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涛;于世荣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为一种高发性新生儿肠道疾病[1].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一般20%~40%,是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疾病之一,尤其以未成熟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易患病[2].病理上以小肠结肠出血坏死为主,临床上以腹胀、肠功能失调和重症中毒症状为其特点,常因并发肠穿孔、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致死[3],本文1例NEC病例做了诊治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素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12岁,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恶心、呕吐、发烧(38℃)2d,在乡医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给予抗炎治疗,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查体:T39℃、P110次/min、R30次/min、Bp110/80mmHg,外周血WBC 10.8×109/L,N 0.75,尿RT(-),大便RT因无大便未做.患者神志清,急性痛苦面容,腹平坦,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胸腹透视均无异常.初步诊断: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准备急症手术治疗.术前备皮更衣时发现患者双下肢伸侧面,尤以足背、小腿、膝、踝关节处为多,有许多红色圆形丘疹,稍高于皮肤表面,压之不退色,有的融合成片状,遂追问病史,患者自述在发病前2h吃过蚂蚱,随后皮肤有轻微瘙痒,因冬天穿衣太厚未引起注意,急查大便潜血(+),考虑为食用蚂蚱引起的过敏性紫癜.经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情很快好转,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
作者:闫向东;姜许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妊娠作为一种诱因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易导致血糖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tius,GDM).1979年WHO将GDM列为糖尿病独立类型[1].由于GDM孕妇无明显症状,而大危害在于母婴并发症增加,围产死亡率增高.
作者:唐宜芳;孙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语言是人们表达情感和需求的重要途径.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期问,由于气管插管导致患者暂时性失语,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适和需求,使护患沟通障碍,患者因此而躁动,焦虑,甚至自行拔管,拒绝治疗,而导致呼吸机对抗不能进行有效的辅助呼吸,直接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紊乱.本研究通过使用自制手势图来实现护患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输卵管介入治疗的新方法,以及其它药物治疗的比较.方法:在X线透视下,选用球茎端导管引导3F细导管配0.45cm白金导丝,经阴道、宫颈插入输卵管,对输卵管的孕囊进行穿刺,并注入氨甲喋呤(MTX)30mg,使孕囊死亡.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治愈率91.66%.结论:介入引导孕囊内给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一种安全、经济、疗效高、术后输卵管通畅率高的微创手术,为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罗建萍;李占峰;吴伟;冯伟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四乙基铅对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方法: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脑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在染毒条件下,7~28mg/m3浓度的四乙基铅均可引起小鼠脑细胞DNA的损伤,且随四乙基铅浓度的增高,DNA损伤加重,具有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四乙基铅能引起小鼠脑细胞DNA突变,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伍爱荣;李玉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病例报道王××,女,28岁,2003年3月2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育婴月内病天,又受惊吓,遂感头脑嗡嗡作响,阵轻阵重,以前额及颞部重,伴头晕,胸闷,痰多,腰酸痛失眠,多梦,易惊,恶心,纳差等证.在胶州市某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作颅脑CT及脑电地形图及TCD等检查,皆无异常发现,测血压115/75mmHg,经五官科检查,亦无异常.
作者:贤清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强迫症已经成为现今社会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神经症,在大学生中的发病率也相当高.在高校心理咨询中采用较多的方法主要有精神分析疗法、认识领悟疗法、行为疗法以及森田疗法,本病例在认知矫正的基础上尝试了精神分析疗法与行为疗法的结合,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碧蓉;陈海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医疗机构人员的法律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查找并总结了医疗纠纷中护理方面的部分潜在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为今后在护理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大限度降低护理因素在医疗纠纷中的比重提供依据.
作者:孙艳林;王蕊;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ICU的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气管插管在急救和手术全身麻醉时对改善通气、机械辅助呼吸,建立人工呼吸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因气管插管的置入引起的不适和暂时语言交流障碍,常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焦虑、急躁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另有研究发现患者非常感谢带管中ICU护士提供的信息,而这有助于促进患者自身权利和信心的恢复,表明护士在提供信息,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我院ICU对全麻术后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了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获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云佳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疗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目的.早在本世纪30年代,人们即已认识到低温对大脑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把降低温度作为减轻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手段.亚低温治疗在50年代就已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传统的的亚低温治疗会导致心律失常,低血压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未能推广普及[1].80年代后期研究发现,轻中度(28℃~35℃)即亚低温疗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和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副作用轻微,临床也取得一定疗效[2~4].
作者:张广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提高治愈率的方法.方法:分析72例ACST患者临床资料,在快速补液和抗休克的同时早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结果:治愈65例,治愈率90.28%.应用地塞米松后休克较快得以纠正.术前休克基本纠正16例,死亡1例,病死率6.25%;休克未能纠正9例,死亡2例,病死率22.22%.结论:重视ACST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早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缓解休克症状.术前休克基本纠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手术治疗仍为目前的主要手段.
作者:陈龙;陈伟杰;林家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与CT综合分析对胆总管扩张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361例胆总管疾病患者分别行B超、CT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胆总管扩张主要由结石引起(72%),其次为炎性狭窄及肿瘤所致.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率B超优于CT,对胰腺肿瘤及胆管癌的诊断率CT优于B超.结论:B超、CT联合应用能提高胆总管扩张性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曾金凤;吴瑞乔;汪家珠;庄阳辉;李跃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严重结果,肝硬化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据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人群平均发病率17.1/10万,且不断上升.1995年8月~2002年7月,笔者用中药与维生素E治疗肝硬化23例,并设立以传统治疗为主的对照组23例进行观察,发现中药与维生素E治疗肝硬化有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清;许小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进行健康知识教育,提高身心健康水平.方法:对湛江市港务公安局200名干部,运用小组谈话、护理干预,进行健康教育辅导讲座、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及其对健康保健重要性的认同,并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前后3年的跟踪观察,质量评估.结果:健康知识教育前、后的体检结果显示,二者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健康教育,疾病得到明显的控制和下降.充分说明护理干预、健康知识教育对预防疾病、控制疾病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防治疾病的保健意识显著增强,对保健知识有着极其迫切的要求.
作者:万丽华;梁晓红;钟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ADA)是急腹症中危重的疾病之一,是指在内因或外力作用下动脉壁内膜破裂,主动脉管腔内血液经撕裂口进入动脉壁中形成血肿的一种危急的主动脉疾病[1].彩超以无创、快捷、准确逐渐成为检查ADA的首选方法,为临床医生急救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刘玉森;李中巧;李新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死亡率达50%以上.我院ICU 2001年4月~11月共收治21例ARDS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黄连素为中药黄连、黄柏或三颗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又名小檗碱,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金葡菌、链球菌、伤寒杆菌及阿米巴原虫有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菌痢等.临床上又发现了其新的用途,现介绍如下.
作者:陈汝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hypokalemic periodic paralysis HPP)是一组与钾离子代谢有关的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弛缓性骨骼肌瘫痪,严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及心律失常危及生命,在麻痹发作期间通常血清钾较低.按血清钾的水平可将周期性麻痹分为三种类型:低钾型、高钾型、正常钾型,以前者多见.自2001~2005年我院收治了45例HPP病人,现将观察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兰瑞英;刘辉;韩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14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2d入院,患者于2d前打篮球后出现脐周隐痛,约16h后疼痛转至右下腹,且逐渐加重,伴轻度恶心无呕吐,无腹泻,无发热.既往无手术史.查体:体温36.8℃,急性病容,营养良好(较胖),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无包块,余未见异常.血常规示:白细胞5.9×109/L.B超示:右下腹回盲部一4.8cm×5.3cm实性包块.诊断:急性阑尾炎?鉴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无发热、血象不高),做右腹直肌旁探察切口.术中见:大网膜内充满脂肪,右下部-舌形突出,约3cm×4cm×6cm,扭转720°,与周围无明显粘连,将大网膜逆行旋转松解后,见其远端无动脉搏动,温盐水纱布温敷20min仍未见动脉搏动,于旋转部位近端2cm处将其切除.探查阑尾,无炎症表现,予以切除.病理检查示:网膜大量脂肪细胞坏死,符合网膜扭转表现,阑尾未见明显炎症.术后患者恢复良好,7d拆线出院.
作者:周宁;王永岭;刘长福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