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波
HBsAg阳性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性指标,在急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急性乙肝)症状明显期一般呈阳性,但临床上HBsAg阴性的急性乙肝并不少见,对此认识不足,可能会造成漏诊或误诊,甚至延误治疗.现就笔者诊治过的HBsAg阴性的急性乙肝8例进行简要总结,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明寿;吴东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证的扩大,剖宫产手术也在急剧上升,近年来因生活富裕,高龄初产妇、珍贵儿等原因,剖宫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分娩婴儿1 400例,其中剖宫产616例,剖宫产达44%,做好剖宫产母亲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学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1%丁卡因在儿童耳鼻咽喉科诊疗中局部疼痛的预防效果.方法:将70名耳鼻咽喉科诊疗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在诊疗前给予1%丁卡因局部粘膜表面麻醉;对照组则给予0.9%生理盐水涂抹.结果:采用马盖尔(Mc Gil)问答法判断麻醉镇痛效果,试验组回答无痛或有疼痛感,但不严重者占80%,对照组重者占22.8%,P<0.05.结论:对耳鼻咽喉科诊疗患儿操作前行1%丁卡因局部粘膜表面麻醉可明显减轻疼痛,能提高患儿对诊疗的应对水平,是有效的局部疼痛预防药物.
作者:黄丽莹;黄秀谨;陈彬彬;王聪聪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对1 622例产妇进入产程前后采用心理干预,并随机抽取400例分为心理干预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心理干预组在平均出血量、产程时间、顺产率及产后忧郁发生率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大限度地使产妇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不良情绪,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及减少产后并发症.
作者:邹连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评价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效果.方法:选择处于生长发育末期的患儿22例,用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摄取矫治前后的头侧位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联合斜面导板矫治后较好地减小前牙覆(牙合)覆盖,使磨牙关系转变为中性.而且促进了下颌骨发育,对下切牙轴倾度控制较好,达到改善面型的目的. 结论:恒牙列后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错(牙合)采用固定矫治联合斜面导板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并大大缩短疗程.
作者:王利达;马佳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合并DIC较少见,早期诊断困难,笔者曾护理一位这样的患者,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瑛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皮下埋植剂是一种高效、长效、安全、可逆的女用避孕剂,药剂一经进入体内就开始恒定地、低剂量地向血中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植入后24h即可发挥避孕作用,一次植入可避孕5年.本站自1993年12月~2001年12月开展皮下埋植共1 000例,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张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的实用微创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一年余来两种全子宫切除方法的临床结果.结果: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124例与经腹全子宫切除109例对照,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腹部切口愈合、阴道切口愈合、阴道肉芽形成等方面无显著差异,LAVH组在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术后使用止痛剂方面明显少于TAH组,而在治疗费用上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涛;于镇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是目前临床应用广的根管充填糊剂,但病人普遍反应术后疼痛、肿胀、效果不理想.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1月用纯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与美松永久根管充填剂进行填充并跟踪观察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桑毅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胃肠功能障碍常发生于新生儿多种危重症过程中,它的出现常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为进一步了解胃肠功能障碍与新生儿危重症的关系,探讨早期诊断与有效防治方法,笔者对54例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危重新生儿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振坤;李卫华;杨夏;杨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妇女绝经后,其内生殖器萎缩,阴道穹窿消失,宫颈萎缩,组织变硬,弹性差,子宫体萎缩,使取环术的难度明显增加.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对78例绝经后取环失败的妇女采用尼尔雌醇联合宫颈麻醉后再次取环,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陈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引起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导管阻塞的相关因素,探讨防止导管阻塞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给予定时拍背,输液泵持续控制气道湿化,按需吸痰,有效吸痰,并在吸痰前后加强气道湿化,同时保证机体充足的液体入量.结果:30例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无1例发生导管阻塞现象.结论:对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加强呼吸道管理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导管阻塞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丽;李健珍;王蓓;成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孕周与围生儿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5年分娩的72例双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各孕周新生儿窒息率及低体重儿发生率.结果:72例双胎分娩共获活产儿144例,其中新生儿窒息28例,围产儿死亡2例.结论:对无明显并发症的双胎妊娠应尽可能延长孕周至35~38+6周,但不宜超过39周.
作者:许咏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随着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发生工业性手外伤的病因、发病特点与社会学后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58例工业性手外伤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生工业性手外伤比例占85.27%;(2)高危人群以14~56岁居多,男女性别比例为1.64:1;(3)每天以6:00~8:00,18:00~21:00为事故高发时段;(4)设备条件差,缺乏岗前规范化培训,安全操作观念差是致伤的主因;(5)半机械化的动力装置是重度工业性手外伤的致伤工具.结论:迫切需要提高机械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工业性手外伤的预防工作和劳动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重点加强乡镇及私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作者:杨春;张冀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4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滴25%的硫酸镁,治疗前后评价心功能、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8%,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P<0.0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硫酸镁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疗效肯定.
作者:马向鸿;徐承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剖宫产术虽对围产儿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对产妇的影响不可低估,其中主要的问题是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及畸形子宫妊娠在妊娠过程中或终止妊娠时常常引起较难处理的出血,尤其是患者有强烈的保留器官的要求时,使得医生的临床工作难度剧增.
作者:浦雯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易出现脱水及酸中毒,严重损害患儿健康.笔者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用双黄连注射液与西医相结合治疗28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仅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是常见病,一旦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来势迅猛,内科治疗效果均不满意,且反复出血对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致死率高,是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我院普外科1990~2005年以来,急诊手术救治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0例.其中有14例术前无明显肝硬化病史,而手术中确诊,均采用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和脾切除术,治疗后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冀维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和MRI表现及其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13个病灶呈低密度,1个病灶呈高密度,3个病灶未能显示.CT动态增强扫描,12个病灶周边不完整薄环状或厚环状增强,3个病灶均匀增强呈高密度,2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6个病灶不定形轻度增强呈低密度,8个病灶明显增强,呈相对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此期病变检出率为100%.8例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6例病灶表现为缓慢增强型,2例病灶表现为快速增强型.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及MRI动态增强扫描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肝内与其它病变的鉴别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善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低血糖风险.方法:81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在口服瑞格列奈1.5mg/d基础上,采用每日早晚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与人胰岛素30R,进行为期4周的观察.比较4周后两组8个时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事件的差异.结果:门冬胰岛素30组与人胰岛素30R组治疗后血糖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门冬胰岛素30组早晚餐后2h血糖低于人胰岛素30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低血糖发生次数低于人胰岛素30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两次注射门冬胰岛素30较人胰岛素30R对餐后2h血糖控制更有效,减少低血糖风险,为患者提供更灵活的用餐时间.
作者:韩冬;赵秋菊;周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