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厚光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功能状态对硅肺发病的影响.方法:动物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抑制组和免疫激活组.石英粉尘非暴露式吸入4周后,气管、支气管、肺显微镜观察.结果:巨噬细胞功能在免疫激活组增强,免疫抑制组受到明显抑制,免疫激活组气管支气管肺的炎症较对照组轻,细胞结节较少,而免疫抑制组较对照组病变严重,肺细胞结节较多,并有肺细支气管壁增厚,胶原纤维明显,肺大泡出现.结论:当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时会加重硅肺的发生.
作者:付承英;肖长义;屈峰;任满意;郑金瑜;王雅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总结336例成功进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术及其相关治疗病人的护理经验.笔者认为术前进行完善准备和细致的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在病情观察、饮食及并发症的观察等方面加强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病人尽快康复的关键.
作者:赵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总结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主要项目进行严密的监护,总结经验.结果:我院自2003年12月~2005年 12月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89例.除术后死亡2例,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安淑芬;芮炳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修复10例;5例因胆漏后确诊;3例因反复胆管炎、黄疸,再次手术确诊;16例胆管损伤病例经T型管引流术8例、胆管修补加T型管引流4例、十二指肠胆管吻合2例,胆肠Roux-Y吻合2例,恢复良好,无任何不适.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应可预防,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良好的麻醉,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胆管损伤尽早发现,根据伤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通畅的引流是大限度减轻胆管损伤危害及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戴旭东;秦勇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γ干扰素(γIFN-γ)雾化吸入对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分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4例.观察患儿发热、咳嗽、喘憋缓解所需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消失所需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结果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γ干扰素(γIFN-γ)雾化吸入治疗是婴儿毛细支气管炎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翠香;黄建萍;陈冰;姚淑娴;高虹;王亚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妇女绝经后,其内生殖器萎缩,阴道穹窿消失,宫颈萎缩,组织变硬,弹性差,子宫体萎缩,使取环术的难度明显增加.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78例绝经后取环失败的妇女采用尼尔雌醇联合宫颈麻醉后再次取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陈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孕周与围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分娩的72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72例双胎分娩共获活产儿144例,其中新生儿窒息28例,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对无明显并发症的双胎妊娠应尽可能延长孕周至35~38+6周,但不宜超过39周.
作者:许咏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院感染是指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在医院所获得的感染,它的发生不仅使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更重要的是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甚至给患者的生命带来危险[1].
作者:吕会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引起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导管阻塞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止导管阻塞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给予定时拍背,输液泵持续控制气道湿化,按需吸痰,有效吸痰,并在吸痰前后加强气道湿化,同时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结果:30例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无1例发生导管阻塞现象.结论:对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导管阻塞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丽;李健珍;王蓓;成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8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在口服瑞格列奈1.5mg/d基础上,采用每日早晚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进行为期4周的观察.比较4周后两组8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门冬胰岛素30组早晚餐后2h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人胰岛素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两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对餐后2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作者:韩冬;赵秋菊;周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对1 622例产妇进入产程前后采用心理干预,并随机抽取400例分为心理干预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心理干预组在平均出血量、产程时间、顺产率及产后忧郁发生率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大限度地使产妇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不良情绪,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及减少产后并发症.
作者:邹连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突发性创伤患者往往缺乏心理准备,且受伤前患者大多身体健康,受伤的急剧变化使患者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瞬间造成躯体运动功能损伤,导致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 因此,在抢救和治疗创伤患者的同时,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茵;王瑜;连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合并DIC较少见,早期诊断困难,笔者曾护理一位这样的患者,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瑛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十分确切的手术,现已成为治疗骨关节病的一种常用方法.膝关节置换的目的在于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患肢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我科自从2001年来,共收治了13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对其进行系统的护理和早期的功能锻炼,均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曾碧凤;吕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皮肤垢着病(Cutaneuous Dirtadherent Disease)被认为是罕见的精神障碍性皮肤病,其发病与精神因素、真菌感染、外伤、内分泌失调有关.本文对1例皮肤垢着病进行了临床、病理及心理的分析.
作者:焦彬;李强;刘景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以下简称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将2002年3月~2005年1月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患者38例口服米非司酮12.5mg(半片),睡前顿服,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抽血化验内分泌6项、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3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无子宫内膜增厚,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丛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宫颈糜烂,即慢性宫颈炎,由急性宫颈炎转变而来,常因急性宫颈炎治疗不彻底,病原体隐藏于宫颈粘膜内形成慢性炎症,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进入而引起感染.也有的患者无急性宫颈炎病史,直接表现为慢性宫颈炎.
作者:吴敬芳;李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在修复骨缺损促进骨融合中的治疗效果.方法:1994年3月~2005年4月,笔者对创伤、良性肿瘤、瘤样病变、脊柱融合、人工关节翻修患者89例,分别采用酒精储骨(A组)或山西太原医用组织库提供的冻干骨(B组)单独或合并自体骨移植治疗.全部获得随访,其中A组40例,B组49例.术后记录感染、排异反应、骨不连的发生率及平均骨愈合时间.结果:A组感染1例(2.5%)、排异反应2例(5%)、骨不连2例(5%)、平均骨愈合时间(3.5±0.46)个月;B组感染1例(2%)、排异反应3例(6.1%)、骨不连2例(4.1%)、平均骨愈合时间(3.7±0.48)个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酒精储骨和冻干骨无明显的排异反应,用于修复骨缺损促进骨愈合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酒精储骨因取材、保存方便、价格低廉,更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周其佳;王谦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有家属参与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对老年肺癌术后病人影响.方法:健康教育分阶段实施于老年肺癌手术病人的整个住院过程.结果:病人能理解并掌握所有的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结论:对老年肺癌手术病人实施有家属参与的阶段性健康教育,可提高病人手术后的适应状况.
作者:范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为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健全伊犁州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供依据,笔者对2006年全州12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原因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库来西·库克西;陈涛;江阿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