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江泉;郑瑞强;林华;李东野;钱文浩;张中明;孙全胜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围产儿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对1979~2005年本市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年来日益增高的剖宫产率并不能使围产儿死亡率持续下降.结论:合理使用剖宫产,应从多方面努力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尹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HBsAg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和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DNA)的关系,以探讨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43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在HBV不同血清型感染模式(HBV-M )中,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1.8 %(63/77)、90.9%(70/77);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9.4 %(82/166)、55.4% (92/166).结论:前S1蛋白与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在不具备HBV-DNA检测设备的情况下,使用简单准确,价格低廉的PreS1检测并联合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对HBV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翁厚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本病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流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呼吸困难、进行性瘫痪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听、幻视、冲撞等症状.病死率几乎达100%.
作者:高冬梅;王以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修复颌面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28例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的口腔癌肿患者术前做好心理评估和干预,严格术区护理准备,术后护理采取合适的体位,做好呼吸道、口腔及饮食护理,严密观察移植皮瓣的情况以早期发现血管危象.结果:无1例由于护理失误而造成皮瓣死亡,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对行前臂游离皮瓣修复口腔癌肿缺损的病人采取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病人康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增香;方秀华;刘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1个病灶呈高密度,3个病灶未能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12个病灶周边不完整薄环状或厚环状增强,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6个病灶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相对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此期病变检出率为100%.8例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6例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2例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肝内与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善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孕周与围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分娩的72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72例双胎分娩共获活产儿144例,其中新生儿窒息28例,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对无明显并发症的双胎妊娠应尽可能延长孕周至35~38+6周,但不宜超过39周.
作者:许咏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将2002年3月~2005年1月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38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半片),睡前顿服,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抽血化验内分泌6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3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无子宫内膜增厚,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丛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1 资料患者,女,33岁,本辖区农民.3h前骑自行车突然晕厥发作,从高桥跌落水中,被发现打捞上岸,神志渐转清因而未曾就诊.0.5h前,突发咳嗽,咯粉红色泡沫样痰,继而咯鲜红色血块约600ml,而来院就诊.既往有癫痫病史,否认有结核病、支气管扩张等病史,查体:体温36.9℃,脉搏125次/min,呼吸24次/min 血压120/80mmHg,双瞳孔等大等圆,鼻翼煽动,口唇紫绀,咽部充血,胸部无畸形,两侧呼吸运动增强,两肺满布水泡音,左侧甚.
作者:车成健;刘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易出现脱水及酸中毒,严重损害患儿健康.笔者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用双黄连注射液与西医相结合治疗28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仅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引起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导管阻塞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止导管阻塞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给予定时拍背,输液泵持续控制气道湿化,按需吸痰,有效吸痰,并在吸痰前后加强气道湿化,同时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结果:30例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无1例发生导管阻塞现象.结论:对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导管阻塞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丽;李健珍;王蓓;成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降低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5年1 月~2006年12月304例腹部大手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结果:21例肺部患者经积极的治疗与护理,效果满意. 结论:手术麻醉方式、术后切口的疼痛、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等是导致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做好术前指导,有计划的进行呼吸训练,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减轻切口疼痛及控制感染,防止环境和空气的污染,是预防肺部感染较好的护理措施.
作者:孙忠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是目前临床应用广的根管充填糊剂,但病人普遍反应术后疼痛、肿胀、效果不理想.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用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与美松永久根管充填剂进行填充并跟踪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桑毅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单侧唇裂鼻畸形,简称唇裂鼻,临床表现为患侧鼻翼塌陷,鼻翼外侧脚向外下方移位,鼻尖低平,鼻尖和鼻小柱偏斜,患侧鼻孔过大等;组织学表现患侧鼻翼软骨的外侧脚细胞发育差于内侧脚及中间脚处等异常[1].
作者:马银刚;杨连平;柳新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在修复骨缺损促进骨融合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994年3月~2005年4月,笔者对创伤、良性肿瘤、瘤样病变、脊柱融合、人工关节翻修患者89例,分别采用酒精储骨(A组)或山西太原医用组织库提供的冻干骨(B组)单独或合并自体骨移植治疗.全部获得随访,其中A组40例,B组49例.术后记录感染、排异反应、骨不连的发生率及平均骨愈合时间.结果:A组感染1例(2.5%)、排异反应2例(5%)、骨不连2例(5%)、平均骨愈合时间(3.5±0.46)个月;B组感染1例(2%)、排异反应3例(6.1%)、骨不连2例(4.1%)、平均骨愈合时间(3.7±0.48)个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酒精储骨和冻干骨无明显的排异反应,用于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愈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酒精储骨因取材、保存方便、价格低廉,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周其佳;王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心内科门诊心律失常患者38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3次/d,疗程4周.患者用药前后做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总有效率达86.8%,对肝、肾功能及胃肠道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燕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冬眠心肌细胞内P-ERK、P-P38、GLUT4、iNOS的变化和意义,分析冬眠心肌细胞内P-ERK、P-P38与GLUT4、iNOS的关系.方法:行冠脉旁路手术(CABG)的冠心病患者10例,术前1周内用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确定冬眠心肌及正常心肌的存在部位,CABG术中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取材(分别取正常心肌和冬眠心肌),并经电镜证实.取材心肌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的ERK、P38及iNOS、GLUT4的表达情况,分析磷酸化的ERK、P38与iNOS、GLUT4的相关性.结果:冬眠心肌细胞内磷酸化ERK、P38及GLUT4、iNOS水平较正常心肌高;冬眠心肌细胞内P-ERK与GLUT4表达相关(r=0.665 P<0.05); P-P38与GLUT4、iNOS表达相关(r=0.708、0.676 P<0.05). 结论:心肌缺血缺氧时,可触发ERK、P38的活化,活化的ERK、P38促使心肌细胞增加GLUT4及iNOS表达,促进冬眠心肌的形成.
作者:於江泉;郑瑞强;林华;李东野;钱文浩;张中明;孙全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是常见病,一旦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来势迅猛,内科治疗效果均不满意,且反复出血对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致死率高,是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我院普外科1990~2005年以来,急诊手术救治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0例.其中有14例术前无明显肝硬化病史,而手术中确诊,均采用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和脾切除术,治疗后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冀维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合并DIC较少见,早期诊断困难,笔者曾护理一位这样的患者,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瑛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及白蛋白在各型肝病中的变化.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前白蛋白的浓度,白蛋白用溴甲酚绿法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结果:各型肝病中,前白蛋白和白蛋白的浓度都下降,并且前者明显大于后者.结论:前白蛋白是反映肝脏受损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对肝病的预后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传凤;尚会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后相邻椎体间椎弓根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应用的临床经验,提高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治疗水平.方法:2003年5月~2006年9月,我院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椎不稳43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结果:术后随访6~39月,平均16月,疗效判定按macnab标准[1],优良4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0%,无1例出现断钉和松动.结论: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采用椎弓根钉固定及椎间融合器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夏东升;李华;魏东;王登杰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