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射介入治疗未破裂的输卵管妊娠

罗建萍;李占峰;吴伟;冯伟临

关键词:介入引导, MTX, 输卵管妊娠
摘要:目的:评价输卵管介入治疗的新方法,以及其它药物治疗的比较.方法:在X线透视下,选用球茎端导管引导3F细导管配0.45cm白金导丝,经阴道、宫颈插入输卵管,对输卵管的孕囊进行穿刺,并注入氨甲喋呤(MTX)30mg,使孕囊死亡.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治愈率91.66%.结论:介入引导孕囊内给药治疗输卵管妊娠是一种安全、经济、疗效高、术后输卵管通畅率高的微创手术,为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方法.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

    随着寄生虫病在我国人群中分布和数量的改变,以及寄生虫学课时数的减少,网络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必需进行相应的调整.本文介绍了近几年来我们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方面所进行的一点尝试.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FCM与MASPAT法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应用比较

    临床上血小板制剂的使用日益广泛,但是血小板输注无效(refractoriness ot platelet transfusion,RPT)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常见问题.因此,血小板抗体检测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较多.本文用流式细胞(FCM)法与MASPAT法来检测血小板抗体并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晓华;王明元;吴建香;李丽;姚丽;徐惠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72例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提高治愈率的方法.方法:分析72例ACST患者临床资料,在快速补液和抗休克的同时早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手术等综合治疗.结果:治愈65例,治愈率90.28%.应用地塞米松后休克较快得以纠正.术前休克基本纠正16例,死亡1例,病死率6.25%;休克未能纠正9例,死亡2例,病死率22.22%.结论:重视ACST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早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明显缓解休克症状.术前休克基本纠正者病死率明显降低.手术治疗仍为目前的主要手段.

    作者:陈龙;陈伟杰;林家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大肠癌术前顺行与逆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对局部复发影响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顺行与逆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对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2例拟手术治疗的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术前顺行肠道准备与逆行灌肠.比较肠道清洁度、局部复发率.结果:逆行肠道准备组与顺行肠道准备组局部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逆行肠道准备组与顺行肠道准备组肠道清洁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晚期大肠癌患者术前顺行肠道准备的效果略优于逆行灌肠.结论:大肠癌的局部复发率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与肠道准备方式无关,逆行肠道准备并不增加局部复发率.顺行肠道准备或许可以提高晚期并不全肠梗阻患者的肠道清洁度.

    作者:刘树佳;熊莲花;何妙珠;袁湘瑜;王在国;王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氵廛)河区宫颈癌知、信、行调查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据临床与普查资料分析,发病与早婚、早育、多育、性生活紊乱及慢性宫颈炎有关;生殖道疱疹Ⅱ型病毒(HSV-Ⅱ)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人类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可能为宫颈癌的特异性致病因素.在致癌因素的刺激下,宫颈鳞状上皮底层细胞增生活跃,分化不良,逐渐形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不典型增生可逐渐发展为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不典型增生为癌前期病变,可存在相当长的时间(平均约4年),可以恢复正常,也可以发展为原位癌,从不典型增生到浸润癌是一缓慢而渐进的过程,通常需8~10年,一旦形成浸润癌则生长迅速.宫颈癌早期无明显症状,逐渐有白带增多和阴道出血.白带可为粉红色或米汤样,晚期有恶臭;阴道出血开始于性交后,称其为接触性出血,绝经后出现阴道流血首先考虑宫颈癌.当症状出现三个月后就诊者已有2/3为晚期.晚期癌转移范围广、发展快,患者多于2~5年内死亡.

    作者:邹利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23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严重结果,肝硬化是临床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据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世界人群平均发病率17.1/10万,且不断上升.1995年8月~2002年7月,笔者用中药与维生素E治疗肝硬化23例,并设立以传统治疗为主的对照组23例进行观察,发现中药与维生素E治疗肝硬化有提高存活率、改善预后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清;许小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整体护理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是颈内动脉海绵段或其分支的破裂所形成的动脉瘘.临床上有眼球突出搏动,颅内杂音.又称为搏动性突眼.症状可于损伤后当时发生,但多数是在伤后2个月之内,也有可迟达半年以上者.

    作者:张菊华;刘芳;侯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对84例输卵管妊娠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MTX 50mg单次肌肉注射,第3天加用口服米非司酮50mg,每12h1次,共5d;对照组单用MTX 50mg单次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2.9%(39/42);对照组治愈率76.2%(32/42).两组治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TX联合米非司酮,作用快,疗效高,保守成功率提高,而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杨坚贞;王丽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药物流产疗效观察及护理措施

    为减轻孕妇痛苦,减少并发症和感染机会,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越来越被人们所容易接受.药物流产就是指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药物序贯合并使用,可显著增强或诱发早孕子宫自发收缩的频率和幅度,来终止停经49d以内的早期妊娠.

    作者:张云;展翠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罕见扩张型心肌病致左心室电压升高1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5岁,因胸闷、心悸6年,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1年余,加重5d入院.查体:Bp150/85mmHg,重病容,发育营养欠佳,口唇紫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阳性,双肺底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尖搏动在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2.5cm,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次/min,二尖瓣区Ⅱ级以上收缩期杂音,三尖瓣区Ⅲ级以上全收缩期杂音,上腹轻压痛,肝肋下2cm,剑下5cm,质韧,脾未触及,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扩大(SV1+RV5=9.6mV).

    作者:徐鸿本;徐黎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亚低温疗法的临床应用

    低温疗法是应用药物和物理疗法使患者体温降低,以达到治疗目的.早在本世纪30年代,人们即已认识到低温对大脑神经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把降低温度作为减轻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的手段.亚低温治疗在50年代就已应用于临床,然而由于传统的的亚低温治疗会导致心律失常,低血压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未能推广普及[1].80年代后期研究发现,轻中度(28℃~35℃)即亚低温疗法对实验性脑缺血和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副作用轻微,临床也取得一定疗效[2~4].

    作者:张广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沐舒坦气管内滴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总结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经气管冲洗后气管内滴入沐舒坦的护理.方法:该科于2002年10月~2004年12月对3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新生儿入院后立即清理呼吸道,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插管成功后行气管内吸引,并从气管套管内注入生理盐水进行气管内冲洗,同时由助手进行拍背,反复多次冲洗吸引,吸净后将沐舒坦分3等份分别于3个体位滴入气管内.结果:32例中有30例治愈.另外2例1例合并肺出血及肺发育畸形而死亡,1例由于多种原因放弃治疗.结论:气管内冲洗后滴入沐舒坦能减轻新生儿MAS病情,改善预后.

    作者:蔡久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针灸配合西医疗法治疗急性脑出血24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针灸对急性脑出血的疗效和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在临床通过CT、MRI确诊为脑出血的住院病人筛选46例,发病在3d内有偏瘫,且偏瘫侧肢体肌力≤4级,可有轻度意识障碍或浅昏迷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药物组,针药组24例,药物组22例,发病至住院时间(1.4±1.6)d,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针刺+药物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治疗前的(24±7.06)分降至(15.6±6.2)分,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功能缺损由治疗前的(25±8.1)分降至(20.1±8.9)分,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在住院治疗后均有明显的恢复(P<0.01,P<0.05).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8.4±3.2)分;药物组评分下降(4.9±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性P<0.05.结论:针药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提示针灸有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作用.

    作者:温秀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与保健指导900例

    妊娠作为一种诱因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易导致血糖升高形成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tius,GDM).1979年WHO将GDM列为糖尿病独立类型[1].由于GDM孕妇无明显症状,而大危害在于母婴并发症增加,围产死亡率增高.

    作者:唐宜芳;孙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急救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起病急骤,发展迅猛,死亡率达50%以上.我院ICU 2001年4月~11月共收治21例ARDS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抢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巧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D-二聚体及与血气分析相关性.方法:对28例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及28例对照组的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明显升高;血浆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结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异常增高,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容易导致肺小动脉血栓形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与高凝状态的形成密切相关.

    作者:姜正华;吕元文;桑慧颖;朱慕云;朱湘平;丁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的护理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对28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进行针对性的人工气道护理、心理护理以及撤机拔管后的护理,特别注意机械通气引起并发症的护理.结果:24例呼吸衰竭患者均能成功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改善换气与减少呼吸功,结合药物治疗后顺利撤机恢复自主呼吸.结论:对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康复的重要保障.

    作者:钟慧欣;黄锡球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高压蒸汽灭菌指示胶带的使用方法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同仁使用胶带的习惯做法是:先打好包,然后撕下所需长度的胶带,贴在桌子上,并写上包的名称、日期、打包人,这样做胶带容易脱落;或者是撕下所需长度的胶带,写上上述内容,由于胶带下面是布,容易出现书写不工整、胶带参差不齐、不美观等现象.为解决上述不足之处,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一套新的胶带使用方法,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并在全院推广,现介绍给大家,不妨一试.

    作者:郑艳;昝芳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院前急救常见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

    院前急救由于紧急、病种多样、涉及面广,病人病情伤情错综复杂,症状严重,发展迅速,意外情况发生多,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医务人员如何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更好地体现知法、用法、并依法办事,以保护病人和自身的利益,已成为医护人员共同面对的问题.现将我院自成立120急救中心以来对院前急救容易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与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作者:黄爱珍;黄永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阿奇霉素分散片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动学

    目的:研究阿奇霉素分散片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人体相对生物利用度及药物动力学.方法:20名受试者单剂量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口服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各2片(相当于阿奇霉素500mg),定时取血,用微生物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基本一致,符合一级吸收二房室模型.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血清中阿奇霉素的Tmax分别为(1.675±0.520)h(均值±标准差,下同)和(1.650±0.587)h,Cmax分别为(0.537±0.106)μg/mL和(0.516±0.137)μg/mL,t1/2分别为(43.744±12.298)h和(40.130±11.555)h,AUC0→t分别为(8.237±2.174)μg.h-1·mL-1和(8.341±2.083)μg.h-1mL-1,AUC0→∞分别为(9.140±2.141)μg.h-1·mL-1和(9.110±1.989)μg·h-1·mL-1.以AUC0→t计算,阿奇霉素分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平均为(100.2±19.5)%.结论:统计学结果表明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作者:刘新;纪敬娟;刘哲;杜旭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