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Ⅲ°房室传导阻滞伴巨大倒置T、U波1例分析

冯静;丁明玲

关键词:III°房室传导阻滞, T波倒置, u波
摘要:患者,男,23岁,因突然晕厥30min来诊,有心动过缓史.体检:重病容伴意识障碍,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BP:60/30mmHg,双肺呼吸音低,心率缓慢35次/min,血清酶学及生化检查正常,入院当晚死于室颤.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突发性创伤后骨科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突发性创伤患者往往缺乏心理准备,且受伤前患者大多身体健康,受伤的急剧变化使患者心理受到极大的冲击,瞬间造成躯体运动功能损伤,导致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 因此,在抢救和治疗创伤患者的同时,患者的心理疏导及心理支持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 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晓茵;王瑜;连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剖宫产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适应证的扩大,剖宫产手术也在急剧上升,近年来因生活富裕,高龄初产妇、珍贵儿等原因,剖宫产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共分娩婴儿1 400例,其中剖宫产616例,剖宫产达44%,做好剖宫产母亲的母乳喂养、指导、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张学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测定及意义

    瘦素(lep ti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它可将体脂沉积的信息传向中枢,通过抑制食欲和增加能量消耗以调,节脂肪代谢.为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以及与体重指数血脂的关系,笔者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瘦素血脂等进行了检测,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者:战伟;刘新涛;马恩龙;董枫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Ⅲ°房室传导阻滞伴巨大倒置T、U波1例分析

    患者,男,23岁,因突然晕厥30min来诊,有心动过缓史.体检:重病容伴意识障碍,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BP:60/30mmHg,双肺呼吸音低,心率缓慢35次/min,血清酶学及生化检查正常,入院当晚死于室颤.

    作者:冯静;丁明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结扎法闭合支气管残端102例分析

    肺切除时对支气管残端的闭合处理是手术的关键操作之一,对防止支气管胸膜瘘和胸腔感染至关重要.我院胸外科2000年1月~2007年5月共施行肺切除131例,其中102例采用结扎法闭合支气管残端, 无1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敏;谈永飞;薛洪生;蒋国军;徐强音;龚泽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258例工业性手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随着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机械化设备的广泛应用,发生工业性手外伤的病因、发病特点与社会学后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258例工业性手外伤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生工业性手外伤比例占85.27%;(2)高危人群以14~56岁居多,男女性别比例为1.64:1;(3)每天以6:00~8:00,18:00~21:00为事故高发时段;(4)设备条件差,缺乏岗前规范化培训,安全操作观念差是致伤的主因;(5)半机械化的动力装置是重度工业性手外伤的致伤工具.结论:迫切需要提高机械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加强工业性手外伤的预防工作和劳动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重点加强乡镇及私营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作者:杨春;张冀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浅谈狂犬病患者的安全护理体会

    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所致,人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方式传给人.本病是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流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呼吸困难、进行性瘫痪等,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听、幻视、冲撞等症状.病死率几乎达100%.

    作者:高冬梅;王以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心内科门诊心律失常患者38例,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3次/d,疗程4周.患者用药前后做心电图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总有效率达86.8%,对肝、肾功能及胃肠道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燕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DNA倍体、AgNOR和细胞病理学表达与宫颈癌诊断和放射敏感性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DNA倍体、AgNOR计数与放射敏感细胞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和评价三项指标对选择放疗及判定疗效的意义.方法:46例临床拟诊为宫颈癌的患者放疗前测DNA倍体、AgNOR计数,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于放疗中、后测DNA倍体、AgNOR计数和细胞学、病理学检查,观察宫颈细胞的放射反应变化和判断放疗效果.结果:DNA倍体的异倍体量与宫颈癌的异型性和放射敏感性成正相关;AgNOR计数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放射敏感性成正相关.细胞学放疗前、后诊断与病理学对比分析,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65%,其敏感细胞和反应细胞能客观反映宫颈癌的放疗敏感程度和放疗效果.结论:DNA倍体、AgNOR计数与细胞学检查可以作为宫颈癌定性和分级诊断的客观依据,可以作为选择放疗和判定疗效的客观指标,三者联合应用对宫颈癌的诊断与判定疗效意义更大.

    作者:王旭波;刘凌;贾晓民;柳红;崔涛;张临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秋季腹泻临床效果观察

    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易出现脱水及酸中毒,严重损害患儿健康.笔者于2005年10月~2006年12月用双黄连注射液与西医相结合治疗28例,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李仅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核除术38例临床分析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我院1996年6月~2006年6月对38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核除术,并与同期正常剖宫产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Hb值、手术后住院日、术后感染率等各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晓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安达芬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67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安达芬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在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中的疗效.方法:将126 例患者随机分为安达芬联合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 67 例(联治组),单纯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组 59例(对照组),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治愈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联治组术中出血率7.5% ,对照组术中出血率33.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方面也具有差异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安达芬与宫颈电环切除术联合治疗慢性宫颈炎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 000例已婚妇女皮下埋植避孕临床分析

    皮下埋植剂是一种高效、长效、安全、可逆的女用避孕剂,药剂一经进入体内就开始恒定地、低剂量地向血中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植入后24h即可发挥避孕作用,一次植入可避孕5年.本站自1993年12月~2001年12月开展皮下埋植共1 000例,现将临床应用观察分析如下.

    作者:张巧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82例胆囊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体会

    结石性胆囊炎中胆囊管结石较为常见,对此类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处理上有别于一般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我科2001年5月~2007年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82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乙肝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病毒两对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分析HBsAg阳性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常见模式和乙型肝炎病毒DNA (HBV-DNA)的关系,以探讨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43例HBsAg阳性血清前S1蛋白与乙肝两对半标志物,同时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BV-DNA的含量.结果:在HBV不同血清型感染模式(HBV-M )中,HBeAg阳性血清中PreS1、HBV-DNA阳性率分别为81.8 %(63/77)、90.9%(70/77);HBeAg阴性血清中PreS1、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9.4 %(82/166)、55.4% (92/166).结论:前S1蛋白与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复制、传染的敏感标志,可弥补乙肝两对半的不足,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观察.在不具备HBV-DNA检测设备的情况下,使用简单准确,价格低廉的PreS1检测并联合乙肝两对半的检测,对HBV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翁厚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在孕妇分娩中的积极意义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对1 622例产妇进入产程前后采用心理干预,并随机抽取400例分为心理干预组(200例)和对照组(20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心理干预组在平均出血量、产程时间、顺产率及产后忧郁发生率方面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大限度地使产妇发挥主观能动性,消除不良情绪,缩短产程,提高顺产率及减少产后并发症.

    作者:邹连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诊采用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30例分析

    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是常见病,一旦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来势迅猛,内科治疗效果均不满意,且反复出血对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严重,致死率高,是急需深入研究的课题.我院普外科1990~2005年以来,急诊手术救治门脉高压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30例.其中有14例术前无明显肝硬化病史,而手术中确诊,均采用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和脾切除术,治疗后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冀维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洛汀新与保肾康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洛汀新加保肾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91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50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洛汀新和保肾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压(BP)、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治疗组TC、TG、BP、UAER明显降低.结论:洛汀新与保肾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一步恶化,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施澄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合并DIC 1例的护理体会

    剖宫产术后大出血合并DIC较少见,早期诊断困难,笔者曾护理一位这样的患者,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刘瑛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处理及分析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6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并修复10例;5例因胆漏后确诊;3例因反复胆管炎、黄疸,再次手术确诊;16例胆管损伤病例经T型管引流术8例、胆管修补加T型管引流4例、十二指肠胆管吻合2例,胆肠Roux-Y吻合2例,恢复良好,无任何不适.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应可预防,合理选择手术时机,良好的麻醉,细致的手术操作,可以有效的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胆管损伤尽早发现,根据伤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及通畅的引流是大限度减轻胆管损伤危害及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戴旭东;秦勇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