以脑苷肌肽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14d;对照组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每天1次,连用14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有效率为96.15%,对照组有效率为80.39%.结论: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疗效.

    作者:沈为林;曹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丹参滴注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BET法)检查丹参滴注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用鲎试剂对丹参滴注液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丹参滴注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法.结果:丹参滴注液经1→40倍稀释后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用于丹参滴注液的热原检查.

    作者:陈海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CO2激光合用卡介苗素治疗尖锐湿疣80例疗效观察

    尖锐湿疣(CA)又称生殖器疣、性病疣,是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好发于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是一种可以治疗、但易复发、传染性强的性病.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文采用CO2激光合用卡介苗素(商品名:斯奇康注射液是长沙九芝堂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尖锐湿疣8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东明;张雪莲;林春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258例工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随着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发生工业性手外伤的病因、发病特点与社会学后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58例工业性手外伤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生工业性手外伤比例占85.27%;(2)高危人群以14~56岁居多,男女性别比例为1.64:1;(3)每天以6:00~8:00,18:00~21:00为事故高发时段;(4)设备条件差,缺乏岗前规范化培训,安全操作观念差是致伤的主因;(5)半机械化的动力装置是重度工业性手外伤的致伤工具.结论:迫切需要提高机械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工业性手外伤的预防工作和劳动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重点加强乡镇及私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作者:杨春;张冀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基因重组干扰素γ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γ干扰素(γIFN-γ)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观察患儿发热、咳嗽、喘憋缓解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消失所需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γ干扰素(γIFN-γ)雾化吸入治疗是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翠香;黄建萍;陈冰;姚淑娴;高虹;王亚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